面向“智能制造2025”的管理类研究生教学平台构建及其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
2018-09-10陈庭贵
陈庭贵
摘 要:文章依托国家“智能制造2025”发展规划,针对当前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教学实践平台,并进一步设计了课程体系,并对其内容进行了详细探讨与说明,结果表明:相关实践平台与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端研究型人才。
关键词:智能制造;教学实践平台;课程体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8-0077-0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national "smart manufacturing 2025"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view of the current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platform, and further designs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has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and illustration of its cont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tform and related practice curriculum Settings to cultivate social needs of high-end research talent.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aching practice platform; curriculum system; ability training
一、概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1]。针对欧美国家先后提出的“再工业化“以及工业4.0等制造业战略计划,我国也提出了“智能制造2025“发展战略,力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使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2]。与此同时,大量高端制造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而作为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实践场所偏少等问题[3]。基于此,本文以培养德才兼备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为主要目的,通过构建面向“智能制造2025”的教学实践平台,开展其实践课程训练,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当代企业生产制造的最新发展趋势并熟练运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智能制造,使其具备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实现学校、企业、研究生三方的共赢。
二、教学实践平台涵盖的内容
本教学实践平臺涵盖较为完整的研究生实习平台、研究生能力培育平台、联合教学试验平台、对外合作平台、市场跟踪平台、科研成果示范平台等,建立了以研究生培养为载体,以科研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基地综合人才培育系统。具体涉及内容包括:
1. 以典型的制造企业运作模型为设计背景,将企业信息化、生产运营、物流管理等的实践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于真实的企业经营活动中。在这个集成的环境中,研究生找到自己合适的介入点和研究对象,通过实践系统的全面训练,既能从总体把握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又能从细节上掌握各个学习要点。实践系统强调一体化的精细管理,重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考虑信息处理方法,注重系统的动态运行管理。
2. 将ERP理念综合MES(制造执行系统)先进思想对制造业产品的全生产周期进行自动跟踪与管理,实现产品从订单形成、车间制造、成品入库、销售出厂到用户的整个过程清晰的控制和管理。以物流载体和信息流载体的规划来实现制造流程规划,从而建立优化的RFID应用模式及实时动态信息过程模型、物流和信息流的同步融合模型。
3. 集成数据采集与录入功能,实现零配件批号生成与管理以及生产计划、生产工艺、生产状态信息、生产设备信息、质量分析信息的在线查询、显示、录入,实现车间的无纸化作业;通过设计不同的通信协议可适应不同系统管理软件的实时通讯与系统集成。在首检、巡检等环节,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可增加终端使用的灵活性与多功能性,并设计、开发无线串口和手持终端,终端外观根据人机交互原理与用户界面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4. 原材料管理:综合应用RFID和电子标签技术,生产加工完成的产品在入库时,采用RF手持终端扫描货物条码,获取的数据通过无线传输与后台计算机相连,自动分配货位,货位上相对应的电子标签将亮起,这样一个过程将实现入库货物的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完成成品入库工作。
5. 引入移动互联和云ERP平台,将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与先进技术结合,通过企业实际应用需求,进行移动互联开发及应用,完成管理数据的采集、分析、呈现等工作,掌握第一手的信息处理方法。
三、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
该实践平台以我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教育及科研的优势为背景,发挥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人才和资源优势,该实践课程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通过软、硬件技术真实再现了企业内部各种业务及企业间的各种业务关联,能够让研究生真实的体验到现代制造企业中各种业务流程及相关信息技术的结合应用,灵活机动的可拆分模块化实训模式:既可以按照不同层次的学习进度分模块组织研究生实践实训,又可以根据其特点安排综合实践课程。具体课程设置内容如表1所示。
表1中云平台供应链实训课程为实训基础,因此以该课程为例,说明其设置内容,通常其包括供应链实训、生产管理实训、财务管理实训以及BOS开发平台实训等,其中供应链实训使研究生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方式,理解企业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控制与监管方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生产管理实训课程使研究生了解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学会用甘特图等方法对生产流程进行过程控制,通常其主要业务流程如下图1所示。
此外,财务管理实训课程通过让研究生扮演财务、出纳、会计、总监等财务岗位的角色,使之熟悉财务流程,并迅速融入到真实的财务工作中去。通常,这里设计的财务模块如图2所示。
而BOS开发平台实训课程则使研究生能根据行业或领域特点开发个性化应用软件,并以团队或者个人的形式完成其他应用的开发,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并帮助了解信息技术在企业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各类问题及处理方法,该平台逻辑框架如图3所示。
表1中其他课程内容的设置过程,由于篇幅的限制,没有一一展开说明,但其设置原则与以上内容相似。
四、结束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开展实践型人才、信息化智慧人才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并建立了面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平台。通过结合现有实训环境和专业建设,使其更能适应现代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其实践重点在于集成现在主流的移动互联、大数据挖掘、物联网技术、大屏幕显示控制技术、整合条形码技术、网络应用技术、嵌入式移动计算技术、数据库技术,全面仿真现代智慧企业的业务流程及信息化应用场景。本文所提的面向“智能制造2025”的管理类研究生教学实践平台构建及其课程体系的设置方法对制造业高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明,谢俊.我国大数据视角下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6:41-46.
[2]黄传峰,何力,卢冰原,等.信管专业“虚拟企业”教学实践平台的设计与改革[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8):118-121.
[3]曹水莲,高阳.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分析及培养策略[J].消费导刊,2007,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