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探索
2016-01-15陈实
陈实
[摘 要]景泰蓝是我国金属工艺品中的重要品种,据《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述,景泰蓝是“于铜胎上经掐丝、点蓝和高温焙烧等制作的一种金属工艺品,以北京最著名。北京景泰蓝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宫廷到民间,它的身上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传奇。本文将梳理北京景泰蓝这个古老的、充满神奇的传说。
[关键词]景泰蓝;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史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4. 099
1 景泰蓝的前世
从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景泰蓝的艺术特色来说,它应该是元朝西征欧洲时,由被俘获的外国工匠传入中国的“金属珐琅”工艺发展而来的。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从1450年到1457年仅仅8年的时间,然而就是这短短的时间里,却发生了许多著名的事件:一是经过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代宗继位,重用于谦击退瓦剌进攻,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二是整顿吏治,迎回英宗。三是发生“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成功。但越是多事之秋却越成就了景泰蓝的非凡,由于皇帝朱祁钰的亲自参与和重视,“铜胎掐丝珐琅”这种工艺达到了巅峰,尤其以优雅悦目的蓝色著称,故被后世称为“景泰蓝”。同样地,明代还有一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好木工,甚至到了荒废朝政做木匠活的地步,恰恰由于此,木制家具时兴了起来,那一时期有很多精品呈现。由此可见,统治者对于某一事物的偏爱往往起到了促进其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了迎合君主的喜爱,手工艺人们会不断完善技艺,制作精品。
到了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对于景泰蓝的要求可谓是挑剔。清康熙时的景泰蓝生产承前启后,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所称器物的珐琅色彩纯正,表面光洁,掐丝细而规整,到乾隆时期其艺术水平达到顶峰,直接影响着后世景泰蓝工艺的发展。辉煌胜金、温润胜玉、光泽胜珠、细腻胜瓷高度概括了景泰蓝的特点,皇家御用之物处处体现着宫廷的高贵、典雅与大气。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的入侵,景泰蓝这种高贵的皇家日用品才被世人所知,经过战争流传到西方世界的作品,一度成为了欧洲富豪竞相争夺的圣物。
2 历史节点上的景泰蓝
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并获得一等奖,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又荣获一等奖,自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赚取外汇,出口景泰蓝。在随后的发展中,景泰蓝与玉雕、牙雕、花丝镶嵌等多种艺术工艺结合,甚至与现代科技结合,创新出了“珐琅铂晶”。
不论是为了获得国际声誉与地位还是出于国家政治、经济的考虑,景泰蓝作为中国的名片展现在了世人面前。2009年10月20日举行的北京市工艺美术展上,由钱美华大师构思创意的2. 009米巨制《和平尊》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华诞,引来无数称赞。在2014年APEC会议上,北京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承接了北京雁栖湖国际会都景泰蓝室内装饰工程。在笔者看来,之所以选择景泰蓝做会场室内装饰,正是由于它丰厚的历史底蕴与华美的艺术造型足以使世人为之惊叹。
3 景泰蓝的今生
现如今,景泰蓝已经渐渐褪去了皇家与宫廷的象征色彩,但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仍旧令人敬仰。近年来,在艺术品市场中,景泰蓝被称作是“硬通货”,价格一路飙升,200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明景泰蓝缠枝番莲莲蓬盒”成交价1057万港币。2007年佳士得一对清乾隆景泰蓝胡人像拍出了652. 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529万元)的高价。而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对清乾隆“景泰蓝多穆壶”,以9072万元人民币成交。历年景泰蓝香炉的拍卖价也从几万到十几万、几百万一路攀升至超亿元的新高,不断刷新景泰蓝拍卖的世界纪录。
随着景泰蓝收藏市场的升温,人们终于开始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是我想现如今更多的人关注的还是收藏景泰蓝的升值空间以及今后可以给他们带来的收益,而不是虔诚的去了解景泰蓝背后的文化。要说景泰蓝的文化,它体现的应是北京传统文化,是一种宫廷文化。且不论外地人,很多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恐怕都不知道景泰蓝是什么,更别提对景泰蓝文化的了解了。不可否认的是,景泰蓝比一般的工艺品价格要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景泰蓝可以被认为成一种奢侈品,收藏的成本相对较大,因此受众群体就小了很多。这也是客观上影响景泰蓝被人们熟知的原因。
因此可以看出,景泰蓝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与此同时,精品景泰蓝的价格越是持续走高,景泰蓝赝品、次品市场越是猖獗。要使大力推崇景泰蓝,行业标准至关重要。正是由于缺乏完整的行业标准作为先导,国内外消费者很难对景泰蓝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很难提升人们购买的欲望和对景泰蓝品牌的认知。
4 走近景泰蓝——与珐琅厂技师的访谈
2014年12月的一天,我来到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位于北京市珐琅厂内,是一栋二层小楼,其中二层是加工生产的车间。在那里我见到了十几位工作者在进行景泰蓝工艺的制作;他们中有掐丝的,还有点蓝的。我有幸采访到了一位正在进行掐丝工序的技师,从她口中了解到景泰蓝的制作工序以及目前北京珐琅厂的状况。她告诉我,工人们先用紫铜打造出器物,完成第一步制胎,随后是掐丝技师用尺规在铜胎上描绘出经纬线,再用墨线将花纹拓印在铜胎上,然后用大概2毫米厚的扁铜丝用镊子手工掐成符合规定形状的图案纹样,且必须一次完成不能反复操作,最后用中药白芨磨成粉与水混合制成的黏合剂将铜片粘贴到铜胚上。通常来说一件50厘米高的梅瓶作品仅在这一步骤就耗时一个月。白芨制成的黏合剂只是初步起到固定粘合的作用,还需要高温定型烧制,以确保铜片全部固定在铜胚上。随后就是进行一次点蓝,一次烧制;二次点蓝,二次烧制;三次点蓝,三次烧制;点蓝的过程是用吸管将各色颜料填入铜丝的缝隙之间。当我问到为何要反复几次才能完成的时候,她告诉我这样反复操作的目的在于使得矿物颜料与铜丝齐平,决不能让铜丝高于颜料。一件作品的好坏往往取决于点蓝的过程,即使是同一款作品,也会根据点蓝的技师对于色彩把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好比世上不会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世上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件景泰蓝作品。经历了高温烧制之后接下来就是打磨和抛光,他们根据需要依次使用不同目数的金刚砂进行打磨,然后再用木炭进行抛光处理,最后一件景泰蓝作品就展现在世人面前了。当我询问到通常纯手工制作这样一件作品需要多长时间时,那位技师告诉我这要取决于一件作品的大小和图案复杂度,比如她现在手中做的这件瓶子,完工预计要半年的时间。
北京珐琅厂是国内最大的景泰蓝工艺品厂,厂名由郭沫若先生题写,正是由于工厂的存在,因此周边毗邻的路桥也分别被命名为“景泰路”和“景泰桥”。当我离开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经过那一路段的时候,脑海中想到的都是古老的景泰蓝。据那位技师讲,现在北京珐琅厂有很多师傅都已经退休了,但因为工作需要返聘回来的,他们在那里一边指导学徒工作一边自己进行创造。有一部分学徒是聋哑人,他们凭借自己的艺术天赋在景泰蓝的创作中享受着美好。
5 传统工艺品的出路探析
毋庸置疑的是景泰蓝高贵华美、富丽堂皇的艺术风格不仅符合皇家的端庄大气、雍容华贵的审美取向,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艺术追求。在成品华丽璀璨的背后,饱含的是传统工艺制造者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工艺传承的坚守。提起景泰蓝的艺术工艺制造者,不得不说这几位国家级的景泰蓝大师——钟连盛、钱美华、张同禄、戴嘉林、李荣魁等。他们是景泰蓝的传承人,是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的代表性人物,他们不仅承载着景泰蓝制作知识和技艺,更肩负着保护景泰蓝工艺的重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利益驱动,景泰蓝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国内景泰蓝工艺处于一线工作岗位的工作者大都是50岁左右,景泰蓝制作工艺十分辛苦且难学,往往需要工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坚持不懈的毅力。然而这些要求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是十分苛刻的,现代的青年人很少再有当年大师那种甘于清贫的精神境界了。
值得欣喜的是,国家多年来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保护这项传统工艺,并且建立了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在博物馆里,参观者可以近距离参观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对于这项古老而又传统的艺术心怀敬意。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珐琅厂在博物馆内设有商品部,里边出售他们生产的精美景泰蓝作品,由于省去了流通环节,价格自然也是相对比较实惠。他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景泰蓝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体验、购买和收藏,希望通过这一过程来了解这件东西及这项技艺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我想,这对于景泰蓝的传承与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现在景泰蓝的制作也不仅仅局限于摆件、首饰等,更注重与生活实用相结合,例如,用于建筑领域的家居装饰,用于城市景观工程。大型景泰蓝艺术喷水池、大型佛教用品转经轮工程、首都机场专机楼室内景泰蓝工艺装饰工程等,都是景泰蓝工艺从单纯的室内艺术摆件向环境艺术装饰领域拓展的成功实例。相信在现有这些成功的实例作为参考和政府大力的宣传保护下,北京景泰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更加顺利地被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赵婉君. 当代景泰蓝的路在前方[J].艺术市场,2013(21):124-128.
[2]晓边,曾思诗. 濒临失传的景泰蓝[J].科学大观园,2013(18):25-26.
[3]刘晓斌. 认识和保护民族艺术瑰宝景泰蓝[J].文物世界,2013(4):53-57.
[4]王志琴. 从皇家到民间的景泰蓝[J].中国新时代,2013(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