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于需求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2018-09-10章燕

度假旅游 2018年2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旅游专业英语教学

章燕

摘要:新时期伴随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通过到中国旅游来了解中国地方文化和中国国情已经成为很多外国人选择的重要渠道之一,以此为需求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英语课堂教学也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该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旅游专业英语教育现状,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从融通中西文化、开展校内实训和双语课堂讲授三方面探析出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需求导向;旅游专业;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2-0122-02

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给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同时新时期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是建设“生态中国”和“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亦是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和传播中国能量的重要渠道。当前,旅游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旅游人才需求结构正在从单一结构向多层结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以辽宁省调研数据为例,当前旅游人才的学历需求已经从早期的中专、大专向本科毕业学生转变,专业需求也从早期的到岗临时培养转变到现在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等综合性专业,基于此,近年高校基于需求和目标导向开展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课程的设置,针对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也做了很多方式方法的探索。但是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制约学生整体性专业发展的问题。

1 高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英语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结构不合理。高校旅游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应既是具备旅游相关知识的专业型人才,也是具备一定涉外能力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复合型人才。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课堂听课了解,当前某些高校旅游专业课堂教学对于英语课程的内容规划和学时分配仍沿用十年前的课程设置即学生课堂教学仅有《大学英语》和《英语听力教程》两门课,其中《大学英语》一周两节课,有的高校开设三个学期,有的高校开设四个学期;《英语听力教程》一周三节课(单双周节数不同)开展教学,主要练习学生的听力能力。从以上两门英语相关课程的设置来看,虽然是旅游专业的学生,但是课程设置和教师内容讲解更多地是围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展,没有针对旅游专业学生开设旅游类英语教学课程,即便有的学校在学生第五学期加入《旅游英语》专业课,选用教材也过于陈旧,不适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

第二,教师旅游英语教学更多结合本地文化,缺少与外国文化的融合。调研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在学生第五或第六学期开设与旅游相关的英语课程,或者到学校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实习。但是授课过程或实习过程更多地是结合本地文化内容,这种让到旅游景点前来参观的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出发点是好的,需要指出的是因中外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在景点对于外国参观者某些内容的介绍如果不将中西文化的差异辅以说明,很多外国人对于当前中国现状的了解会很片面,也不利用国家的正面宣传。

第三,开设与旅游英语相关课程的高校有很大一部分在课堂上教师是中文进行教学,没有实现双语教学。从课堂效果来看对于学生旅游相关英语特定词汇及语句的掌握不会产生积极效果。同时,笔者通过实地调查显示,在沈阳某一处5A级旅游景点备选8名导游中,仅有1名能够提供景点的英语讲解,这个比例显然不满足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整体需求。

2 产生问题的原因

首先,高校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依旧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固有模式中,没有真正实现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没有从供给端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依旧沿用旧的模式,教材创新性不强。其次,缺乏对于跨文化教学的深度挖掘。新时期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深度融合既是英语专业的教学基础,更是英语应用类专业开设课程的重要依据,培养出的学生未来作为涉外职业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旅游专业对于外语类教学内容的要求既要把握本地文化内容详细讲解,更要注重跨文化内容的介绍。再次,对于讲授旅游专业英语的教师培养力度不够,无论从前期的人才招聘和教师走向岗位之后的入职培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一些高校旅游专业的英语专职教师对于全国甚至本地旅游业发展情况、双语人才需求情况和多语言、多语境的教学探索了解较少,缺乏科学、系统的提升培训,保证交际的有效性和恰当性[3]。

3 新时期旅游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模式探析

新时期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已经从掌握基本英语使用习惯,初步实现对外英语简单沟通转变为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并融通中西文化的双语教学,可以说既需要从课程内容上进行创新,也要从授课模式上找到创新的突破口,已然成为一种集“课堂理论讲解+校内专业实训+校外场景实习+就业校企对接”的科学、系统的授课工程,要实现以上目标需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将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课堂打造成融通中西文化,阐明地域特色文化的中西文化交流平台。融通中西文化的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新时期英语教学的趋势,结合我国打造特色旅游强国的背景,学生对于国家文化特色尤其是地域文化特色及不同国家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相关内容的知识把握和英语表达即为学生下一阶段的校内实训打好理论基础,也为后一阶段的校外真实场景实习打好表达基础,同时也为本人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对接、就业夯实综合实力基础。在此,既需要从学生入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于文化尤其是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兴趣,也要从教师端入手,做好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教师实地文化体验,学校应加大此项投入,真正从学校搭建平台入手,教师利用平台挖掘自身和学生的潜能,同时满足新时代学生对于知识的个性化需求和整个旅游行业对于旅游人才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推动旅游专业学生校内英语实训工作的落地,打造“网络英语实训+物理英语实训”的综合英语实训平台。以需求为导向开发网络英语实训软件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功能迭代更新的实训软件,同时结合旅游人才培养和未来与校外场景实习对接的校内实训室,以打造標准化和全功能演示的实体实训室为目标,注重不同年级学生对于网络实训室和实体实训室的使用需求,合理分配课时和使用时间,亦可将综合英语实训平台作为高校招生尤其是针对非本地考生的招生特色,同时,要着重关注实训室工作人员的培养、职称聘任和与授课外语教师的知识对接,制定实训平台管理规定,让旅游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不但开展起来,还要注重与英语教学的衔接和坐实。

第三,继续将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课堂打造成双语授课、双语交流的平台。建议除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阶段、校内实训阶段和校外实习阶段注重对学生双语环境的培养,一方面教师自身应提高双语教学的能力和外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甚至是多语种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材也应尽量选取或以项目组为单位开发适合本地旅游文化特色的双语教材。以学生的旅游专业能力双语表达培养作为学生与校企联合企业对接时重要砝码,也成为未来作为旅游专业知识人才的竞争优势所在。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以需求为导向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依据。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也要顺应时代需求,创新旅游专业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只有融通中西文化、做实校内实训和继续深化、推动双语课堂环境的养成,才能真正将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成集“课堂理论拥有者+专业实训能力掌握着+校外场景实习熟练者”的全能旅游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危瑛峤.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5(1):78-79

[2] 张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4(5):106-108

[3] 王文英.浅谈中职学校旅游专业英语口语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7(30).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旅游专业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