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

2018-09-10徐翔宇

中国商论 2018年25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徐翔宇

摘 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使欧美发达国家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淖,而且严重拖累世界经济健康发展。这充分说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诸多弊端,世界范围内普遍表现出渴望改变美元霸主地位的强烈呼声。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凭借日益强大的经济规模和发展潜力,制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旨在使人民币获取与我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国际历史经验表明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是一条科 学的发展路径,有助于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实现。本文从离岸金融市场、货币国际化进行介绍,结合美元和日元离岸金融市场发展历史经验论述了香港离岸金融市场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货币国际化 离岸金融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9(a)-033-03

历史上,国际主导货币的更迭伴随着大国兴替的演变。借助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积累,英国的经济实力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英镑得益于金本位制度的确立,保持世界主导货币的地位达一个世纪之久。二战后,美国经济异军突起,美国逐渐取代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在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内,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制度。尽管在后来的牙买加体系下美元与黄金脱钩,但是美元凭借美国强劲的综合国力,始终保持着国际主导货币的地位,并形成了以美元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直到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之时,这种国际货币体系的巨大隐患被暴露无遗,这场金融危机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许多国家开始反思美元主导地位的合理性,普遍出现了“去美元化”的强烈呼声。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已经箭在弦上,势在必行,这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东风压倒西风,中国的崛起令全世界瞩目。中国在2010年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存在严重的不对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高层决策者为了应对失衡的国际货币体系,审时度势制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家战略,以谋求加强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促使人民币取得同我国的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地位[1]。

中国的繁荣富强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逻辑原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突破,实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向世界展示了大国崛起的辉煌成就。我国GDP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18942亿元,平均增速为9.8%,远高于同期全球2.8%的平均增速。我国的经济规模排名从1978年的世界第十位,到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197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位列世界第38位。2006年我国以 10663亿美元的高额外汇储备超越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全球经济一度萎靡不振,但是中国经济仍然保持高歌猛进的姿态,引领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之路,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能源泉。中国沉着应对这场危机,利用政策工具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承担了世界大国理应承担的重任。与此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暴露了各种弊端,世界各国积极寻求美元主导模式的替代路径,国际货币体系根基遭到动摇的局面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满足了沿线国家对我国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金融支持。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同世界保持日益紧密的贸易往来,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满足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而人民币“走出去”需要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创设来配合,培育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货币依赖,增加国际市场的人民币沉淀[2]。

1 离岸金融市场概述

离岸金融市场指非本地居民之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一货币发行国国境外,进行这种货币交易的市场,也被称为境外金融市场。

1.1 主要特征

(1)管制基本真空,鼓励贸易自由。离岸金融业务主要发生在货币发行国境外,逃避了相关国家的行政干预。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离岸金融市场还会提供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贸易机会,并且致力于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易环境。

(2)交易成本低。离岸金融市场不仅取消巴塞尔协议针对国内金融机构而设置的诸如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的限制,而且凭借存款利率比国内金融市场高、贷款利率比国内金融市场低、存贷利差小的优势吸引了客户。通过减征或免征交易税费,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交易量,激发了市场活跃度。

(3)资金自由流动兑换。离岸金融市场汇集了世界大型银行、跨国公司等机构,从事投融资和跨境贸易等业务。具有资金规模大,交易效率高的特点。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离岸金融市场对本外币实行自由流动兑换[3]。

1.2 发展模式

离岸金融市场目前存在四种发展模式:内外一体、内外分离、内外渗透和避税港。他们在金融业务和监管制度方面存在差异。

内外一体模式与其他三种发展模式相比历史最悠久,并且代表了国际主流发展方向。它的主要特征是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金融体系互相融合,在岸市场上的业务办理和资金流动与离岸市场无缝对接。这种模式下,非居民主体和居民主体在资金交易业务方面享有同等待遇,非居民主体可以不用单独设立资金账户,并且存贷款账户的数量和居民主体没有差别。在办理在岸业务时,非居民主体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和税金,而居民主体则不需要。这种发展模式的先决体条件是国家对金融体系保持严格的监管,以规避大规模资金在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间自由流动所带来的风险。伦敦和中国香港就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代表。

内外分离型模式与内外一体模式存在鲜明的对比。首先,内外分离型模式将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分割,并对两个市场间的资金流动和业务办理分别监管,其目的就是使国内金融市场免受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其次,非居民主体在办理离岸业务享受免交税金和保证金的优惠待遇,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给非居民主体带来便利。纽约和东京是这种發展模式的代表。

內外渗透型模式的实质是由内外分离型向内外一体型过渡的中间模式,即仍然将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分割,并对两个市场间的资金流动和业务办理分别监管,但是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允许限定范围内的资金自由流动。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既能有效利用资金又能全面把控风险,新加坡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代表。

避税港型是一种提供低税率甚至零税率和实行宽松金融监管的模式,多存在于经济规模很小的国家和地区。开曼群岛和巴哈马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代表。

离岸市场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创造制度条件。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需的资源。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某些要素如劳动和资本以商品的形式通过市场交易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跨境流动。而市场交易就需要货币进行结算,这离不开配套的金融服务。如果一国的在岸金融市场无法提供境内外之间大规模的货币结算、投融资等金服务,离岸金融市场就可以发挥作用来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生产原料和商品的跨境贸易推动了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后,由于生产设备的升级改造,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带动了贸易的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一国的跨境贸易流向境外,频繁的贸易往来将形成大规模的货币结算流量,导致交易者双方不得不面对的资金难题。为了扭转贸易失衡的不利局面,一国可能会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并对资金流动实行严格监管,阻碍了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为破解以上难题,能够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的离岸金融市场逐渐形成。

跨国公司的贸易投资促进离岸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跨国公司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分布到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实现生产成本的下降。跨国公司在目标市场进行绿地投资和股权投资,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贸易投资形式的多样性使得跨国公司需要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例如海外资产并购重组、资金风险管理等,这就要求离岸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商业银行的跨境设立为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动力。商业银行是资金融通的中介,众多大型跨国银行为离岸金融市场注入充足流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多元化的服务,弥补了本土的金融机构的短板。

2 货币国际化概述

货币国际化指一国货币已经不局限于在发行国内而在世界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被广泛用作价值尺度,贸易结算、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的经济现象。如果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具备一定的先决条件。

2.1 经济规模

货币国际化可以说是经济国际化的必然结果,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首先,规模巨大的经济体有能力保护国内经济免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其次,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实力越强,可以保证其货币的竞争力,有助于提高交易者信心。

2.2 通货膨胀率和汇率的稳定

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货币的可信性,即保值程度。而货币发行国的通货膨胀率和货币的汇率的波动幅度是衡量可信性的指标。购买力是货币价值的体现,货币价值越稳定,交易者对其就越信任。汇率越稳定,可以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减少收益的不确定性,提高货币的国际地位。

2.3 完善的金融市场

一国货币如果要成为国际货币,离不开国内完善的金融市场,完善的金融市场应具备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指市场非常开放,可以实现巨大的外汇交易量。深度指丰富的金融市场层次,可以提供不同的金融工具。完善的金融市场可以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货币和资金,为该国货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3 货币国际化的收益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发行国就可以从居民和非居民的货币持有中取得铸币税。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各国增加该货币资产的储备,并且成为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有利于降低本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汇率风险。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后,可以提高发行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且可以影响储备国的经济。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可以确立该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话语权,有利于为本国在参与国际事务处理过程中争取较大利益。

4 离岸市场创设的国际经验

美元离岸金融市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美元市场。二战后,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具有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实力,通过“马歇尔计划”以贷款和援助的方式向欧洲进行渗透和扩张,美元因此从美国国内大量流向欧洲。美国《Q条例》的实施和伦敦商业银行吸收美元存款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欧洲美元市场。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为了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国与中东产油国签订协议,约定美元作为国际石油贸易中的结算货币。石油作为国家战略物资,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以美元计价的石油收入源源不断流向欧洲,欧洲美元市场的规模与日俱增,支撑了美元在欧洲金融市场的霸主地位。为了巩固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1981年12月3日美联储批准在纽约建立境内美元离岸金融市场,即国际银行设施(IBF)。这一创新为境外投资者创造了监管宽松、税率较低、汇率与利率自由的市场环境,成为促进美元回流至美国国内的通道,形成了美元在世界范围的良性循环,发挥了调节美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重要作用。美国境外与境内离岸金融市场双管齐下,放大了美元在国际市场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美元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经从20世纪60、7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为了满足国际市场对日元的需求,日本采取一系列金融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在1986年建立东京离岸金融市场,并明确目的是为促进日元国际化,减少美元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将东京建成全球金融中心。东京离岸金融市场采取免征20%的利息预扣税、不固定存贷款利率、无存款准备金要求等优惠措施吸引资金,日元在东京离岸市场上的交易比重从1986年不足22%激增到1993年的68%,原因就是在离岸金融市场中,日本国内的银行可以从国外融资,驻日本的国外金融机构可以在日本贷款,而他们使用的都是日元。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离岸金融市场的资产总量仍然实现稳定增长,充分说明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对日元的国际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 香港离岸金融市场概况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高效的金融体系,严格的法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再加上与大陆地区紧密的贸易往来和中央的政策支持,承担了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重任。从2003年至今,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形成阶段和全面建设阶段。

5.1 起步阶段:2003年底—2008年底

2003年6月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个人可以在香港办理人民币结算业务,并指定中银香港银行为清算银行。在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发售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融资债券,金额为50亿元,这是香港资本市场首次引入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随后大陆金融机构陆续在香港发售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融资债券,截至2008年底,债券数量达到7只,融资金额为220亿元人民币。

5.2 形成阶段:2009—2011年

200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机关签订双边协定进行货币互换。2009年4月,中央政府将上海、广州、珠海、深圳、东莞作为试点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境外结算地区限定为香港、澳门和东盟各成员国。2010年6月国务院决定将试点范围扩大至20个省市,境外结算地区限定解除。这一举措效果显著,人民币在香港存款金额从2009年的560亿元,一路增长到2011年的5885亿元,人民币存款在香港存款总额中的比重达到10%,仅次于美元、港元位列第三位,香港地区形成了巨大的人民币沉淀。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机关修订、签署《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允许驻香港所有的金融机构开设人民币账户和提供人民币计价产品。伴随这一政策的推出,国际金融机构相继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基本形成。

5.3 全面建设阶段:2011年至今

为了加大境外人民币沉淀,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促进境内非金融机构在境外使用人民币进行投资。2011年4月29日,汇贤产业信托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它是全球首只以人民币计价、在大陆以外上市交易的房地产信托基金投资产品。2011年8月香港举办内陆香港经贸合作发展论坛,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公布8项政府举措促进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这充分显示出中央政府建成建好人民币香港离岸金融市场的决心和信心。2011年12月16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审批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9家基金类机构和12家证券类机构借助香港中介機构间接参与境内资本市场。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旨在对境外人民币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促进境外人民币回流。2012年9月17日首只美元兑人民币可交割期货合约在香港上市。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开幕式宣布建立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并与同年11月17日成功交易。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境外人民币需求增加的共同推动下,截至到2014年底,香港离岸金融市场上的人民币存款规模己超过1万亿元。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且其份额仅次于美元、欧元而居第三位,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这一阶段性成果充分表明香港离岸市场功不可没。

展望未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也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是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方向不会变,坚定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信念不动摇。

参考文献

[1] 刘力臻.人民币国际化的独特路径及发展前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

[2] 宋敏,屈宏斌,孙增元.走向全球第三大货币: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潘英丽,吴君.体现国家核心利益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路径[J].国际经济评论,2010(3).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
深港通开启能助推股市上涨吗
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
发挥离岸人民币债券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升级推动作用
关于中国国际储备需求问题的研究
“一带一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论述
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