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之洞留学教育思想探究

2018-09-10高艳唐春

教育文化论坛 2018年3期

高艳 唐春

摘 要: 张之洞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清末教育改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留学教育思想,张之洞主张留学日本;他设定的留学科目主要为工、商、矿、外交、军事和教育;他制定了留学章程,规范留学人员的选拔和管理等。张之洞创建了近代留学体制,他将“中体西用”做为教育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社会培养了大批新型人才。但留学生大多接受的是速成教育,对中国后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教育相关部门对于今日留学热潮更应以史为鉴,规范管理,注重留学质量。

关键词: 留学教育;张之洞教育思想;中国近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3-0133-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3.027

张之洞( 1837—1909) ,字孝达,号香涛、壶公、抱冰等。其父张瑛,生于河北南皮,嘉庆十八年任贵州安化(今贵州铜仁市)知县,后任贵州兴义知府。张之洞则出生于贵州,在张之洞20岁以前,大部分时间在贵州度过的[1]。张之洞是清末洋务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又是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他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一边兴办洋务事业,一边投身教育事业,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而留学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张之洞留学教育思想渊源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部分有识之士逐步意识到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开始放眼世界,寻求救国救亡之路。加之甲午战争的惨败,日本小国竟能把“天朝上国”打败,残酷的事实让广大民众意识到泱泱大国正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张之洞对此更是痛心,他在深刻反思之后,对战败结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世人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军队,而不知道一个国家的强大主要是由于教育的缘故。”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民族危机下,晚清国势危急,张之洞提出了九项应当急办之事,以为“中国安身立命之端” [2],其中第八项即为“宜多派游历人员” [3]。为了摆脱晚清危难的局面,“惟有选其贤者遣出游学” [4]。张之洞提出中国要自强,游学是上上策,不游学,则不能挽救中国的危难之势,他将留学提到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地位。

日本乃东瀛小国,大清王朝却在中日对抗中连连败退,张之洞深刻反思日本帝国迅速崛起的原因,在他看来,正是由于日本效法欧美,重视留学教育,培养大批近代人才,推动日本快速发展,改变落后的局面。因此,张之洞逐渐形成向日本学习以求得清朝政府自强的留学教育观念,他把留学看成是求进步、求自强的捷径,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加强时,他对留学教育的呼声就越来越高。张之洞在创办近代化工业的过程中,深感人才的匮乏,“有船,却找不到会驾驭船只的人才,有炮,却找不到会测放的人才”等缺人才胜过缺器械的局面时常出现,因此,其留学教育思想越演越烈。对于国家的衰败,张之洞认为,真正的原因乃是因为学术所造的人才不振造成的[4]。

张之洞认为“一个国家,得到人才就可以强盛,失去人才,就会导致落后。”在他看来,国家的强盛在于人才的得失,他把兴学育才和求才治国提高到国家自强救亡的高度,因此他大力主张留学,他说留学才能“扩大见闻,明白时势,增加才智,增长志气。”才能扭转中国衰败的局面。张之洞认为:“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

二、论述张之洞留学教育主要内容

在清末教育改革中,张之洞十分重视留学教育,与早期留学教育相比,张之洞倡导的留学教育具有独特鲜明性,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时代,对后来乃至当今留学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留学的主要国家的选定。在早期,张之洞主张留学于西方发达国家。但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后,张之洞深刻体会到日本国力的强大,究其原因,张之洞认为“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复本、陆奥诸人,皆二十年前出洋学生也,愤其为西洋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诣法、德、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张之洞意识到,号称“天朝上国”的中国竟被日本小国所打败,可见,日本的教育之先进,国力之强盛,值得清政府学习,进而他极力主张留学日本。

张之洞分析各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得出了“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的论断。他指出留学日本“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若自欲求精、求备,再赴西洋有何不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儒学伦理情结相似,在短时间内,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容易适应,且日本的迅速崛起给中国统治者树立了自强的楷模,因此,张之洞改变以往只注重留学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大力倡导留学日本。

其次,关于留学的主要科目的选择。张之洞倡导的留学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清朝所需要的通才,因此涉及到较多的学习科目,他指出“派遣学生出洋游学(留学),文武两途及农工商专门之学,均须分门学习”。在较多学科中,他强调“派学生入师范学堂,专学师范,以备回国充各中小学普通教习,尤为要著”。考虑到清末国势危急,张之洞认为留学教育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最佳途径,留学生不仅要学习农业、商业、外交以及军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语言、学习文字乃至师范教育等诸多方面,但是对于文史和政治等方面,则加以控制,以防对清朝政府的统治造成不利的影响。每人视其才性高低,按照西学程式,酌量兼习数门科目,并须就其所通何国语言文字即派入何国学堂[5]。通晓该国语言文字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兼习数门科目才能成为真正的通才。

再次,关于留学的人员的选拔。在留学人员的选拔上,张之洞总结以往留学失败的教训,他认为,早期幼童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是 “失之幼也”。幼童年幼,心智尚未成熟,无法领会西学的真正含义,不能够真正带动清政府自强,相反,幼童却容易被西方政治和思想同化,部分留学生归国后还会发表对本国不利的言论,对本国造成严重的后果。张之洞提出“游学之益,幼童不如通人,庶僚不如亲贵”。一方面,他主张选取“学有初基,理已明,识已定” [6]的通才外出留学,因为通才能够领会西学的深意,学习起来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他主张选取皇亲国戚外出留学,因为这部分人士手持行政大權,如果能够出国留学,定能增长见识,改变传统观念,学成归国后在朝廷上更好的使用新技术,传播先进的价值理念,提高其余政府官员的整体素质,进而带领国家走向富强之路。

最后,关于留学生的管理。张之洞专门上奏《约束游学生章程》和《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建立了详细严谨的管理机制对留学生进行管理。他主张“派遣的留学生,均由出使大臣公文保送才准入学,否则一律不准入学,并对准入生进行监督;留学生没有得到允许不能妄自发表议论,更不能刊布干预政治的报刊文章,如有不听劝阻者则勒令退学”。留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认真学习,除有病等不可控的因素外一律不许请假,留学生要做的本份之事就是要将所修专业学好,否则勒令退学或开除;对于品行不端或有过错的学生,给以斥退,并由相关人员加以约束等。张之洞还提出:“鼓励留学生编辑教科书和译录课程讲义,方便回国后使用,并给予优秀的留学生以进士、举人资格” [7]。张之洞对留学生的管理涉及到学生的入学情况、学生的思想品德考核及学生学成归国后的任免等方面,都有明文规定,管理十分严格,从而使留学生潜心学业,学有所成,为国所用。

综上所述,从张之洞留学教育思想的基本构架来看,他提倡留学日本,学习实用科目,对留学生严格选拔并加强管理,培养清政府有用的人才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其对留学教育的贡献,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是一位卓越的教育改革家,自觉和不自觉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主张存在着许多弊端,但许多理念仍可为当今留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张之洞留学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贡献

张之洞是对留学教育最能身体力行的人,被后人称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张之洞积极鼓励留学,留学国家从欧美转向日本,留学科目涉及外交、军事、语言文字和师范教育等多个学科,但对政治相关科目加以严格把控,且着重选拔有一定学习基础,能够明事理的皇亲国戚作为留学人员,并制定了专门的章程对留学生准出、学习和归国等都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留学教育使固步自封的国人走出国门,放眼世界,增长见识,在短时间内培养了大批医生、史学家和教育家等新式洋务人才,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带动了清末留学日本的高潮。留日学生带回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国势危急的清王朝带来了新的生机。且部分留学生成长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张之洞留学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留学教育的启示

不可否认,封建官僚出身的张之洞倡导留学的目的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他始终将“中体西用”的理念伴随他的留学实践,因此他反对学生宣传西方的思想政治制度,无法让留学生彻底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早期留学日本的学生,大多纷纷进入一年、八个月,甚至是六个月的速成班,接受速成教育。速成教育能在短期内培养大批实用人才,补充到各行各业当中。但在中国近代特殊的背景下,速成教育急功近利、治标不治本,这种只重视数量和只追求速度的教育方式,学生对知识和技能一知半解,无法真正推动国家长远的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在这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世界,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从1978年到2017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19.50万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留学生规模最庞大,人数最多的生源国。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9.82万人,占91.49%;国家公派3万人,单位公派1.63万人,与2015年度相比,出国留学人数增加2.08万人,增长了3.97%。在2017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同年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较上一年增长11.19%,达到48.09万人。

从我国2010-2017出国回国留学人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回国发展人数在十八大以来增长态势迅猛。统计显示,1978年到2017年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中,有共计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留学生人数的83.73%。以此同时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与其地位不相匹配,甚至存在部分“海归”就业困难的社会问题,所以,不免让人审视今日的留学教育,是否多少有些崇洋媚外、急功近利和欲速不达?因此,教育相关部门更应该以史为鉴,规范留学管理,注重留学质量,让留学生学有所成,能够回国为国效力。

参考文献:

[1] 赵广示.少年张之洞教育成长环境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8(2).

[2] 张之洞.劝学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3.

[3] 张之洞.张之洞教育文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

[4] 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23)[M].上海:中华书局,1992:349.

[5] 黄俊棚.论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与学术主张 [J].求索,2012(4).

[6] 黎跃进.20世纪上半期湖南留日运动及其特点[J].文史博览,2005(6).

[7] 谭汝谦.近代中日文化关系研究[M].香港:香港日本研究所,1988.

[8] 张之洞.约束鼓励游学生及自费生立案章程 [ Z].

[9] 陈立波.王洪忠.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10] 喻艳.张之洞的实业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11] 包琪.张之洞教育思想及活动研究述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12] 黄蓉.张之洞游学思想及实践探析[D]. 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4.

[13] 任彬彤.张之洞与清末留日教育[D].保定:河北大学,2006.

[14] 童绥宝.张之洞与武汉教育近代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5] 余秀.张之洞与清末留日学生管理[D].武漢: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 王广军.张之洞与中国近代留学教育思想[J].理论界,2008(5).

(责任编辑 赵广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