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式探究
2018-09-10邹戌春邹戌萌
邹戌春 邹戌萌
摘要:体育教学评价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对评价模式的探究将有助于体育教育工作者从宏观与微观上把握评价与体育教学环节的辩证关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更是要求全国各高校注重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基于此,本文从评价模式的研究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文献,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证体育教学评价在新时代的教学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存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当从政府,社会,学校三层空间形态结构出发,以建构多元性,相对性,即时性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教育内在价值,服务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健康中国;体育教学;体质;新课程改革;评价模式
一、制约学校体育评价模式的现实因素
(一)政府层面的因素
政府做为国家治理的一个主体部门,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和捍卫者,但当其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政府往往会出现监管不力,“顺应民意”,于是有可能出现其下的个别教育主管部门会忽视学生身体健康,缺乏行政放权的举措,从而导致政府与学校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来调控,社会主体发挥监督和评价的功能就无从谈起了。
(二)社会层面的因素
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无论是小学,中学,尤其是大学受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忽视体育锻炼,排挤体育教育。殊不知,长期以往,学生最天然本质的个性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里,个性得不到释放甚至会由此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不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如果使社会参与治理体育教育之中,这无疑会在社会中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充分体现出社会对政府和学校的监督作用。
(三)学校层面的因素
学生升学成绩、升学人数多少即成为评价学校优劣的风向标,“升学率、就业率”遂成了学校追求的目标,至于体育成绩的好坏暂且搁置一边。学校层面现如今的模式构建不仅会导致教学工作受重视程度降低,而且在评价中也会致使体育教师自我效能感降低,出现懈怠,草草了事,评价指标全部以量化为标准,甚至在学生体质测试时弄虚作假,应付差事。
二、当前我国体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模式混乱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愈来愈复杂化,实际工作的评价通常缺乏可行性。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各学校无法对其特殊情况建立符合本区的评价体系,且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背离原则的现象。尤其是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缺乏量化标准,导致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很难按照文件规定来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使得评价体系缺乏主体评价的信度。
(二)评价内容单一,忽略综合素质培养
在评价内容上,由于内容体系呈现单一化,对综合素质的评判重视不足,遂导致身体素质不强的学生渐渐失去了成就体验,其学习动机被削弱,对自身产生怀疑倾向。加之学业压力大,对体育价值本就缺乏的他们渐渐远离了体育,且丧失了竞争与合作这一最天然的本性。
(三)过分注重整体性评价,忽略个性评价
在我国,学生更多关注期末或课程结束时教师对其进行的总结性评价,往往以排名达标的形式出现。致使学生完成体育课更多的是拿到应有的分数,达到及格。过于注重整体性的结果对于体育成绩好于差的学生都是不公平的。另外,当教师宣读最终成绩出来之时也是教学过程结束之际,学生无法对教师授课进行及时的反馈,导致教师不能适时地为学生今后的体育锻炼进行有效指导。
三、改进建议
(一)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
(二)评价主体多样化,重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三)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
四、結语
对于体育教学评价模式的有效探究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也要适当了解他国对于体育教学评价系统的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如美国高校对于体育价值的认识及在实际工作环节中对此的投入力度都是我们可以吸纳的,但文化和体制的碰撞与冲突要求要结合我国自身国情,不能刻意追求客观量化指标,通过设计一些相对符合学生的指标量表,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个体变化,使体育教学评价工作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青,赵元吉,刘智丽,李德华,郭新艳,陈林会,廖远朋,王煜,胡毓诗,孙君志,何本祥.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及走向(笔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01):1-7.
[2]李蓉,李军.中美国家健康战略比较研究——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国民2020》文本[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1):42-47.
[3]刘国永.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J].体育科学,2016,36(12):3-10.
[4]彭国强,舒盛芳.美国国家健康战略的特征及其对健康中国的启示[J].体育科学,2016,36(09):10-19+27.
[5]李滔,王秀峰.健康中国的内涵与实现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16(01):4-10.
[6]马焱,丁斌,李霞,王海燕,张家铭.“健康中国”战略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9):11-12.
[7]陈熙梁,袁际学.体育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2):165-167.
[8]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邹戌春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校本部) ;邹戌萌 河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