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创新性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性

2018-09-10金婕

高教学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金婕

摘 要:当前医学教育多以理论讲授为主要形式,教育模式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医学生主动吸收和更新的能力较少,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医学高等教育中应注重以创新性思想为指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实践和科研紧密结合的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手段;同时更应注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综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医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综合性医学人才。

关键词:创新性教育;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9-0045-03

Abstract: At present, medical education is mostly based on theoretical teaching. The education mode is mainly indoctrinated education. The abi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to actively absorb and update is les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s relatively weak. In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ve ideas, adopt a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actively carry out inspiring teaching,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losely combined teaching and network teaching, etc.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eachers. Through the reform of comprehensiv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improve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medical talents.

Keywords: innovative education; med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隨着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创新和创新性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战略。高等医学院校要注重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渗透对医学生的创新性教育,让医学生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而在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中,有赖于调动医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对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将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出来,增强学生的潜在学习愿望,让医学生始终保持端正学习态度,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初步就以下几点谈一下创新性教育在临床教学模式中的改革应用。

一、创新性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性

创新性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国家对高等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高等医学人才,让医学科学发展有良好的人才基础,同时也满足人民群众在医疗上越来越高的需求,迫切需要大量具有综合优秀素质的医疗工作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也逐步深入实施,医学院校教学模式也要加快改革步伐,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医学人才。

我国的传统医学教育多以“灌输式”教育模式为基础,教学基于固有的理论教材,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记忆式学习来对医学知识进行掌握[1]。因此,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存在医学生的主动参与少,知识自我更新能力薄弱的一些不足,不利于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科技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医学生教育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随着医学教育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发展,需要医学院校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增强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立足于激烈市场竞争中。培养出具有批判性创新思维、清晰科研思路、较高人文素质的综合性医学人才,才能适应当代医学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二、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性教育的现状分析

从高等医学院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来看,其出现了很多弊端,导致医学生文化素质难以得到提升,表现在知识面较窄和创新能力不强上,无法满足新时期对医学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性教育现状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大多数医学院校也重视创新性教育,逐步由讨论与探索阶段进入了实践阶段,在人才培养角度上将创新教育理念明确了下来,且都进行了创新性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第二,当前医学院校在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临床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上发展速度很快。第三,很多医学院校实行发展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及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第四,充分应用了各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如问题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变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五,医学院校通过应用人机对话、慕课和课程优质资源网站等现代科技手段,极大拓展了创新人才思维训练与实操能力的空间与视野。越来越多的高等医学院校逐步建立起了现代化临床技能训练中心。

在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性教育过程中,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大力了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医学生自小就接受守旧意识,形成了“中庸之道”哲学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学生未形成创新品质,缺乏质疑问难的精神,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未形成较强的创新观念。第二,从高等医学院校课程结构来看,对专业教育过于注重,专业教学期间缺少学科专业交叉,造成知识被分割的情况。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让医学生的基础知识面变得越来越窄,缺少了人文科学类课程,为医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带来了限制。第三,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都不重视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与条件,尤其是在医学生学习中,他们临床实践动手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时候以观摩学习为主。第四,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显得非常单一,课程设置也不够科学合理,无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很多时候一个专业基本相同计划走完全过程,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上显得不够个性化。第五,虽然当前高等医学院校都加快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速度,但是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然采取讲述的授课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他们的创新能力难以获得真正的发展。

三、创新性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培养价值理念与教育目标,促进创新性教育

医学院校要倡导医学创新教育价值观,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最基本价值定位是加强知识创新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都要融入创新教育思维。对于医学院校教师与学生来说,都尽快转变教育与受教育思想,不能把知识传承当成唯一创新教育目标,避免为了教学而教学,否则学生难以获得创新教育。广大师生应该清楚当今社会需要创新人才,实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医学院校要重视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引入创新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理念,持续深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意将学习知识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宣传创造条件。学生根据自身意愿与能力进行发展路径的选择和设计,而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有效组织与指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科学性选择。医学院校管理者与教师应该更新自身教育思想与理念,除了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以外,还要形成为创新人才服务的观念,在为传授医学基础知识的时候,也要加强对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开展个性化教育。对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思想,结合现阶段医改目标任务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医学理论知识,提升医技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相结合,实现医治患者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将理论基础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丰富

1. 以问题式教学为中心,实行启发式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具备下面几方面的优势:主要将学生置于中心地位,教师承担着引导的职责,并运用小组学习、自我学习等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效率[2]。从问题式教学模式来看,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临床病案-问题-自学-讨论-总结。通过将问题式引入到医学院校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出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创造力不断提升,能够让素质教育真正贯彻落实。通过一系列逻辑过程,让学生牢固掌握医学知识。对问题教学法来说,能够让信息化社会环境和学习规律密切结合起来,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创新性理念,保证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通在大量临床医学教学实践可知,通过对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帮助学生逐步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知识。

2. 增加实践课内容和形式

在教学中合理开展临床实践,由带教医生与研究院对医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全身心融入到实际医疗环境与医学科研环境中,增强学生对临床、科研等工作的感受。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性、讨论式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操作等教学方法,会使受教育者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变为良好的创新能力[3]。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能够让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方法,也实现了动手能力的提升,是联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必要桥梁。通过临床实践课,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主动学习机会,创造更多独立思考和进行创新性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多数医学院已经在大学三年级引入临床见习导论课,将临床查体手法以半天理论和半天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普遍受到学生好评;同时,尽早让学生投入实践技能的培训,可以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动手欲望,更有助于学习积极性提高和理论基础的夯实。另外,临床见习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典型病例、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性。

3. 合理应用网络教育平台

现阶段医学生学习需求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若是教师仍然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照本宣科,那么将无法让医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对此教师要大力应用网络教育平台,将网络技术的优势体现出来,对现有资源进行有力整合,确保优势互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与讨论提供平台。现在网上大规模开展的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系统,其为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在线课程开发模式[4]。这些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提高了多元化的手段和形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网络教育平台提供的开放学习系统可以为医学生带来许多课堂上无法学习到的知识更新,并同时具备反馈评价系统,更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促进原有教学方法的改进。

(三)以科研问题为突破点进行思维启发

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是必不可缺的,医学教育中重视医学生学习期间的独立思考,学习有效的科研方法和思路,让医学生在动手能力和科研分析能力上实现提升,让学生养成尊重科学和尊重事实的态度。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视野得到拓展,能够主动进行思考与探索,才能在临床中发现问题,解救问题。医学的进步离不开医学研究,从相关报道可知,医学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组织医学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与训练,将医学生科研兴趣激发出来,逐步提升医学生的科研能力[5]。由美国医学院校实际情况来看,通过设置专门的机构,确保学生在读期间科研实践与培训的有效开展,并实行导师制和暑期科研实习制度,采取多元化科研训练方法。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科研实践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建立了科研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硕士生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报告、SCI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报告、研究生毕业论文报告等。或者是通过发挥出教学与科研力量,由指导教师与高年级学生对一年级学生的指导,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科研实践活动中,接触医学实验、试验后统计数据、整理数据等环节。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与实验后撰写论文,并将其发表于国内期刊杂志中。学生有了科研经历以后,对他们今后学习与职业的发展有极为有利,也能够真正成为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具备较强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的要求。对此,医学院校要创造条件为医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训,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并具备更强的动手能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其次,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会形式的科研教学。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围绕一个科研或者临床的主题,知道医师应事先让各小组医学生将准备工作做好,在讨论与解答问题以后及时解说与总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够将问题发现出来,并总结其中的经验,教师要利用这种研讨形式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巩固所学。对于科研主题的学术交流,更是需要科研经验丰富的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员主持和引导,掌握新近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进行科学问题交流,并指导有能力学生积极撰写科研论文,以科研的思维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四)提高教师的创新性意识和素质

医学院校应注意打造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在培养创新能力上取得更好成绩,医学院校具备拥有一支综合实力强的创新型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才能实现。对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师德建设,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并掌握教育规律,能够将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起来,让学生心智得到启发,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研究发现,教师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医学生参与临床和科研结合的活动,通过对某些感興趣或前沿的问题进行深入科研思维的研究并撰写论文,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促临床,可以大大激发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6]。因此,教师的创新性思维决定了教学实施的灵活多样性,教学手段多样化,生动形象,启发式教学,课堂氛围轻松民主,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四、结束语

以创新性思想为指导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现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断鞭策着医学教育工作者加快新医学知识的发掘、积累和使用速度,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医学界的发展奠定良好人才基础。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注意突破常规思维模式,科学合理制定培养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每个医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为社会输送更多既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技能,又具备从事临床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未来不同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包孟,傅玉荣,伊正军.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109-112.

[2]O'Neilln PA,Willis SC,Jones A.A model of how students link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 through “Elaboration”[J].Acad Med,2002,77(6):552-561.

[3]赵亚玲,毕育学,侯樊兴,等.基于导师制和PBL的临床专业《 预防医学实践》课教学效果评价:以科研能力培养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1):64-67.

[4]杨烨,周静嫣,杜炯琪.基于网络资源平台的医学多媒体课程翻转课堂[J].计算机教育,2014(12):48-50.

[5]王青山.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策略研究[J].研究生教育, 2013(6):272-274.

[6]杨莉,黄开勇,王晓敏.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性教育模式改革构想[J].高教论坛,2017(1):107-108.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教学模式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近五年医学教育会议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