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方言声调与北京话声调的比较研究

2018-09-10梁晓玲

北方论丛 2018年4期

梁晓玲

[摘要]黑龙江方言的声调与北京话的声调非常接近,但也存在一定差别。差别之一是黑龙江方言单字调类归属与北京话不尽相同。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调类中都有若干归调不同的单字,从这些字的古令演变情况来看,呈现出无规律状态。这些单字归调不同也与它们在两种方言中的异读情况有关。以往研究认为,黑龙江方言清入归上的数量比北京话多,但并没有具体指出多出多少和多出哪些,研究发现,黑龙江方言清入归上字比北京话多近三十个字。黑龙江方言读为阳平的单字也比北京话多。

[关键词]黑龙江方言;北京话;单字归调;异读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8)04-0116-05

一、引言

关于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声调的关系,学界已有的认识是,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调类相同,四声的调型一致,调值基本相同,只是阴平调值比北京话略低。古四声在今调类中的分合关系基本一致,其中,古清人字的分配不尽相同,黑龙江方言古清人字读上声的比北京话多一些。此外,还有一部分字的单字调类归属,跟北京话不同。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就是黑龙江方言单字调类归属与北京话的不同之处。

学界注意到黑龙江方言一些单字的声调与北京话不同,但是究竟哪些字不同,并未有人做过详细研究。到目前为止,只有李荣主编、尹世超编纂的《哈尔滨方言词典》[1]对哈尔滨单字调类归属与北京话进行较为详细的对比,但是其中有些字音的比较也不够准确。比如,“叔”在北京话中有阴平阳平两个读音,词典中认为在北京话中读阴平;“勃”在北京话中有阴平阳平两个读音,词典中认为在北京话中读阳平;“匹”在北京话里有阴平上声两个读音,词典中认为在北京话中读上声;“掷”“傍”等在北京话中读阴平,词典中认为在北京话中读去声。类似现象若干,不一一列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细致梳理,使人们对黑龙江方言的单字归调问题有一个更为详细准确的认识。

单字的北京话读音参照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编写的《汉语方音字汇》[2],共收字000个,个别《汉语方音字汇》里没收的字,参照陆志韦编著《北京话单音词词汇》[3]。为了研究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这两本书里都没有收录的字则不在本文研究的范围之内。

二、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单字归调比较

黑龙江省方言与北京话单字归调比较见表1

三、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归调不同的字声调古今演变的比较

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归调不同的字声调古今演变的比较见表2和表3。

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归调不同的字在古今声调演变中呈现出无规律的状态(见表2)。

古代的平声字,在北京话中的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分化的条件是清声母归阴平,浊声母归阳平,如表3,仅有个别例外。但是在黑龙江方言中,呈现出不规律的派入方式,清声母派入四声的情况的都有,而以阳平居多,如表2。

古代的上声字,在北京话中的演变规律是清上次浊上归上,全浊上归去。在黑龙江方言中,清上派入阴平、阳平、去声的情况都存在,全浊上也有归入阳平和上声的。

古代的去声字,无论清浊声母,在北京话中都归去声,在黑龙江方言中派入四声的情况都有。

古代的人声字,在北京话中派入四声,演变的规律是古全浊声母变为阳平,古次浊声母变为去声。古清声母的人声字归入四声的都有。

古人声字在黑龙江方言中的演变情况,见表2,古全浊声母、古次浊声母归入阴平、上声、去声的情况都有。古清声母的入声同北京话一样,派入四声,不同的是,派入上声的数量要多一些。古清入字派入上声的数量多,是黑龙江方言声调不同于北京话的一个标志性特点。甚至会形成这样一个认识,黑龙江方言中上声字多,是因为清人归上的字多。根据我们现阶段的研究来看,中古清入字在黑龙江方言中读上声的,的确比北京话多,大约多30个字。但是,黑龙江方言多出北京话的上声字,除了来源于清入字,也有中古的平声字、全浊上、去声、全浊入、次浊入。也就是说,黑龙江方言中上声字的数量比北京话多,但来源比较复杂,不都是古清入字。

四、异读造成的黑龙江方言声调与北京话声调的差异

有些字,在北京话中有兩个或两个以上读音,在黑龙江方言中可能只读其中一个读音,或者多读其中一个读音,与北京中常用读音不同。北京话里的常用读音,以《汉语方音字汇》中的标注为参照。

1.北京话多读阴平,黑龙江方言多读阳平,如叔、痴、虽、跌等。

2.北京话多读阳平,少读阴平,黑龙江方言多读阴平,如及、疾、啄、连、勃、伯、囚、袭、愚等。

3.北京话多读上声,黑龙江方言多读阴平,如灸、匹、依、脂、侵、曲(曲折)、戳(动词)

4.北京话多读阴平,黑龙江方言多读去声,如压、勒。

5.北京话多读阳平,黑龙江方言多读上声,如髓、仆、防、潜、觉等。

6.北京话多读去声,黑龙江方言多读阳平,如遂、谊、益、复、(复习)等。

7.北京话多读阳平声,黑龙江方言多读去声,如即、愉、娱、沿、逐、凝、穴等。

8.北京话多读去声,黑龙江方言多读上声,如复(复杂)、腹、载、混、亚、暂、档、较、霍、辟(开辟)、血、发、迫、绕(围绕)且、处(处理)等。

还有一些字,在黑龙江方言中有多个声调而在北京话中一个声调,或者在北京话中也是异读字,但黑龙江方言中有北京话中没有的读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黑龙江方言中的阳平读法的数量明显多于北京话,这也是黑龙江方言声调方面的又一特点。

姑:在“姑姑、姑父、小姑子”等可自由变读为阳平、阴平,在“姑奶奶、姑娘”中只读阴平。

东:在“东西”中一般读阳平,在其他表示方位意义的词语中老派读阳平,如“东面、往东”等,新派读阴平。

西:表示方位义老派读阳平,如“西面”“西大街”等,新派读阴平。

抠:表吝啬义阳平阴平自由变,做形容词单说时以阳平居多,如“你咋那么抠呢?”“这人真抠”;在合成词“小抠儿”“抠门儿”“抠抠嗖嗖”中读阴平。

干:在“干净、干饭”中阴平阳平自由变读,阳平居多。在“干蹦、干得噜”等词语中读阴平。

出:在“出去、出来”等中读阳平阴平自由变读,阳平居多,在“出门儿”“出钱”“出苦大力”等中读阴平。

收:在“收拾”中阳平去声阴平三调自由变读,阳平最多,在“秋收”“收公粮”等中读阴平。

知:在“知道”“知不知道”中多读阳平,在“知识”“一问三不知”等中读阴平。

机:在“机会、机器”等词语中读阳平,在“机井”“机关”“机密”等中读阴平。

害:在“害羞”“害怕”、害臊”中读阳平。在“害人”“图财害命”等中读去声。

非:表示必须意义时读阳平,“非得”“非要”“非去不可”,表“是非”义时读阴平,如“寡妇门前是非多”。

剔:阳平去声自由变读,如“剔牙、剔肉”等。

多:阴平阳平两个读音。在“人很多”“多了两个人”等中读阴平;在“多么、多好、多前儿、多咱”等中阳平阴平自由变读,以阳平居多。北京话也读阴平阳平两音,但认为阳平音为口语音,似与黑龙江方言不完全相同。

除了阳平以外,还有一部分北京话中不读阴平的字在黑龙江方言中读阴平,北京话中不读上声的字在黑龙江方言中读上声,北京话中不读去声的字在黑龙江方言中读去声。

1.阴平:

享:在“享福”中读阴平,在“享受”中读阳平。

条:量词读阴平,“一条鱼、一条裙子、一条腿”。

床:量词读阴平,“一床被、一床褥子”。

法:“想个法儿”“没法儿”中读阴平。

值:“值钱、一文不值、值多少钱、不值个儿”等中读阴平。

秫:阴平去声自由变读。

2.上声:

拙:在黑龙江方言中读阴平和上声。读上声时声母为平舌音[tsuγ213]。

座:量词读上声,“双座山(地方戏名)、一座小桥”。

撑:“支撑、俯卧撑”中读上声。

挫:阴平和上声自由变读,“挫折”“受挫”。

急:气恼发怒意读阴平,如“急眼”“急了”;紧急、急躁、迫切、迅猛等意读上声,“急病”“性子急”“雨下得急”“炒瓜子火太急,都炒糊巴了”;其他意义读阳平,“着急”“急死人”。

押:表示“在文书、契约上签名或画记号”意义时读上声,“画押”“摁手押”。

前:在“跟前儿”中读上声。

模:在“模糊”中读上声。

渣:在“土豆渣儿(菜名)”“木头渣子”“煤灰渣子”中读上声。

3.去声:

双:“一对双儿、双棒朗、双眼皮”中读去声,量词读阴平。

装:读去声时,方言中专指往锅里非常密集地摆放要蒸的豆包馒头等食物,“装豆包‘“装锅”;其他读阴平。

凡:表示“所有的”意义时,读去声,“凡是”“是凡”;其他意义读阳平。

还:副词还在黑龙江方言中去声阳平自由变读,去声居多,如:“他咋还不来呢”“你还得跑一趟”等。

别:否定副词,读去声和阳平,有[pis53][pis24]和[pai53][pai24]四个读音,如“你可别.[pi--53]说了”,你别[pai53]说,那小孩还真挺好的”,“你可别[pai24]逗了,””不能去就别[piE24]去了”。

没:副词“没”多读去声,也有阳平的,如“没来”“没走”“没吃过”等。动词“没”读阳平,“没消息”“没钱”“没理”“没空儿”等。

副词“别”和“没”是否读去声,也受语流因素的影响,如果后接音节是去声,则“别”和“没”读阳平,不能读去声。如“没去”“别去”。

异读现象的成因比较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多种层次叠加的结果,如新老读法的共存、多種外来方言成分的遗存、普通话的影响、文白读法不同等因素叠置,都会造成一字多调的异读现象。

五、结语

声调是体现方言特点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方言分区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对于黑龙江方言和北京话声调的关系,以往只有一些比较粗略的认识,很多具体问题尚未有详细的深入的调查研究,比如,以往认为黑龙江方言上声字多,但是多多少,这些上声字来源是什么,认识都比较模糊;以往认为黑龙江方言中清人字归上的数量比北京话多,那么到底多多少,多哪些,也只有个模糊的认识,也缺乏具体的研究。黑龙江方言的已有研究还相对薄弱,尤其在语音方面,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还需要大量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比如,对于黑龙江方言声调异读现象复杂的成因,目前我们也是一个粗略的归类,具体到每一个字的每种读法,究竟源于哪种方言或哪个层次,还需要深入研究。再如,为了研究的科学性,我们只比较了《汉语方音字汇》或《北京话单音词词汇》中可以查找到的学音字,黑龙江方言中还有一些学字的声调与普通话不同,但限于目前条件,对于这些字在北京话中的读音,还没有细致地调查。因此,关于黑龙江方言声调问题,还有大量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李荣主编,尹世超编纂.哈尔滨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2]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王福堂修订.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陆志韦.北京话单音词词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