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8-09-10侯贵文齐展飞史可军陈佳茂窦裕棋

度假旅游 2018年3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侯贵文 齐展飞 史可军 陈佳茂 窦裕棋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形态,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直接反映了人的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通过实地调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文化属性,保护要注重方式方法,提高保护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 ;保护 ;措施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3-0038-02

1 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学校开展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并对暑假社会实践入选团队给予资金支持。我们实践队一行7人前往黄冈市黄梅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黄梅县是湖北省的文化大县,县内文化资源丰富,这里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素有“武术之乡”、“楹联之乡”、“挑花之乡”和“诗词之乡”等美誉。黄梅县的黄梅戏、佛教禅宗祖师及其传说和挑花是黄梅文化最典型的代表,都入选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产生的时间也大致相近,发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本次暑假实践我们主要围绕这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调研,主要采取参观走访,实地考察,学习交流和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重点参观和走访了黄梅的四祖寺、五祖寺、黄梅戏剧院、黄梅戏戏迷私人会所和挑花工艺公司,并现场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发放问卷调查100份,获得第一手素材。

本次暑假社会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双层价值和意义,从实践角度而言,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实践中磨炼意志,锤炼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了解社会,体察民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更好的投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理论角度而言,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这5个方面的职能,大学作为知识的殿堂,担负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重任。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随着历史演变,岁月的流逝,现在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面临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思想碰撞,特别是一些地区和部门,目光短浅,为了眼前和局部利益,往往以牺牲和破坏传统文明为代价,因此,很多传统文化渐渐被侵蚀、被破坏,甚至迅速消失。在高校,由于教育导向的缺失,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学生存在重眼前轻未来、重感性轻理性和重物质轻文化等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一知半解,甚至漠不关心。因此,本次暑假社会实践的主题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调研非物质文化的保护,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学生零距离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理性看到传统文化,增强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繁荣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 黄梅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根据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和传统手工艺。非物资文化遗产包括国家、省、实、县4个等级,黄梅县境内政府公布58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岳家拳、佛教禅宗祖师及其传说、挑花和黄梅戏4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暑假社会实践期间,我们主要围绕佛教禅宗祖师及其传说、挑花和黄梅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实地调查。在中国6个祖寺,其中黄梅独享其中二个,即四祖寺和五祖寺,四祖寺位于黄梅县城西15公里的西山之中,是佛教禅宗祖师道信的道场,寺庙创建于唐武德七年,距离今天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中国禅宗的第一个寺庙,整个古建筑依山而建。五祖寺位于黄梅县城东12公里的五祖镇东山之上,是佛教禅宗祖师弘忍大师的道场,也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得法受衣钵之圣地,这里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五祖寺正在规划建设中,从山脚到山顶都是规划建筑群,我们了解到平时游客不多,主要是春节期间游客很多,人满为患,车水马龙,从寺院建筑规模比较大,但是相关的研究不多,特别是对佛教的学习和研究,著书立说比较少,寺院僧人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给佛学禅宗的思想的传承和弘扬带来一些困难和挑战。

黄梅戏最早产生于黄梅,繁荣于徽安省庆等地方,从参观黄梅戏剧院和黄梅戏私人会所情况来看,黄梅戏在当地非常受欢迎,家喻户晓,很多人都会演唱。为了借戏兴业,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办法和措施,如文化体制改革,组建黄梅戏剧研究院,成立黄梅戏演艺公司,激发发展活力,制作影视作品,开展全国的巡回演出等具体措施,促进了该县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黄梅挑花是2006年列为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挑花产生历史悠久,是当地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民间工艺,其内容丰富、品种丰富、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黄梅挑花也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调查中发现,现在这种会手工制作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很多人在外地学习和工作,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回家,所以,有部分年轻人对这种传统的民间工艺缺乏全面了解。為了整合资源,将这些传统工艺激发市场活力,该县成立了多家挑花公司,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极大了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通过走访、调查和学习交流,我们感受到该县文化资源丰富,当地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发展,采取了很多办法和措施,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政策得力,措施得当,效果明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性、最弱性等特点,如果保护不当,方法和措施不正确,就会带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失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除了加大投入外,还需要相关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照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性,不能一味的注重经济效益,片面的经济角度大规模的开展旅游投资开发,大投入大建设大回报,这样就失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和价值。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在调查走访中,该县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了一些办法和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推广,但目前中国的非物质保护现状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一些西部偏于落后地区,由于观念落后,认识不到位,资金欠缺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申报、保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3.1 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文化按照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形态和非物质文化形态,而非物质文化体现了“非物质”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是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文化意识、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特别是以为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实行文化霸权主义,这给我们的文化发展,文化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目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文化的解构与重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多样性,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促进民族融合,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迫在眉睫,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警觉,要把压力转为动力,把思想认识转化为一种文化自觉行动。

3.2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良好氛围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还不够普及,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这种现象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当地为了弘扬传统文化采取了有效的宣传措施,如开展全国的黄梅戏演出,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在央视的热播等,对宣传黄梅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黄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黄梅文化的影响力作用很大。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除了现有的宣传手段外,要借助新媒体,利用互联网的微信微博,创建文化网站、创办学习交流会和成立非物质文化研究会等具体办法和措施,让更多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扩大社会影响。

3.3 建规立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011年2月2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从颁布的时间来看,相对有点晚,与西方一些国家比较,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制度指定,政策落实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形态多样,每个地区、每个部门和各个民族的情况不尽相同,因此,要坚持以《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为基本遵循,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因时因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力,除了认识方面的问题外,还与当地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执政理念、政策的執行力等方面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只有建立制度,创新机制,注重实干,注重落实,注重实效,才能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悦,石美玉.非物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三大矛盾探析[J].旅游学刊,2013(9).

[2] 宋丽华,董涛,李万社.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的问题解析和体系重构[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6).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