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困难学生心理精准帮扶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8-09-10李燕飞杨帆
李燕飞 杨帆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困难大学生群体以探索精准帮扶策略,并通过与实际工作结合,将困难大学生分为学业困难、心理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和有过错行为五类群体,据此开展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心理指导。
关键词:独立学院困难学生;精准帮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2-090-05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传统模式的学生管理工作已经跟不上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发展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00后”也进入到了大学生的群体之中,社会上各种压力和不良因素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学习状态、心理素质、经济条件、就业方向和自我管理能力上存在缺陷,导致其成为某一类“困难大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没能形成有效的帮扶情况下,某一类困难将会升级成为多类困难,这对独立学院的教书育人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对“困难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和心理成因进行分析,从心理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为独立学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困难大学生”特征表现
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以及学生个人在学校的客观状态,独立学院的“困难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们将其划分为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和有过错行为五类。
(一)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学生群体通常被简称为“学困生”,这个群体的学生一般具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但由于各种原因成绩未达到学校的规定要求,成为因学习问题导致的重点关注对象。学习困难的学生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弱,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独立学院学习困难的群体,学习不主动、不自觉,在缺少外界管理与压力的环境下,加上手机、网络、游戏等诱惑,便不由自主的将学习放于末位,学习的动力一减再减,直至消失。学困生在心理上存在显著的意志薄弱特点,对学习的思想认识不够,存在学习无用的认知,导致学习态度消极,消极的学习态度反过来又会影响学习意志,导致在学习上的形成惰性,一拖再拖,直至考试仍旧打不起学习的精神。在心理上对学习成绩进行错误归因,他们很少将学习成绩差进行内部归因即个人原因,更多的将学习成绩差归咎于学校环境、教师教学、课程难度、同学影响等外部原因,这进一步导致其放弃个人努力,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二)心理困难
心理困难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界定为心理正常但并不健康的状态,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扰,影响本人和其他人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虽未达到入院治疗的地步但也需要专业的指导。心理困难群体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可以说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如果处理不当任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常见的心理困难为抑郁、焦虑、偏激,引起此类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不适应加上个人性格内向等原因容易造成抑郁,主要表现是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觉得生活没有希望,无力感是最常见的感受。不适应加上大学的学习、生活等带来的压力容易造成焦虑,主要表现是过分的担忧或紧张,并伴随烦躁和恐惧的情绪,尤其在遇见困难和挫折时,不知如何应对。不适应加上个人性格极端容易造成偏激,主要表现为过度的愤世嫉俗,认为一切事情都有黑幕,自己没能被公平公正的对待,遇到挫折就归罪于社会或体制,贬低学校和他人甚至会出现伤害他人的现象。另一类心理困难为人格发展内在不协调,会导致个体出现异于常人的行为表现或情绪反应,社会适应能力差导致人际关系糟糕,在外界看来可能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但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会有更深刻的糟糕感受,难以相处、情绪异常、交流困难。这类心理困难群体的心理问题一般在入学前就已经存在,由于之前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不健全导致,个体很难认识到这是心理问题,也不会主动求助,甚至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包括其所在家庭对这一心理问题的认可程度也不高,只是认为其性格突出而已。
(三)经济困难
经济困难一般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不足以支撑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独立学院由于办学的特殊性,学费相对较高,虽然较多在校生的家庭經济情况比较良好,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经济困难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困境。一是自尊与自卑并存,导致心理敏感,总体上经济困难学生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因此拥有较高的自尊心,成就动机强烈;但是摆在其面前的是经济困难这一不可逾越的现实,加之经济的弱势导致其成长过程中的知识面和阅历受到限制,因此与他人相比较会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自尊和自卑之间的矛盾导致其心理敏感。二是独立渴望与依赖心理并存,导致消极行为,经济困难学生渴望通过努力摆脱经济困境,因此独立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一般会通过兼职或学校的勤工助学等方式来缓解经济压力,但这种方式也仅停留在缓解的层面,主要的经济问题还是需要依赖家庭或其他方式来解决,个人无法通过独立摆脱这种困境,渐渐地就会产生更强的依赖心理,认为家庭、学校或社会助其解决困境是理所应当的,弱势群体应当享受特殊政策,导致其产生消极行为,丧失了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就业困难
就业困难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无法找到满意工作的情况。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招生质量的原因,在校生普遍存在专业素质相对较弱的现象,在就业心理上,存在矛盾失落、自我认识有偏差等现象。一是各种心理冲突导致失落感,在临近毕业时,大四学生都会面临心理冲突,而就业困难的大学生心理冲突尤为强烈:想要寻找好工作却要面临高难度的竞争,想要通过个人努力实现工作理想却又要依靠家庭来解决实际问题。个人的期望与实际的现实有差距,导致产生失落感,甚至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反复遭遇挫折,充满了失败感;二是自我认识有偏差导致逃避现实,存在部分就业困难同学没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条件,对个人充满盲目自信,在求职中追求高标准的工作,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现实中是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独立学院的学生本身就不占有优势,因看不清形势导致遇到挫折,从而开始选择逃避现实。
(五)有过错行为
有过错行为学生我们也将其称为守纪困难学生,是指个体在精神正常情况下所做出的行为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社会的评价相违背的现象。独立学院在学生违纪处理上有一系列的管理规范,但仍存在大量的违纪现象,多次违纪的学生是列为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是对违纪的后果的心理预期低,认为违纪没什么大不了,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尤其是日常行为上的违纪,如夜不归宿、打架、赌博、使用违禁电器、破坏公物等违纪行为,对这些违纪的后果轻视,也就失去了守纪的基础;二是存在的功利和侥幸心理,一般存在于学业违纪现象中,主要违纪行为是旷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违纪行为,多数违纪的学生认为这类行为可以理解,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独立学院学生对学业的不重视,同时又想取得所期望的成绩,功利的心态和侥幸的心理导致产生学业上的违纪。
二、实施精准帮扶的策略
对上述所分类的困难学生群体实施精准的帮扶措施,有利于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管理质量,消除在学生工作上的风险点。
(一)构建科学的帮扶机制
1.帮扶制度建设
独立学院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帮扶方案的顶层设计,包括精准帮扶的规划、目标和具体计划,对困难学生群体给予政策和资源支持,建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帮扶机制。
2.困难学生群体认定标准和管理档案建设
各独立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困难学生群体的认定标准,从而能够精准识别困难学生群体,使精准帮扶有的放矢,从而能够快速准确的建立困难学生档案。
3.整合资源,建立内部协同帮扶机制
整合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各教学单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及对应的辅导员队伍,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学生群体动态跟踪,建立独立学院内部协同的帮扶机制,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维网络以及学校、班级、宿舍三级网络的协同帮扶网络。
(二)针对不同类别的“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帮扶方法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心。困难大学生的困难状态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思想上除了问题,心理上出现偏差,因此对其开展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帮扶措施,转变其思想,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其能够摆脱困难。
1.思想转变是第一要务
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三观的树立核心在于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外在的表现就是其个人在面临具体事物时的具体行为。困难大学生的困难根源在于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未能形成正确的三观。在缺乏有效的引导下,容易出现信仰迷失和虚无主义,容易导致浮躁和投机的心态,容易追求享乐丧失艰苦奋斗的精神,容易心理素质下降缺乏抗挫能力。思想的转变仅靠开会、说教达不到效果,在以“两课”作为主渠道的理论教育下,需要辅导员付出努力,将实践教育充分发挥,以主题实践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进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对艰苦奋斗、学习学风、文明自律的深刻理解,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转化成为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从而达到思想转变的目的,从思想上摆脱“困难”。
2.养成教育是主要抓手
养成教育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以学校有效的管理为手段,达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过程,是德育培养的重要手段,比如人们通过劳动锻炼可以养成爱劳勤劳的品质。养成教育的关键在于严格的管理与长期的锻炼,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自律性差的特点尤为重要,通过长期渐进的实践,使其由他律达到自律的转变,由被迫去做达到自愿去做,由外在要求达到自我约束。思想的转变要以养成教育为抓手,才能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养成教育要通过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建设、道德文明现象的强制管理、纪律约束与监督等方式开展,从点滴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行动上摆脱“困难”。
3.心理帮扶是关键切入点
针对困难大学生的困难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多对一心理帮扶,以辅导员为核心,建立以学校、家庭、社会与学校、班级、宿舍為主体结构的帮扶网络,实现困难大学生的动态监测与帮扶互补,各级帮扶单位资源共享,协同联合,产生更大的帮扶效果。
针对学习困难的心理特点,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正确的自我认知才会产生正确的行为,独立学院学习困难学生在主观上没能形成正确的认知,一味将个人学业困难归咎于外界客观原因,也就不会对学习付出相应的努力,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如果对自己的评价偏高,将会导致骄傲自大心态,从而在心理上就不会重视学习,如果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就会出现怯懦自卑的心态,从而在心理上就会畏惧学习甚至放弃学习。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差,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所要求的学业成绩,学业困难应当主动从个人主观上分析原因,做出正确的归因,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能够对学习进行正向的反馈,调整好心态,达到从主观上对成绩提升做出要求,开始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摆脱学困。
针对心理困难的特点,建立家校医三方联动帮扶机制。心理困难由于其特殊性,在这里需要学校、家庭和医院三方共同联动,帮助心理困难的大学生摆脱痛苦,适应社会。当前独立学院对心理困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心理疾患的认识不足,导致心理有困难的学生的识别、诊断、跟踪、治疗存在不连贯的现象;家长对心理困难的学生大多数是不接受不认可的态度,导致帮扶工作产生巨大阻力;医院对心理疾患人员的治疗由于不深入的了解具体细节,导致以普适性的治疗方法进行,不具有针对性。通过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配合参与心理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通过学校与医院的合作可以科学的对心理困难学生开展矫治,避免误判误诊;通过家庭和医院的互动可以取得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及时反馈治疗信息,帮助医院进一步开展治疗。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应当担起重则,发挥辅导员的力量,准确识别、有效沟通,家长要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不能选择逃避,医院在充分了解个人具体情况下开展治疗,定期沟通。
针对经济困难的心理特点,通过心理团体辅导助其拥有乐观心态。针对经济困难的自尊与自卑并存的心理特点,对其帮扶主要是避免过度的自尊或自卑,在这里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其建立乐观的心态,接受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其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分别从人际关系、摆脱焦虑和偏执、走出自卑三个主题开展,形式可以室内互动、室外拓展进行,对多人分批次开展,打开经济困难学生的心扉,有效提升其乐观情绪,使经济困难学生更加接纳自我,建立对大学生活的信心,建立对人际交往的信心,建立正确的成就动机,为大学生活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针对就业困难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调节指导,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就业困难学生心理普遍具有失落感和逃避现实,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引导未就业的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客观评价个人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将就业心理辅导内容纳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就业心理知识,从而能够在就业中能够实施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作为独立学院,辅导员必须掌握未就业大学生的基础资料,包括对其心理特征的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其中最为有效的就是朋辈心理辅导,通过未就业大学生周边朋辈同学的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分享就业经验,同时发挥优秀同学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未就业大学生将就业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解决就业中的心理落差,积极面对就业现实。
针对守纪困难的心理特点,培育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识违纪带来的后果。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心理特点一是侥幸功利,一是对后果认识不足,这其中的根源在于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因此对其自我控制能力是重点。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方式,以养成教育为手段进行培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习惯。对于违纪行为,辅导员要进行精准辨别,哪些是偶然现象,哪些是常见现象,哪些学生因为违纪受处理而沮丧懊悔,哪些学生因违纪受处理而抵触失望,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帮扶。另外,违纪带来的后果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学生建立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到违反日常管理和行为规范的行为不能触碰,触碰就会产生严重后果;对于功利性质的违纪,要尤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认识到以合理的手段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以违纪手段只能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困难大学生的帮扶不会一蹴而就,对其精准的识别,心理问题精准的分析,帮扶措施精准的制定也不是朝夕可以完成,这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辅导员、班集体、宿舍成员的协同配合。引导困难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变思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健康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大学学习和生活当中,任重而道远。精准帮扶工作目前很多独立学院还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困難学生档案的建立也只是停留在基础信息上,更不必说心理上的精准帮扶。精准帮扶的制度和理论指导,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进行探索。困难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精准帮扶工作的探索对于独立学院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尽快建立标准和在实施中进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文龙,戎辉,裴松. 高校“三困生”协同帮扶网络特征及其联结机制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3):61-64.
[2]荆玉梅,何伟.“家、校、医”三方联动对地方院校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帮扶研究[J].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3):132-134.
[3]帅英. 地方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帮扶策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97-100.
[4]肖天晴,符云逸,吴晓宇. 独立学院家庭贫困学生心理困境的成因与疏解[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22):116-117.
[5]陈军. 未就业大学生心理分析及其帮扶对策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9):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