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大型审计项目现场管理
2018-09-10陈圣朝
陈圣朝
[摘要]本文结合大型审计项目实践,总结出加强审计现场管理的有效方法,即“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四大保障”,以期进一步规范现场管理,提升审计质量。
[关键词]大型审计项目 现场管理 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四大保障
审计现场管理指从审计组进驻审计现场开始到
审计项目现场结束,对审计组开展的现场审计工作进行管理的活动。大型审计项目通常由多个子项目构成,审计对象具有跨地区、跨专业、作业地点较为分散等特点,由于涉及专业多,参与审计的人员不再局限于审计专职人员,往往还需要其他业务部门的专业骨干,借助外部专家力量,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执业人员等。人员结构、专业结构复杂,为审计现场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加强大型审计项目的现场管理,对规范审计现场作业、提高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保障审计质量,发挥好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三大纪律
抓审计现场管理,必须抓好现场纪律,现场纪律关系审计项目成败。现场纪律主要包括“三大纪律”,即廉洁纪律、保密纪律、考勤纪律。
(一)廉洁纪律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应当廉洁、正直,不应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不应屈从于外部压力,违反原则。审计工作的特性注定要与人打交道,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员工打交道。审计查处问题时难免要冲击到个别人的利益,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保持清廉的品格才能依法公正处理问题。
为了保证审计组诚实履行廉洁纪律,审计组长应当在审前培训中安排廉洁纪律教育,以保证每一位成员在审计过程中都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廉洁纪律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遵守《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执行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等。
(二)保密纪律
审计工作涉及企业的秘密信息,工作中稍有不慎,一旦泄露,都将损害企业利益,给审计工作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对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所获取的信息保密。
大型审计项目应当将审计保密制度纳入审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明确审计组成员在审计活动中的保密要求,包括涉密资料的查阅、传递及保管,对涉及敏感问题讨论确定的参与人员,计算机及电子数据管理,保密检查和责任追究等。要求审计组成员认真学习保密工作有关规定,知悉审计现场保密管理内容及保密义务,遵守保密纪律。
(三)考勤纪律
大型审计项目的审计组规模比较大,现场工作时间长,参与人员复杂,为了管理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提高现场审计效率和效果,展现审计组的优良工作风貌,必须抓好现场考勤纪律。一是按时上下班制度。每一位成员必须按时上下班,不得遲到早退。考虑到上下班高峰时,有可能会与被审计单位员工挤电梯,可以安排审计组上、下班时间各推迟半个小时。二是报告制度。审计组成员去现场盘点、外出调查等必须提前向主审报告。三是请假制度。审计组成员因私外出,必须向审计组组长履行相应的请假手续。
二、八项注意
抓审计现场管理,应当以提升审计任务完成效率和效果为出发点,抓好审计工作方案的落实,审计进度的把控,审计证据的收集等,总结归纳起来为八个方面的注意事项,简称“八项注意”。
(一)注意审计内容和范围
各个专业组及每一位成员都有各自的任务分工,每一位成员必须牢记各自审计内容和范围,实施审计程序必须全面覆盖各自审计内容和范围,不能出现审计漏项。
(二)注意团队的配合协作
专业组各成员之间,各个专业组之间,既有各自分工又要相互协作,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重视团队内部相关审计信息的相互利用,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审计效率。
(三)注意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沟通
审计组在审计过程中,必须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要注意沟通技巧,明确沟通目的,巧妙设计提问内容。访谈时要注意言谈举止,尊重沟通对象,善于倾听,保持耐心,获取访谈对象的信任。应学会和掌握化解冲突的艺术,展现出良好的审计执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四)注意把控审计进度
审计组应当严格把控审计进度,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采用“倒计时”的方法,即以审计项目计划要求的现场审计结束日期和出具报告日期为基准,倒排出工作进度时间节点表,确保现场审计工作按计划完成,不能有成员掉队,原则上不得自行延期。
(五)注意运用信息化技术
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各个业务均有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成员应当尽量运用审计作业信息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六)注意现场核实和证据收集
现场审计的优势是能够直接到被审计单位物资仓库、生产车间等一线场所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审计组成员应当通过观察、盘点等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现场核实发现的问题,以充分证据有效支撑审计发现,确保审计发现客观真实。
(七)注意法规制度引用
为保证审计发现的问题定性准确,需要引用相关法规制度、标准等作为依据。法规制度、标准的引用是否准确对问题定性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审计的权威性,影响被审计单位对问题的认同,以致影响审计成果最终运用的成效,所以法规制度的引用要准确无误。
(八)注意复核和补充完善
实施复核制度是防范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审计工作底稿实行审计专业组长、主审、审计组长三级复核制,对审计报告(现场出的初稿)实行审计组内部讨论复核制度。复核重点应当考虑这些内容: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均已实施了审计;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其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否准确;审计结论是否恰当、问题定性是否准确;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是否可行等等,对复核发现的不足,复核人员应当督促相关审计人员及时予以补充完善。
三、四大保障
明确了现场管理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紧抓落实,笔者采取签订责任书、提交审计日志、定期召开业务会议、督导等措施,来抓现场纪律和责任落实。
(一)签订责任书
进驻审计现场当天,审计组长在动员会议明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和要求,同时与每一名审计组成员签订责任书,明确审计组成员在开展审计过程中的廉洁、保密、质量责任。
(二)提交审计日志
在现场审计过程中,每位审计组成员每天下班前必须编写审计日志,日志主要反映当日完成的任务,发现的问题,明天计划开展的工作,需要的相关配合及存在的困难等内容。首先要将日志交给专业组长,由其汇总掌握后,转交給主审,再由主审归纳汇总,从而掌握各个专业组的工作开展情况,最后,主审将归纳汇总的审计组日志于当天交到审计组长手中。通过查阅审计日志,专业组长、主审、审计组长可以分级掌握审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的问题和需要配合协调的工作等。
(三)定期召开业务会议
为了把控现场审计的总体情况,保证各专业小组的相互沟通,审计组每周一、周五召开两次全体审计组成员业务会议,其中周一上午会议用一个小时布置本周的工作,明确各专业组之间需要配合的事项;周五下午下班前用部分时间召开业务会议,各专业组小结本周审计情况,提出下周的工作打算,提出需要相关专业配合的要求,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及时解决审计现场问题,一般还会利用周三、周五晚上召开由组长、主审、专业组组长参加的分析会议,各专业组长汇报各自发现的问题、线索,以相互沟通情况,交换所需审计信息,讨论分析重大审计事项,确定下一步的审计措施,其中需要上报审计机构领导定夺的,拿出初步意见上报。
(四)开展审计督导
审计组长应遵循重要性、谨慎性和客观性原则,负责审计现场的督导工作,降低审计风险。对于重大或敏感的审计问题,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进行督导。审计部门负责人督导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减少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风险,避免审计内容漏项,保证审计效率,保证审计组成员落实廉洁责任、保密责任、质量责任。
可通过检查审计日志,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检查审计方案实施程序等方式开展审计督导。督导的主要内容是:被审计单位重大经营问题,审计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及配合协调情况,审计目标实现情况,审计证据的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完整性及审计建议的可行性等。
(作者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邮政编码:330077,电子邮箱:sj_cs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