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管理机制创新助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2018-09-10冼碧霞

中国商论 2018年4期
关键词:双导师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

冼碧霞

摘 要:多年来,实习管理被众多职业院校定位于简单推向社会的“放羊式”管理,形成教、学、做分离,管理松散及实习管理问题突出的不良局面。2016年4月,广州商贸职业学校率先响应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将实习管理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全面规划与实施实习管理的各项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将从校企、理实、导师、工学四位一体创新实习管理机制,校企双导师全方位共育商才等方面论述实习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实施。经过近两年的改革与实施,学校实习管理以社会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为导向,实现实习管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对接,四个一体化改革理念驱动了专业建设升级改造,培养了学生,成就了老师,学校实习的专业对口率、校企实习满意度、社会美誉度逐年攀升。

关键词:实习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 双导师 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a)-181-04

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呼唤实习管理机制创新

多年以来,众多的职业院校将实习定位于节约学校办学资源,降低办学成本的基点,将学生简单地推向市场,故而产生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教学内容与实习内容脱节的两张皮、实习管理组织松散、学生流失率高,从而步入不对口实习、校企生三方关系紧张、优质岗位和品牌企业流失严重的恶性循环境况。毕业生实习就业和升学的质量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最客观的指标,低质量的实习就业,不仅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这无疑对学校的品牌和社会美誉度是一种无形损失。

在国家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国家、省、市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改革发展大潮下,面向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立足广州商贸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将学生实习作为实施性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规范和加强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势在必行。

2 四位一体建机制,校企双导师共育商才

2.1 校企一体化,筑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依托广州商贸职教集团,学校在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下,常态化组织政、行、校、企专家召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研讨会及到实习企业组织召开实习学生校企研讨会,为人才培养方向掌舵定位,明确实习的定位,实习的过程、实习的制度、实习的组织机构、管理机构、过程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环节。

学校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导向,创新制定《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将学生实习视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办法》将学生实习划分为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在中职一年级,开展认识实习,由校企共同组织到实习单位进行职业认知教育,营造职场氛围;在中专二年级,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校企共同开展工学结合的企业实践活动;在中专三年级上学期,由学校合作办、教学部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共同考察企业,依据企业遴选机制,与具有教育情节、培训体系较为完善并具有一定品牌和美誉度的企业合作,开展跟岗实习,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部分参与实际辅助工作的活动;在中专三年级下学期,开展顶岗实习,组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

从而使松散型的实习管理转变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集可行性、操作性、实施性于一体严谨的管理体系。

2.2 理实一体化,畅通人才培养道路

将学生实习定位于实施性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学生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由学校统一安排到企(事)业等单位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育人为本、学以致用、遵循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在岗位遴选阶段确保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基本对接;在上岗阶段,校企导师联合将实习的企业项目课程化,学校专业教师每周依照教学计划的课时安排定期到企业与学生共同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与企业导师联手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实施,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2.3 导师一体化,托举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抓住发展机遇,站在全人发展的高度,组建实习管理团队,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推荐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单位,学生实习开始前,学校教学部与实习单位的部门经理、主管共同制定学生的实习计划,明确每阶段实习的内容,明确校企双导师共同实施过程管理的职责,学生实习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双导师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等过程性管理机制。

2.3.1 校企导师一体化对接,实现校企全方位合作

学校要和实习单位相配合,建立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在学生实习全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校企信息通报对接部门/负责人具体如图1所示。

2.3.2 校企导师一体化管理,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加学校推荐的实习单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校教学部安排专业指导教师到企业与实习生一起跟岗学习,实施实习计划,对学生的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及职业素养进行指导;每周批改学生实习周记及实习手册;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并批改;与企业导师共同考核学生,形成实习鉴定意见,并上传相关成绩。

学校学保科安排班主任通过各类通信手段与学生、双导师进行日常沟通,到企业了解学生工作、生活的情况,进行思想指引和教育;每月要求学生回校与班主任见面,做好回校登記;传达学校的有关通知,收集整理班级信息,上交有关资料。

在条件成熟的实习单位,学校聘请企业业务骨干为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在业务流程、操作规范、技术技能给予指导。

专业指导老师、班主任、企业导师根据学校、实习单位的统一安排,定期指导、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定期向学校、实习单位汇报,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并做好记录,具体如图2所示。

2.4 工学一体化,成就人才成长伟岸

把学生既视为学校的实习学生,同时又作为企业的员工,依据中职生的专业成长规律,在实习前期、实习过程中、实习后进行“工学一体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跟踪管理。

在学生参与实习前,学校组织开展实习数据调研、实现企业考察与遴选、召开实习动员会,举办职场心理、求职面试、职场安全等系列崗前培训活动,举行实习宣讲会、召开实习生家长会、组织实习生进行志愿填报、组织实习生填写《实习生(毕业生)推荐表》、召开实习推荐会、学生与推荐企业签订三方协议,为学生作为一名准职业人铺平道路。

在学生参与实习过程中,学生在商道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将“勤、诚、健、变、和”的商道精神与企业守时、守信、百折不挠、改革创新的团队精神相结合,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在校企双导师的指导下顺利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在实习结束后,学生成功从一名实习学生成长为企业员工,将在实习过程中所练就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职业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与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

3 特色与亮点

实习环节课程化,培养目标更贴近市场需求。学校将实习作为学生综合实践的一门课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共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考核评价机制,人才培养质量更贴近市场需求。

实习过程企业化,校企双导师全方位育人。校企按照企业的运营规律,遵照中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导师进行企业项目指导,专业教师实行专业指导相结合,全方位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实习管理系统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前期准备到实施环节,实习管理经过企业遴选、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岗前培训、双选会议、企业培训、过程管理、后续跟踪等环节,都有一个严谨、系统的管理体系,形成一支稳定、高质量的校企双导师管理团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社会的高度认可。

4 主要成效

学校实习管理机制改革是抓住国家对实习管理质量提升的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构建实习管理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4.1 聚集资源,全方位合作,合作企业和品牌稳步上升

两年的建设中,学校实习管理改革得到了政、行、企、校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常态化开展各类交流活动,涵盖物流、电商、眼镜等行业协会,紧密型校企合作企业从原来58家增加至89家,受益学生2376人次,受益教师达52人次,积极推动企业专业人才的建设。

4.2 打造校企共赢“深水区”,“双导师”共建实习基地

学校率先响应国家五部委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等上级文件精神要求,肩负着对人才培养质量负责的使命,将实习真正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实习开始前,学校合作办组织教学部与企业对接,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实习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目标、实习任务、必要的实习准备、实习内容、考核标准等;并开展培训,使学生了解各实习阶段的学习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学校教学部、学保科和合作办分别选派经验丰富、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安全防范意识高的专业指导老师、班主任和专门人员全程指导;实习企业选派业务骨干担任学生实习的企业指导老师共同管理学生实习。逐步建立以企业实习项目为载体,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共建共赢的深度合作的联合办学机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该模式得到行业、企业、师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尤其是集团内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习生人数供不应求,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体系。在六个月的实习期内,实习学生流失率低于3%,校外实习基地增加了47个。校企双导师的教育培养功能彰显,74%以上的实习学生认为跟岗实习阶段教师的指导对顶岗实习有帮助,如图3所示。

4.3 四个一体化改革理念驱动专业建设升级改造

学校企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校企导师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培养了学生,成就了真正的校企双导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倒推专业建设,促进课程体系的优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需求。

4.4 学生实习趋于稳定,专业对口率全面提升,社会认可度高

通过对学生实习三年情况的数据对比:学生对学校推荐企业的品牌和美誉度的信心逐年攀升,学生自找实习单位从原来的486人,大幅降至36人;学生实习质量获显著提升,不及格人数从原来的173人急剧下降到5人,如表1所示。

实习管理工作是学校建设的内涵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校企联手,由学校各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倒推专业建设的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为不忘初心,我们一直用心前行;因为不想将就,注定潜心托起成就商贸学子成人成才的职业梦!

参考文献

[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和办学典型案例汇编(2016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 孟源北.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实践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邬宪伟.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职业院校认证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双导师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