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
2018-09-10姜岩孟毓
姜岩 孟毓
摘 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建立校外社区实践教学基地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为社区发展输入人才,而且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目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问题较多,为此提出促进基地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和保障经费投入、建立“多方共赢”模式等对策,以促进基地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社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3-0068-03
Abstract: Public administration is a practical major,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community practice teaching base outside school,which can not only import talent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but also be beneficial to talent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ff-campus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Therefor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strengthe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guarantee the investment of funds, and establish a "multi-win" model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ase.
Keywords: public utilities management major;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community
一、概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1998年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该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而且要求学生具有应用这些理论知识的能力和素养,可以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性质和培养人才的要求,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基层政府、社区联合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由于众多原因,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不乐观,尽管各地高校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和路径,然而,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落实推进了基地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及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农村社区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而目前社区专业工作者稀缺,人才流动较大,通过调研也看到,部分社区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大学生进入社区,通过社会实践为社区科学发展、可继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我国就业市场仍处于“高压”状态,竞争十分激烈。在这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更需要我们加快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公管专业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因此,探索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一项“双赢”或“多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建立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专业,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进一步把握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从而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同时,该专业理应在基层政府、公共事业单位、社区等公共部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目前來看,在基层政府、公共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难度较大,而在社区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社区的发展需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持续输入
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是创新社会治理、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的基本单元和公共平台。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城乡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事关城乡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长期以来,社区工作由于繁杂且事务性众多,多数工作人员收入不高,导致社区人才来源匮乏。在大力推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当下,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可谓为社区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建立稳定的社区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有计划地将学生安排到社区开展社会实践,一方面,青年学生有朝气、有活力,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能力,通过社区实践,在熟悉社区工作基础上可以帮助社区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各地建立社区工作者准入机制,明确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公开招聘才能进入社区工作。只有通过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聘用等程序,一大批素质高、学历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才能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学生通过社区实践,有助于提前了解社区,加深对社区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和把握;为社区建设和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提升社区治理的职业化水平。
(二)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需要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根据洪亮(2014)有关研究调查显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各项重要能力排序中可以看出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分别占55%和47%,表达能力、适应能力等均占30%以上[3]。具体如表1所示。社区作为基层组织,不仅需要上传下达,向居民宣讲各项政策,还需解决社区及居民生活中的各类细小繁琐的问题等,学生通过在社区实习,有利于学生提早适应社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建设完善的社区实践基地,以利于促进学生尽早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正确认识社会,较早适应社会生活,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高校建设社区实践基地,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反馈,有助于摸清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了解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强化高校教育教學的改革与发展,不断矫正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思维惯性,加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逻辑性,促进专业的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现状
为促进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许多高校都在围绕专业特色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例如,新疆师范大学在培养人才和学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最终与自治区信访局、新师大社区和当地街道等部门合作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有些学校实践教学基地发展初有成效,有些学校徒有其表,学生只是在其中走个过场;有些学校采取分散实习,要求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系统梳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重重,存在不稳定性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既缺乏成熟的外部环境,又缺少良好的内部环境。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行政体制改革的滞后和事业单位发展缓慢,影响我国公共部门的发展,也造成我国公共部门数量较少且自我封闭,绝大多数公共部门采取自上而下的单向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在这种背景下,要在比较对口的基层政府、公共事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则困难重重;受学校知名度和认可度的影响,高校在与相关的基层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进行沟通时,被接受和认可的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制约了校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在这些情况下,即使建立起实习基地,其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一方面,实践基地靠各级领导或教师与基地内部人员的私人关系建立起来,一旦领导或教师或基地单位内部人员更换,实践基地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经费不足也是实践基地不稳定的间接原因。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制度制定到执行到监督开展都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缺少经费投入,导致工作无法开展、相关负责人及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和学生实习期间的住行安全得不到保障,导致学校与实践教学单位的合作不稳定。
(二)实习效果不佳,学生缺乏积极性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主要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基地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实习流于形式,学生普遍缺乏积极性。出现这种结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所致。首先,校外基地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事务性较多,导致学生很难接触基地的核心业务。一般学生的实习就是做一些资料系统录入、日常接待、简单公文写作等工作,对工作和业务的流程有一个基本性的认识,有关专业学习的理论知识很难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实习的深度和效果明显不理想。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后续的实习情况以及心理状况没有跟踪记录、及时的指导,甚至有些指导老师都不知道学生在实习基地具体做些什么。缺乏校方监督的学生工作积极性更加减弱,只要拿到实习的学分就算完成任务,实习想要有什么较好的效果更是无稽之谈。
(三)规章制度不完善,实习缺乏规范性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以保障实习过程及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放大实习的效应。目前,多数学校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缺少专职老师对校外实习各项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包括定期检查、总结与完善。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校方缺少应对解决方案,较难做到及时出面解决问题。同时,由于校外实习缺乏激励制度等,造成师生缺乏实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四、建立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对策
根据现存问题,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校外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基地需要逐步推进,实施“三步走”策略,从解决基地建设问题、推进基地正常运行、实现基地长期发展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之策。如图1所示。
(一)充分利用加快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契机,解决基地建设问题
2016年民政部出台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效衔接的城乡社区服务机制更加成熟;以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成员为骨干,社区社会工作者和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城乡社区服务人才队伍更加健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由此看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区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社区基地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应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积极与社区等相关组织沟通联系与合作,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其及时输入人力、新知识、新技能,充分体现自身专业价值,对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又不为社区添乱,提高社区的合作意愿。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先选择本市或周边的社区建立基地,以便于学校与社区沟通顺畅,增强双方合作的稳定性和常态化,并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经费投入,为实践教学基地可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国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经验表明,校外实习基地要实现可持续的运行,需要相关的配套制度和经费投入作为基本的保障。在建设社区实践基地时必须与社区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高校还应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如社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办法,以及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遵守条例、奖惩制度、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翔实完善的事前计划、事中检查和事后考核总结的制度,有利于激发师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强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健全制度保障必然重要,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将无法支撑实践基地正常运行。在解决经费问题上,学校不仅要“开源”,还要“节流”。一方面,拓展经费来源渠道,积极向上级主管单位申请项目经费,或寻找其他经费渠道,如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和沟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积极探索增加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费用的多元化路径等。另一方面,适度节约经费开支,由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需要长期较大投入的工作,为实现其可持续运行和发展,要采取“节流”手段,就地、就近选择社区建设实践基地等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经费支出。
(三)建立“多方共赢”模式,实现实践教学基地持续稳定发展
社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事关学校、社区、老师以及学生多方的利益,只有兼顾并协调好各方利益,实现多方共赢是社区实践教学基地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以往的基地建设中,学生实习的时间短而且固定,很难为实习单位创造效益。不仅如此,实习单位还要承担指导学生和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等责任。只有一方获利的合作关系,自然不会牢固稳定。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科技、信息等优势,为社区提供各类公益讲座、人才支持、管理培训等,使社区能够认识到双方的合作是真正的“双赢”;同时,也使参与合作的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获得更加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又可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校外实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学生能够实现顺利就业,以减少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社区作为多方共赢的一方,理应正确认识到合理安排学生并指导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后,又可进一步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提高社区治理能力社区治理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社区遇到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应优先为这部分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这部分学生能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留在社区工作,使社区实践教学基地逐渐成为社区发展的人才储备中心。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区的快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立以社区服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基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尽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困难重重,但众多高校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积累和实践探索,只有不断创新基地建设的理念和路径,增加基地建设的投入和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多方共赢等,才能实现基地持续稳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洪亮.大学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
[2]程俊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时空,2016(13).
[3]龚咏梅.公共管理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学习月刊,2015.
[4]黄建强.基于战略考量的校府合作型实习基地建设——以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8).
[5]蒋新红.高职公共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4(9).
[6]張继亮,王映雪,何颖.公共管理类专业实习府校合作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6).
[7]陈志勇.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和产业,2011(11).
[8]余芳,黄兰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制度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