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傩戏人生

2018-09-10刘冰清夏雪赵颖

三峡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口述史

刘冰清 夏雪 赵颖

摘 要:周本洪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溆浦傩戏省级传承人、溆浦县巫傩协会会员,他常在溆浦及周边县市行傩,不仅熟练掌握还愿、和洞神、打翻解等仪式的全套流程,且擅长表演傩戏。采访中,周本洪讲述了自己的学傩经历及从傩技艺,并介绍了自己对于傩戏传承的想法。

关键词:溆浦傩戏;口述史;周本洪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4-0108-06

溆浦傩戏是流传于湖南省溆浦县的一种民间传统戏剧形式,2008年入选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周本洪,1963年生,湖南省溆浦县卢峰镇哑塘村人,高中文化,为周氏傩坛第十七代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溆浦傩戏”传承人,溆浦县巫傩协会会员。周本洪跟随祖父周明清和大伯周达勇学习傩戏技艺,并于1984年过执[1]。1988年祖父过世后,周本洪正式组建起自己的坛班,坛班主要活动范围为洪江、辰溪、会同、沅陵等地。周本洪掌握熟练各种科仪,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动作干净利落,在傩戏中擅长扮演老生、丑角等,曾多次在湖南、广东多地进行傩戏表演,其精湛的技艺广受好评。

笔者曾先后三次[2]对周本洪进行采访,并现场观看其主持的还愿仪式。本文为其采访的录音整理而成,除将会话式转为自述式,并剔除了对话中重复、累赘的语言以外,都是對周本洪访谈的真实记录,以确保其口述史的原真性。

一、孜孜以求的学傩生涯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会唱傩戏,也会做道场。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我爷爷周明清一共有八个孙子,我父亲是他最小的儿子,我有四个兄弟,排行老二。我爷爷本事很大,是远近闻名的老师[3]。他喜欢看书,不仅会做法事,还懂得很多医学知识,常帮人治病,大家就特别相信他。在这么多的后辈中我爷爷只看中了我,一定要我学傩艺,我爷爷是一个在家说一不二的人,我们都得听他的,他要我学我就得学。我问爷爷为什么要我学傩呢,爷爷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我12岁的时候,我晚上睡觉迷迷糊糊地就觉得好像有火滚过来了,但是烧不着我,我非常害怕,我就跟我爷爷说了,他说我这是王元帅附身了,他觉得我或许在这方面有些灵性。二是我从小胆子就大,十几岁的时候他教了我一点治癫子的方法,有一次我跟着他们去桥江[4]做道场,那家的儿子只有三十多岁,一下子突然癫了起来,拿起刀子就要砍人,别人拿粗绳子把他捆起来都没用,没有人敢靠近他。我去了之后叫人把绳子给解开,旁人都说“这个小伙子胆子可大了”。我照着爷爷教我的去做,念了咒语,用化了符的水朝他一喷,一下就把他制服了,他后面再也没发过了。那之后,爷爷就暗下决心,不能浪费了我这棵学傩的好苗子。

我4岁就开始读书,识字了,爷爷就教我看科书,高中还没毕业的时候就正式跟着我的爷爷学起傩艺。一直到我14岁高中毕业,都一直是利用课余时间在学习傩艺,没有间断过。

我们学傩戏有这样一个说法,叫“阴传阴教,阳传阳教,梦传梦教,不传自教”。“阴教”说的是师父私下来教,“阳传”就是我们说的自己看书、背书的方法。我是读过书的,加上我从小就跟爷爷、伯父去做事,这些科书看起来快。我跟着我的爷爷生活了二十多年,一直到他1988年去世。我跟着他长大,小时候就跟他睡在一起,后来他年纪大了,就是我来照顾他。他对我很严格,他要我每天拿着一炷香,跪在神龛前面,就背那些咒语,久而久之也就学会了。学傩的时候,跟他们出去做事回来了,还要拉着他问东问西,不明白的地方都一一向他请教,他找出科书来教我怎么念、怎么做,我拿着书从早背到晚,由于我看过他们做,也懂个五六分,学起来也就快了。我爷爷和我伯父有一百多本书,不管是不是傩戏的本子,我都认真看过。学傩是个很辛苦的事情,不是一两天就能学会的,我直到现在都还在坚持看这些书,就怕时间长了自己会忘记,这都是要时常温习才能牢牢记住。我爷爷传给我的书里不仅有傩戏科本,还有一些插戏戏本、小说和修身规矩的书,这些书看起来好看,最重要的是这些修行杂书能教育我怎样规规矩矩做人、做事。学本事是一方面,学了本事还要把它用在正道上,这才是最为关键的。这些书可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有的为了防止别人偷学了去害人,一场法事的词还分别抄在几本书上。还有一些绝招是没有写在书上的,全都是爷爷通过口传的方式传给我,就是怕有人看了书偷学了去害人。“梦传梦教,不传自教”说的就是要留心去观察,不懂的地方要自己去感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晚上睡觉做梦的时候师父就会告诉我怎么去做。其实这都是善于观察、有些悟性的人才能做到的。

在我学傩的时候,爷爷常常跟我说,我们做这一行一定要讲信用。对人、对神都要守信。记得那年我还在跟我爷爷学习傩艺,茅坪村的一个人托人来叫我们去帮他看看,那个人的大脚趾都烂了,脱皮很严重,旁边几个脚趾也都有些化脓,只能用纱布包着,打开之后一股恶臭,他没办法走路,更没法干活。我爷爷去了之后化了一碗“梅山水”,给他涂上就好转了,还特地嘱咐他,好了之后一定要烧点香烧点纸,以示酬谢。结果第二年他又复发了,又叫我们去帮帮忙,我爷爷听说后就问他,烧了纸烧了香没有,他果然回答说没有。他觉得这是骗人的,我爷爷说什么也不帮他了。他说那次没烧纸烧香已经让他失信了,现在他跟哪位神灵讲话都不作数了。

我们这一派的傩艺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到我这里是第17代。我爷爷传给我的书里清清楚楚地记着每一个祖师的生辰:“祖师周法变辛丑年二月廿一日戌时生,祖师周法现己巳年正月十六日未时生,祖师周法玉甲子年冬月廿五日辰时生,祖师周法榜丁卯年八月初八卯时生……”我们家不仅是祖传的老师,也帮人做道场,做道场传的世代就更久啦,据说有四五十代,只不过记的就没有这样清楚了。爷爷在教我学习的时候就跟我说,要好好学习这两门手艺,要把手艺传承下去。

正式拜师之后我跟着爷爷和大伯学习了8年,1984年的时候我过执了。我们这里称学傩的出师叫“过执”。过执之后就相当于取得了做这一行的执照,没有得到这个执照,就没人敢请去做事,只能给别人打下手。过执一定要请很多人到场,目的是要获得大家的认可。传法师是最重要的,给我传法的就是我的爷爷,他的法名叫周法源。另外还有八位传度师,有周法永、周法远、肖法成、谢法兴、周法长、唐法教、文法久、舒法芳,他们都是经常在一起做法事的、已经过执的老师。过执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法名“周法和”,从这以后我就能掌坛了。

二、精湛高超的从傩技艺

1988年我的爷爷去世,曾有一段时间我没有去做法事、唱傩戏。后来我想还是不能辜负爷爷,还是要继续做下去,要把这一门技艺传承下去,于是开始组建自己的坛班,到现在已有了比较固定的班子。我们做的法事大致可以分为8个类别:和洞神、和庙神、还愿和娘娘、和梅山、打翻解、问卦、卜火殃。

和洞神一般是求雨的时候做的,需要做1-2天。做完“和洞神”,快的立马就会见效,法事一完就下雨,慢的一两天内也会下雨。我听说以前我们坛的一个祖师本事很大,会求雨。那还是乾隆时候的事情了,那年溆浦大旱,请了好几位老师他们都说“此旱难解”,最后请到了我们坛班的这位祖师,传说他一个人进到楠木洞里求雨,三天三夜都没能降下雨来,最后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天空中忽然飘来几朵乌云,降下瓢泼大雨,百姓们都很感激他。但人们从那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他,有的人说他死在楠木洞里了,也没人敢进洞去找他的尸骨。人们只好雕了他的官身[5]用来纪念他,常常拜一拜他祈求风调雨顺。这种传奇故事在我们这一带还一直流传着呢!我也是会求雨的,但现在求雨的不多了,我过执之后也只做过两三次。1998年担家坳这个地方很久都没有下雨,庄稼都快被晒干了,生活用水都成了问题。他们就邀请我去求雨,我算好了日子,在闰五月初一那天去做,刚做完没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足足下了一个小时。也不知是运气还是真的法事灵验。

和洞神的程序与和庙神差不多,都要做十几场法事,和洞神要在洞里或者洞口做,而和庙神要在庙里做。和庙神是一个村子有瘟疫、灾荒的时候做的,一般是村子里的人凑钱起来一起做一场,和庙神要扎土地、启师、发功曹、和梅山、装独角云霄、辞圣骑马、回天府(送瘟)、送神、化财。“独脚云霄”是我们这里比较特殊的神,在别的地方都没有见过。传说他是古时候的战神,之所以是“独脚”那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右脚,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英勇善战,做法事的时候就把他作为傩戏的祖师,供在坛上。在装“独脚云霄”的时候要用煤炭把脸上抹黑,穿着青色的衣服,将“独脚云霄”的头像插在竹竿上,装的人跛着脚、拄着竹竿,一边跳一边唱。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唱的,还要向着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唱,每一个方向唱的都不一样,这叫“唱五岳”。这一场全由一个人来完成,冬天唱完这一场也都是大汗淋漓的。

还愿和娘娘也是我们经常做的法事,比如说家里不顺的、孩子身体不好的、收成不好的都可以还愿和娘娘。这场法事“和”的是“三霄娘娘”,这是我们这里最高的神,就是云霄娘娘、琼霄娘娘和碧霄娘娘。“和”的时候要分成上、中、下座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还要穿不同的服装。和娘娘的唱词里有很多诙谐、幽默的内容,比如说中间唱到“抓住和尚的辫子”,和尚哪里来的辫子呢?唱这些内容是要把这三霄娘娘唱得高兴了,主人家才能兴旺发达、万事顺遂,要唱不好的话,主人家就会不顺。和娘娘的时候,一名老师要扮成“和神玉女”,打着伞坐在傩坛正中方桌上的木椅上,另一位老师围绕和神玉女唱和神傩歌,傩歌分上座、中座、下座三段来唱,内容包括了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我们这里还信“梅山神”,梅山神是猎神。以前我们这里主要靠打猎为生,家里的男人上山打猎之前,就会举行和梅山仪式,用来祈祷猎手们平安顺利、满载而归。不过现在做的很少了,因为已经没有人会去打猎了嘛。

不仅是求雨、求财、求福、还愿可以做法事,有时候我也去做一些白事。不过我们和道士不太一样,做道场的是无论年纪大小,病死、意外死亡都要去做,但我们只为那些“死得不好”的人做,比如说车祸死的、溺水死的,我们就去做。溆浦这一带的人认为,这些死得不好的人,都是因为有恶鬼邪精缠身造成的。为了防止这些恶鬼邪精再出来害人,就要为他们审案、翻案,看看他们是否有冤情,所以叫做“打翻解”,也有的叫“阴傩”。打翻解的时间长一些,要做两天一夜,第一天要做扎土地、启师、开坛、下马、开方、破封都、关魂拷案、疏坛,第二天做启师、造桥、结界、翻解、回神。做完这些,这些死得不好的人也就能安息了。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去世的老师做“开天朝”,目的也是让过世的老师能顺利登天。

还有一些小的法事,不需要扎坛就能做的,比如问卦、卜火殃、治癫打邪、起房子、算姻缘等等。以前人们要去做什么大事或者要出远门,都习惯找信任的老师问上一卦,这件事做得还是做不得,打一卦就能知晓。直到现在,在做法事的间隙,也会有人要我算日子、问卦,问了之后他们都会遵循我说的来做。有些人家要起房子也会请老师去,主要就是图个吉利,住进去也安心,有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梁不好立起来,老师也能帮着做一下,梁就好立了。还有就是帮人算算姻缘,我的婚姻是我爷爷算过的,我年轻的时候附近也有几个比较合适的结婚对象,我爷爷算了之后说有的女孩可能身体不好,有的不好生育,算了我爱人的八字,说这个姑娘好,人品也端正,她是很合适的人选。说起来是有些迷信,但我们的日子的确是越过越好了。以前人们做事都是要看日子的,我也会算日子,方法是根据我爷爷传给我的书上看来的,这都是千百年来传下来的,自然有它一定的道理在里面。

治癫打邪我也会,有一年在龙潭,有个姓冯的男人,癫起来又打又骂的,我去了一整治就好了。还有一次,有一个三四十岁的男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肚子突然大了起来,脑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我去了之后,他躲在床下不肯出来,我就给他整了一下,他乖乖地从床下爬出来了。后来,他身上的病也好了,精神也好了。我治癫小有名声,记得有一次在會同,也遇到一件奇事。那边先是在修桥,后来有个小孩子钻到边上的一个管子里死掉了,白天什么事都没有,晚上就有奇怪的叫声。正好那里有认识我的人,联系我过去了,我叫他们准备一只鸡和一把锋利的刀,那么锋利的一把刀去杀鸡,怎么也杀不死。我就拿着刀把自己的手指割破了,渗出血来,见了血再杀鸡,一下就把鸡给杀死了。接着做了法事,那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怪事,桥也顺利修好了。

至于一些邪术,我也不知道怎么说。现在还有人做蛊,那都是一些邪术,老人都说有“因果报应”,这对子孙后代都不好的。还有说“抓鬼”的,我这一辈子也没见过鬼,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鬼呀?我只是说按照我学的来做,我也说不清楚怎么就做好了。我是读过书的人,我一开始也不能完全相信这些东西,但后来也觉得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科学的道理,只是这些科学道理是我们还不能明白的。

吹、打、唱、写、演是老师的基本功,吹是指的是吹牛角;打是打锣鼓,主要用到的乐器有大鼓、大锣、小锣、钹等;唱和演说的是傩戏;而写就是写文书了,这五样功夫都要俱全。一个老师的功夫怎么样,有时候听他吹牛角就能听出来。牛角可不是普通人随便一吹就能吹响的,而且功夫好的老师能一口气吹很久,声音浑厚、悠扬,不同场合还要吹出不同的调来,刚学的年轻人很难把牛角吹得好听,更难有什么变化了。打锣鼓也有些讲究,要根据老师唱的内容变换节奏,既要听起来悦耳,又要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傩戏的唱腔有几十种,主要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有些区别,比如说和神调、请神调等等。唱的内容也不一定都是书上写的,有时候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一些即兴的创作。做法事的时候还有专门的词来唱鸡、唱猪、唱鱼、唱糍粑豆腐、唱土地的,每一种都有不同的说道,这都是书上没有写的,我记在脑子里的。比如说唱鸡,唱的时候开头就唱“此鸡不是非凡鸡”,阴阳各要唱6种鸡,有金鸡、画眉、田鸡、水中的鸡、田里的鸡,最后还有报晓鸡。唱起来也很有意思。

溆浦傩戏中有一些内容还是有历史渊源的。溆浦是屈原流放的地方,溆浦人为了纪念他每年都还有赛龙舟的习俗。溆浦还传说屈原有五个女儿,最小的那个叫“五娘”,因为“五娘身材生得小,江边立庙耍花船”,他就指派五娘为“游家五娘”,主要负责在瘟疫盛行的时候游船送瘟。在傩戏里就要游船送瘟,尤其是在勾愿的时候,要请张良、鲁班来造船,还要唱《造船歌》,送走的也不仅仅是瘟疫了,而是要把那些不好的东西全都送走。《造船歌》里唱的是:

“一只分在朝廷去,朝廷来做战龙船。一只分在岳王庙,二十四气上芽船。一只分在天宫院,行瘟种豆遗送船。一只分在老君殿,师郎百家门下游。献给众神一齐去,弟子划船五娘坐。化作十方门下收瘟疫,此船四洲大神通。”

唱的时候老师手上要捧一只纸扎的小船,唱完了还要把小船烧去,就是灾祸都被送走的意思。

唱傩戏的时候我常扮演的是老生和丑角,有时候也扮演土地这种角色。还愿时土地是要出场的,一般都要找年纪比较大的人来扮。先要戴上面具,在土地庙前唱上一阵,然后回到傩坛前,在堂屋门口摆一张条凳,装土地的人坐在条凳上面对着门外唱。唱的时候地上要摆一口锣,要许愿的人往锣里丢一些钱,请土地打卦,看看是否能实现自己的愿望。我还经常装演一些丑角,我爱演这些丑角,演起来大家都能看得懂,也都爱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现在演傩戏很少戴面具了,换上花衣服和裙子就装旦角,老生一般是深色的衣服。当然,有时候也会根据角色的特点化上妆,衣服也简单,看起来装的就更像一些。

布置傩坛也是一门技艺。布置傩坛的时候要有许多剪纸,一些道具也需要用纸来扎。我掌坛的时候,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剪纸要剪成梅、兰、竹、菊、钱、花草的形状,我早已将这些形状铭记于心,剪的时候也就随心所欲了。这些剪纸作为“吊挂”,装饰在傩坛上方。还愿的时候要挂三层,不仅把图案剪得好,纸的颜色也要搭配好。有时候帮人还个愿要三天两夜,除了准备纸扎之外,还要准备各种用途的文书,这些都需要掌坛师一手操办,有时候为了还愿一场,要提前半年做准备,真正用心来做是很耗费心力的一件事情。扎坛时,一共需要悬挂12幅神图。面对着门的正中悬挂三清图,中间是原始天尊,左側是太上老君,右侧是灵宝天尊。三清图的左右还要分别悬挂李元帅和张元帅的神图。左侧墙壁上从里到外依次悬挂马赵、六御和左霄的神图,对面应悬挂王殷、六御和右霄。门外还设一个城隍坛,要挂上城隍的神图。在李元帅的前面还要设一个师坛,但不用挂神图,只需要在地上放一个烧纸的火盆,在启师等要请祖师到场的环节就要在师坛前烧香、烧纸。此外,还愿的时候还要在纸上分别写上恭迎、庆贺、了愿、酧神、傩神、神驾等字样,在主人家堂屋的门檐上贴起来。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会踩罡步、做手诀、念咒、画符。常用到的罡步有九州罡、和神罡、三步罡、五台罡、七星罡、八卦罡等等。手诀就很多了,我们常说手诀是“七十二道花红诀”,分为阴阳两类,比如说有阳五猖,对应的还有阴五猖。但一般用到的实际上也只有二三十种,许多诀我虽然学过,但现在也用不上了,做手诀的时候要手指灵活,有时候还要用另外一只手和口的帮忙才能弯过手指来,不常做就会做不出来的。最常用的诀有三元将军诀、王元帅诀、日月二弓、骑马诀、铜锤铁叉等等。咒也有很多,分为有声的和无声的,其中有声的有88道,这是要念出声音来的,旁人都能听见。而无声的就更多了,这都是一般在心中默念的。符有108道,在不同的时候都有不同的用处,之前都是用朱笔一张张写好的,现在有时也用彩笔了,符是用不同的基本图案组成的,根据意思的不同会有一些区别。在还愿的时候,辞神启马之后要画上几十张符,点上鸡血辟邪之后,就可以分发给在场的宾客了,这是保佑平安的符,拿回家去都是有好处的。

做我们这一行的也有一些禁忌。首先是要有好的人品,不能用这些本事拿去害人,我们在过执的时候都是发过誓的。况且这个人做人、做事是否规矩,别人都看在眼里,要是学艺不精、品行不端正,也没有人愿意请他去做事了。再就是在饮食上要注意,狗肉、黄鳝、斑鸠、乌龟、甲鱼这些东西都是不能吃的。现在一些手艺人,言行举止就很不好,吃不得的东西要吃,做不好的东西要做,到人家家里去,看见好东西甚至会顺手拿走,这种人往往也没什么真本事。

三、艰难前行的传承之路

我现在一年还要做不少事,每年年头年尾找我做法事的最多,而其他时候就多做道场了。经常和我一起做法事的师傅有舒煜松、舒煜欢、向遇稳、龙士华等等,他们基本都没有过执(职),大多是帮着打打锣鼓。我的儿子周兵今年32岁了,他初中毕业之后就去部队里当兵了。他起初不愿意跟着我做这些,我心里也知道,这个难学又赚不了什么钱,做法事要做几天几夜,为了看守扎好的傩坛,晚上在庙里铺一层稻草睡一夜也是常有的事情,真的很辛苦。但是我一直劝说他,希望他能继承这门手艺,这不仅是我们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更是一种宝贵的民间文化,我舍不得让它失传呀!我儿子也慢慢认同了我的想法,这几年跟着我学起傩艺来。每次出去做事,只要他有空我就会带他一起去,渐渐地,他也会做不少法事了,科书都能背出来,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他心里也有了数,都能做得出来。就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他的傩艺大有长进,这也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现在,他跟我出去做法事,我就把一些环节交给他来做,有一个人来跟我替换,我不至于太累,同时我也放心他来做。我计划今年为他过执了,把更多的事交给他。

除了他以外,我还收了几个比较年轻的徒弟,都和我的儿子年纪差不多,他们有时候一起跟着我出去,也好有个伴。我前后收了十几个徒弟,他们也都是因为爱好这个才跟着我学习的,但仅仅靠这个是养不活自己和家庭的,他们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学习的时间就没有那么多了,学起来也就稍慢一些。目前已经过执的人有五六个,其他的人大都只能在一边帮着打锣鼓、吹牛角,或者帮着唱和一下,演演傩戏。

有时在外面做事也会遇见其他地方的师傅,我们在休息的时候会相互切磋技艺,有时也会相互交流各地傩戏的传承状况。我了解到有的地方为了保护傩戏,当地有传承人或者文化名人专门搜集傩戏的戏本、道具、面具,建一个陈列室将它们展览出来,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去参观。我听说之后也想利用自己家空置的地方办一个溆浦傩戏的陈列室,除展出我们溆浦独具特色的傩戏道具外,还可以将我目前收藏的一百多本科书进行展示,这些科书里面,有不少都是清朝时候留下来的,我平时都舍不得拿出来看,生怕翻多了弄坏了,要是能放在陈列室里,就可以保存好。这个陈列室也可以是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了解溆浦傩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经过这两年的筹备,我的陈列室已经初具雏形。看著现在的成果,我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感到自己还需要更进一步努力,把这个陈列室布置得更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溆浦傩戏,扩大溆浦傩戏的影响力。我想以后得空了就去贵州和湖南其他地方转一转,看一下他们那边是怎么唱傩戏的、怎么传承傩戏的,有一些什么区别,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认为把傩戏传下去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和一些傩戏师傅、专家学者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溆浦傩戏是具有特色的。有的地方或许喜欢看傩戏的人少了,所以请去唱傩戏的也不多,但傩戏在我们溆浦这一带民间还是很受欢迎的。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那些中年人,甚至是外来媳妇和学生,都爱看我们演的傩戏。有时一家请我们去做法事,一个村的人都来帮忙,媳妇们做饭忙活着招呼来客,手里闲下来了就来看看,老人们也爱聚在一起谈傩戏中的故事。到了晚上演起傩戏,看的人就更多啦,学生们放了学,吃过晚饭,走夜路打着电筒也要来看看。

这几年我带着坛班在溆浦、沅陵还有广东去表演,参加过“屈原文化节”,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去广东的时候,那边的人虽然听不懂我们在唱什么,但是都很喜欢看我们演傩戏。这说明溆浦傩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很受人们喜爱。我想这都是因为溆浦傩戏有它自己的独特魅力,不管是在什么年代都能吸引老百姓,让大家都能对它产生好奇心。

我听说我爷爷还在溆浦办过傩戏的学习班,有不少爱看傩戏的人来跟着他学。那时整个溆浦县有三十多个坛班,隔几天就要出去做事,靠这个赚钱的人也很多。后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唱傩戏的人也少了,不少坛班也就解散了,现在也就那么几家。我就担心,这以后学的人越来越少,没有人能把溆浦傩戏继承下去呢?要是有什么办法能鼓励年轻人来学习傩戏,那就更好了。

现在国家很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每年对我们这些传承人都有一些经济上的补贴,我们可以说是赶上了好的时代。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更要担负起传承溆浦傩戏的责任,尽我们所能把自己会的本事保留下来,把溆浦傩戏发扬光大。

注 释:

[1] 过执:又称“过职”,是学傩之人学成之后获得正式行傩资格的仪式。

[2] 第一次采访时间为2016年6月17日,第二次采访时间为2017年8月14日,第三次采访时间为2017年10月31日-11月2日,采访地点均为周本洪家中。

[3] 老师:当地人称做法事、唱傩戏的人为“老师”。

[4] 桥江: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桥江镇。

[5] 官身:人去世之后,后人根据他生前的容貌用木头雕成一个全身像。

责任编辑:黄祥深

文字校对:孙 珂

猜你喜欢

口述史
近20年国内少数民族妇女口述史研究综述
黄梅香自苦寒来
时光流逝
论口述史研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赣剧口述史为例
关于口述史的若干问题探讨
口述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发展状况的个案研究
壮族民间侬智高传说的口述史意义
适度:口述史教学实践的应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