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交互媒体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8-09-10李营逯行沈欣忆

数字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师生

李营?逯行?沈欣忆

摘 要:有效的课堂交互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掌握知识的关键。交互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使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呼声虽高,但课堂使用效果却不甚理想,没有完全发挥出其交互功能的优势。如何真正利用交互媒体来促进课堂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等方法,从交互过程设计、交互程度和交互效果三个维度出发,对师生基于交互媒体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帮助教师或评估者识别有效课堂交互,也为教师提供参考,辅助课堂实现深层交互,促进高阶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交互媒体;课堂交互;师生;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69(2018)06-0064-08

21世纪,“互联网+教育”将课堂从往日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浅层的互动向多样化、深层次转变,其中交互媒体以其良好的交互性、功能的多样性、操作的便捷性等特点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交互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弥补计算机、投影教学中缺乏创造性和交互性的缺憾,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1]。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老师对交互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如何增强课堂交互性展开探索和研究,那么如何评定交互效果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基于交互媒体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帮助评价课堂中的交互质量,同时也使教师在进行互动的设计时能够充分考虑实际需要,不仅仅维持在技术层面的操作上,而且能够更加深入,产生内容、概念上的交互。

一、相关综述

媒体可以分为交互媒体和非交互媒体,当前相关人士对交互媒体的定义较多,但并不统一。本研究认为,交互媒体是指能够帮助受众与媒体本身或受众与受众之间达到一种互动状态的媒体平台,即能够实现和促进人机、人人之间的沟通。而在实际的课堂当中运用的主要是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液晶屏为代表的双向交互教学技术工具,如张昭理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多屏多点触控教学系统,将传统黑板和液晶触摸屏完美结合,更能够促进课堂多元互动[2]。

本研究笔者团队以“交互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交互媒体”“教学”“学习”等关键词在CNKI、Web of Science、Eric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国内关于教学交互媒体的研究从2010年开始呈现井喷式的增长,2014—2016年达到顶峰,近两年有所回落,且研究主要集中于交互媒体的学科应用分析;国外关于教学交互媒体的研究在2016年以后大幅回落,研究關注交互媒体在幼儿园到大学课堂中应用现状分析,包括使用方式、影响效果、师生使用态度等。李芒等人深入研究了交互媒体被学校课堂广泛应用,但关于交互媒体的研究热度却进入“低潮期”的背景原因,并深入挖掘了交互媒体的教学作用及其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变消极为积极应用、从操作互动向深层互动发展、研究与学习工具、系统性应用视角、“互联网+”应用[3]。Ester(埃思特)等调研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小学课堂教学的作用以及学生的态度,发现已经使用5年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学生,热情却丝毫不减,但是课堂互动仍然是受到限制的,有必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来促进课堂互动[4]。

教学交互从参与交互的对象方面可以分为“人—人”交互和“人—机”交互,从交互程度方面可以分为表面交互、混合交互和深层交互[5]。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在交互媒体教学应用的研究中,研究者对教学交互、功能应用、策略方法都多有关注,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学科应用和应用现状分析等方面,对于什么是高质量的交互无明确说明。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对基于交互媒体的学习环境的构建,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如吴筱萌[6]通过文献和录像分析的方法,针对交互媒体的课堂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提出了一些方向。学科应用是指交互媒体在不同学科课堂中的使用方法、策略、成效等,这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集中于数学、语文、外语、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如有研究分析了交互媒体应用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反思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强调了交互性以及同其他媒体的优势互补[7];Bruce(布鲁斯)等通过对视频数据、专业笔记等的分析,确定何时、如何使用交互媒体,以及媒体的使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8]。应用现状分析则是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了解交互媒体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劣势,如Aytekin(艾泰金)通过准实验研究与调查法了解沙特阿拉伯中学教师对使用交互媒体的态度,发现教师对交互媒体都持积极的态度,却很少有人能够有效地使用,迫切需要专业的培训发展计划[9]。

关于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了解师生互动情况,确保课堂教学质量,Flanders(费兰德斯)[10]开发了一套互动分析工具,现有的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分析多会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或直接采用该工具进行分析与评价。黄新辉[11]研究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量表,主要从技术整合、学生学习和教学实施三个维度进行,其中在技术整合与教学实施两个维度中强调了交互的重要性。于庆军[12]针对地理课堂制定了师生互动评价的PTA量表,主要从师生互动方式的应用、师生互动主体的参与度和师生互动效果三个维度出发。魏俊杰等[13]对高阶思维培养取向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其中在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范畴内,他就将互动作为重要指标之一。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交互媒体及课堂教学交互的研究都非常多,但是对交互媒体,国内的研究大多仍关注功能层面,更深层次的研究较少。此外虽然对教学交互有大量的关注,相关的评价中也都对其有所强调,但是对怎样高质量地交互没有进行明确详细的说明。本研究就希望建立这样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来对交互媒体环境下人机交互质量水平进行评价。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调查统计法和专家排序法。第一阶段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筛选出对本研究有启发和借鉴价值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最终初步拟定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第二阶段采用调查统计法对初步拟定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类合并筛选,通过把以初拟指标制成的问卷发给有关专家和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如“很重要”“重要”“一般”“可要可不要”“不要”此类的评价选项,请他们做出判断;接下来,收回问卷,统计“很重要”“重要”两档的人数比例,按照“很重要”+“重要”两档人数比例进行由高到低排序,把低于某个数值的指标删除,得到经过筛选的指标。第三阶段采用专家排序法完成指标权重的确定。将筛选后的指标制成排序意见表,发放给不同的专家并收集专家对各级指标重要性的排序意见,据此统计并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

三、初拟:评价指标体系

(一)确定一级评价指标

建構主义是从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它认为人是通过已有经验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不同,对外部世界和新知识的理解就有所不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教学与学习,在与情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14]。该理论给人如下启示:一是注重交互主体的参与。任何教学媒体都只是教学的工具,最终能达到怎样的效果,还是要取决于人如何使用,此外学生是学习过程中主动的意义建构者,在教师使用教学媒体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交互过程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评价的多元化。对交互的评价不仅要看交互的结果,还要重视对交互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交互分为物理层面的交互、技术层面的交互及内容和概念的交互这样三个层次,课堂中的交互强调多向的、深层次的交互,不仅关注物理和技术层面,而且重视对交互深度的评价。另外建构主义理论是在多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包括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等,因此对交互的评价也应当是多元化的。

从已有研究来看,赵小云[15]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标准和工具进行研究,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产生过程,她认为评价内容应该分为教学设计的准备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而交互设计属于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也应该从前期设计与准备、过程实施和分析结果三个方面入手,在后面的分析中也可以将教学设计的过程与评价作为参考。于庆军[16]通过文献、调查等方法构建了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师生互动方式的应用、师生互动主体的参与度和师生互动的效果三个维度,其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他主要对互动主体的参与度进行了评价,包括参与广度与深度。

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人—机”交互,在前期设计与准备中已经囊括了整体方案设计、准备工作等要求,因此在交互过程方面同样需要着重考察交互的程度,以保证实际工作实施的质量。综上,将交互过程设计、交互程度和交互效果作为师生课堂交互评价的一级评价指标。

(二)确定次级评价指标

1.交互过程设计的次级指标

课堂交互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指对交互做初步设想,包括参与主体的确定、教学资源的选择、时间、流程等方面的问题。黄梅[17]认为教学设计方案应该符合一定的客观标准:①教学目标要正确反映新课程的要求;②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符合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③教学媒体的安排要得当,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需要及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④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目的性和适宜性。此外教学设计强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即人力、物力、财力对方案的支持。因此,将目的性、适宜性和可行性作为交互过程设计的二级指标。

目的性是指交互过程的设计应该指向一定的目的。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在非动作技能的课堂中,我们需要关注到前两种教育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通过交互能够学习什么知识,达到什么水平,生成何种能力;交互的发生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注意,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宜性主要是指交互的设计适宜于知识内容、教学情境、学习者等。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其中学习者分析主要围绕起始能力、学习能力、学习目标与志向、兴趣爱好、认知风格、年龄特征这六个要素进行[18],因此教学设计方案需要适宜于这些要素。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部分,交互的设计也应该适合于这些要素,并且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交互方式、内容、方法等,二是交互发生的时机或场所,包括教学情境。从学习者的特征出发,主要观察交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交互是否能够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作用,并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差异。王源提出交互的发生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与电子白板的交互应该发生在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相关转化、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或兴奋状态向理性升华等时机[19]。

除了上述指标,还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可行性,它是指对交互设计方案的实施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就是有软硬件的支持,硬件当然指交互媒体,但是很多学校虽然购置大量设备,却没有安装相应软件,导致这些媒体设备在课堂中只能发挥“投影仪”的作用;其次设计的活动本身可操作,有相应的资源支持,可以使用硬件自带资源,也可以教师自行设计开发,要体现可交互性、教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20];交互过程简单明了,完整流畅;交互过程所耗时长适宜。通过对交互过程设计的分析,本文提出了这一维度的指标,如表1所示。

2.交互程度的次级指标

交互过程重在设计方案的实施质量,因此着重需要关注的就是交互的程度。在课堂中利用交互媒体促进多元深层互动,其中的多元可以理解为交互广度,而深层则可以理解为交互深度。于庆军[21]、魏志慧[22]等分别进行过课堂教学交互研究和网络课程教学交互研究,以交互程度作为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交互广度和交互深度,但是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参与主体这个要素,在这里,我们将这个范围拓展,涉及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多个要素,并将交互广度与交互深度作为二级指标。

交互广度指交互范围的大小,代表横向上的多样性。三级指标的设计关注到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各个要素,如主体、工具、教学活动设计等。在交互主体方面,要求师生都积极参与交互,不只有教师使用教学媒体,学生的使用也同样重要,让交互媒体既要支持教师的“教”,也要支持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交互类型要丰富,交互时间、交互频率都分配得当,既要求交互时间与其他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同时也要求教师参与交互与学生参与交互的时间分配要合适。在工具方面,要整合交互媒体与其他软硬件的功能应用,优势互补,以取得最优效果;对交互媒体的不同功能进行灵活使用,不盲目使用单一功能。

陈丽教授[23]将Laurillard(罗瑞兰德)在2001年提出的学习过程會话模型结合远程学习的特点提出了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层次塔模型,并将教学交互分成三个层次: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现有课堂中教师或学生与交互媒体的交互多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或产生部分的信息交互,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深层次的交互,因此我们将交互深度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交互深度即指交互进行的层次深度,从交互的过程上来看,表现在主体对教学资源的加工深度、对交互媒体工具本身的使用深度以及自我交互深度。

通过对交互程度的分析,本文得出了这一维度的指标,如表2所示。

3.交互效果的次级指标

交互效果是指由交互产生的结果。效果包括“效”和“果”两部分,“效”是有效、效用的意思,“果”是成果、结局的意思,故效果既代表结果,又有有效的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或目的,二是有非预设、生成性的结果出现。因此,将交互效果分为交互主体的满意度和互动的延展度,以此作为二级指标。

交互主体的满意度关注预设的目标是否达成,使用“满意”二字就包括了交互主体是否在交互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交互能否达到交互主体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互动的延展度则是强调交互过程中生成的其他结果,主体是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经过交互可能会产生一些预料之外的效果,因此可以将这些效果作为其三级指标,它包括:是否解决交互过程中非预设的问题,是否引起了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学生对该学科、该堂课或该内容的兴趣是否提高,通过交互过程教师是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通过对交互效果的分析,本文得出这一维度的指标,如表3所示。

四、建构师生与交互媒体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

(一)筛选评价指标

在初步拟定评价指标后,将三级指标的重要程度划分成五级:完全不重要、比较不重要、有点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并制成问卷,发放给八位专家,请他们对初拟指标的每一项做出重要程度判断。这八位专家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均从事教育技术相关研究工作。专家问卷的回收率为100%,且有效率为100%。

计算每级指标下“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两档人数比例总和,再计算“完全不重要”“比较不重要”“有点重要”“比较重要”“非常重要”五档人数比例总和,两者相除即可得到每一级指标的重要性比率。对每个指标的判断结果进行统计,由低到高排列,将低于或等于0.5的指标剔除,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指标进行归类、合并和排序,得到筛选后的指标。依据统计结果剔除的指标情况如表4所示,其中,“教师与交互媒体的交互频率”“学生与交互媒体的交互频率”重要性比率均低于0.5,查看专家的具体解释,他们表示这两个指标缺乏可以评价的标准,并且难以测量,因此将这二者删去。“合理利用交互媒体的资源库”和“产生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性比率等于0.5,专家认为在与交互媒体交互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是否对交互媒体的资源库进行合理利用,或是否产生生成性资源都不太重要,因此我们将这两个指标也删去。

根据问卷中专家所提的意见,二级指标“目的性”下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难以区分,保留一个即可,另外激发学习动机与引起注意并不需要一定同时满足才可,因此将这两个指标合并成一个指标,用“或”连接。二级指标“可行性”下的三级指标内容,交互过程只要有适当的、可交互的教学资源的支持,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即可,而该资源的来源并不重要,交互媒体的自有资源或教师自行设计开发的都是可以的,因此将这两个指标合并成一个指标,用“或”连接。而在交互的延展度中,专家们表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重叠的部分,由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属于上位概念,因此删除“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指标。此外根据问卷结果,我们对指标体系中表述不清楚、有歧义的指标进行了重新表述,综合指标的重要性和含义进行了重新排序,最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价指标。

(二)确定指标权重

筛选指标后,利用专家排序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筛选后的指标制成排序意见表,发放给五位专家,他们分别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副教授,另外发放给五位来自中小学的一线教师,意见表回收率100%。团队对五位专家的意见进行统计并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

筛选后的评价指标体系共有三个一级指标、七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三级指标,将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和每个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分别做成表格,共11个表格。将排序意见表交由专家填写,对这11个表格中的指标的重要性分别进行排序。其中认为最重要的记为1,随着重要性降低依次记为2、3……,如果有若干项指标的重要性一致,则取其排序的平均值,例如a、b、c三项指标的重要性都排在第一位,则可以都填写2(取1、2、3的平均值)。计算权重的公式如下,其中aj表示第j项指标的权重,j表示指标的序号,m为专家人数,n为指标个数,Rj表示第j个指标的秩和。

aj=2[m(1+n)-Rj]/[mn(1+n)]

通过公式计算指标权重后,再将其乘上级指标的权重,得出该指标的最终权重。下面以一级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为例进行说明(见表5和表6):

其中j=1,2,3,m=5,n=3,R1=12,R2=11,R3=7将统计数据代入公式得到:

权重计算公式:

aj=2[m(1+n)-Rj]/

[mn(1+n)] 0.2667 0.3 0.4333

表6中所示即为各个一级指标的最终权重。以同样的方法计算二级指标权重,并将所得的结果对应乘它相应的一级指标权重,得到二级指标的最终权重,其他指标项目计算方法依次类推。

(三)形成基于课堂交互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初步拟定指标、筛选指标和确定指标权重三个过程,最终得到基于交互媒体的课堂交互评价指标体系如表7,其中,括号中所示数值为对应指标的权重。

五、结束语

现在课堂中师生互动呈现了“多单向互动,少多向互动;多认知方面互动,少情感方面互动;多浅层互动,少深层互动”的状况,加强师生之间多向、情感和深层互动对于加深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人机互动,促进人人互动,交互媒体的普及也正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为目的的。对师生与交互媒体交互的评价,不能够只看效果不看过程,从设计、实施到效果,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通过这个指标体系,一方面可以帮助专家对课堂中师生与交互媒体交互的质量进行评判和改进,进而使教师在交互媒体交互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教师行为的一个参照标准,在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使用该指标进行对照,自省改进个人所存在的问题。在指标体系建立后,还可以将各个指标进行量化,来保证评估的精确度。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交互质量,推动交互媒体在课堂中的有效使用,进而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映辉,杨宗凯,杨浩,等.国外交互式电子白板教育應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99-103+121.

[2]张昭理,李阳,刘海.多屏多点触控教学系统支撑下教学创新与变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3):82-89.

[3]李芒,乔侨,李营.交互式媒体教学应用策略的发展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05):62-67.

[4]ESTER A,LIZET Z,HURI & TEHILA.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and Interaction[J].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S1049-4820),2018,26(4):525-538.

[5]舒娜,刘菁.电子白板下的教学交互行为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6):31-34.

[6]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3):1-7.

[7]刘春燕,张龙革,吴筱萌,等.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05):48-52.

[8]BRUCE C D,MCPHERSON R,SABETI F M,et al.Revealing Significant Learning Moments with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Mathematics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S0735-6331),2011,45(4):433-454.

[9]ISMAN A,ABANMY F A,HUSSEIN H B,et al.Saudi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s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Classrooms[J].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S2146-7242),2012,11(3):286-296.

[10]FLANDERS N A.Interaction Analysis in the Classroom:A Manual for Observers[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0.

[11]黄新辉.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6):41-43.

[12][16][21]于庆军.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3]魏俊杰,魏国宁,解月光.高阶思维培养取向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01):29-33.

[14]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15]赵小云,郭成.论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评价[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1):34-37.

[17]黄梅.教学设计的评价范畴及其有效性探析[J].教育探索,2008,(7):54-55.

[18]陈智敏,刘美凤.近五年关于学习者分析要素的现状研究:基于中国知网2008—2013年相关数据[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57-60.

[19]王源.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探讨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9):126-127.

[20]刘苏男,刘艳.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41-42.

[22]魏志慧,陈丽,希建华.网络课程教学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06):34-39.

[23]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05):24-28+78.

Research on Classroo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Interactive Media

LI Ying1,LU Hang2,SHEN Xinyi3

(1.Teaching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China 100081;

2.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China 100875;

3.Education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eijing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Beijing,China 100032)

Abstract: Effective classroom interaction is the key for students to promote in-depth study and master knowledge.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active media has brought about tremendous changes to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However,despite high expectations,the effect of interactive media is unsatisfactory,and the advantages of its interactive function are not fully exerted.How to truly use interactive media to promote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t review,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ree dimensions,i.e. interaction process design,interaction degree and interaction effect,to study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the basis of interactive media.It helps teachers or evaluators to identify effective classroom interaction.Besides,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 to achieve deep interac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level learning.

Key words: interactive media;classroom interaction;teachers and students;evaluation index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师生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暑假模式开启42条暑期安全提示转给师生家长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