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数字故事文献量化分析
2018-09-10陈晓莫永华曹夏琳宁英烈
陈晓?莫永华?曹夏琳?宁英烈
摘 要:文章以 2006—2018年CNKI中有关数字故事主题的226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数字故事研究的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研究前沿、演化路径进行分析,从整体上厘清了12年来国内数字故事的演进轨迹,揭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包括课堂教学、主动性、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等,研究前沿为课堂教学与小学数学。为此,笔者建议关于数字故事的未来研究:一是投入更多的关注与实践;二是需要宏观引领,在实际研究中不断地对其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技术实现进行修正与完善;三是保持研究主题、内容、方向的纵深研究。
关键词:CiteSpace;量化分析;数字故事;热点;前沿;演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8)06-0013-07
数字故事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编写相关教学故事,将传统讲故事的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数字故事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对故事有“觉悟”“感悟”,还需要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使故事的创设具有映射性、美观性及易读性。创造数字故事的过程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厘清国内数字故事研究的发展脉络,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运用软件CiteSpace 5.0对中国知网(CNKI)有关数字故事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样本与可视化工具
(一)研究样本
本文的数据样本来自CNKI数据库,以“数字故事”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2006年2月1日—2018年1月19日,共得到294篇文章(包含硕士论文),以人工方式筛选并剔除与主题不符或条件不符的文章,共得到有效文献226篇。
(二)可视化工具
本文使用的研究工具为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陈超美团队基于Java平台开发的一款CiteSpace工具,可将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通过相关设置,可以将某一领域的发展前沿与热点直观地展示出来,便能清晰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脉络。[1]
二、分析与结果
(一)发表数量分布统计
检索发现,国内最早出现数字故事研究的文章是在2006年,共4篇。由图1可知,国内数字故事的发展历程大致为四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2006—2009年),发文量较少;二是升温阶段(2010—2012年),2012年文献量上升到25篇;三是反思阶段(2013年),文献数量开始快速下降;四是成熟发展阶段(2014至今),有关数字故事的研究开始集中涌现,文献数量稳定增长,说明数字故事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二)核心期刊分析
在发表的226篇文献中,共有16篇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其中发文量排在第一的是《中国电化教育》,其他期刊的发文量均为1,这表明《中国电化教育》是国内数字故事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对数字故事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较高。但核心期刊的量只占文献总数的6.5%,明显偏少,表明未来国内数字故事的研究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
(三)高被引文献分析
本文对高被引文献进行了相关统计与分析,由此可把握和分析该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研究热点与核心等。[2]国内数字故事研究最早始于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于2005年6月11日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的《教育叙事的可视化——数字故事(Digital Story)的新发展》;2011年10月1日,黎加厚教授在《远程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数字故事,不一样的精彩》,被引47次,该文阐述了数字故事给信息化教育带来的新创意。[3]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陈静娴等于2006年2月1日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发表的《数字故事——打开可视化学习的新视角》,被引43次;[4]随后,陈静娴又以《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为题开展其硕士论文研究,被引次数最高,达54次,文章对数字故事的内涵和产生的背景进行了探讨,描述了数字故事的概念、特点及在教育中的优势,说明了其与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国外几个数字故事案例的分析,指出在我国应用数字故事的借鉴意义。[5]总而言之,数字故事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侧重于内涵解析及实践应用,尚缺乏具有指導意义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支持。
(四)研究机构分析
统计各研究单位在数字故事方向发表的论文,其中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和上海师范大学数理学院以较大的优势居发文量前两名,这表明同处上海师范大学的两个机构在数字故事研究上具有较强的潜力与领导力;而排在第3—8名的6个机构发文量相当,说明数字故事在国内关注度日益提升,但研究力量仍显不足。
为考察不同机构间的合作状况,在CiteSpace中生成了数字故事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图谱信息显示:机构合作网络中共有187节点,连线26条,网络整体密度仅为0.0015,各项数据反映出我国数字故事研究团体分散,机构之间合作较少,研究领域较为分散,未能形成凝聚的研究力量。在此,笔者呼吁各个机构之间应增加合作与交流,以他山之石攻玉,在合作中完成实践创新。
(五)研究主题与热点
1.关键词及中心度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章研究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一般情况下,中心度和关键词代表着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和趋势,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中心度越强,表明该节点在所研究领域越受重视。[6]国内研究文献中出现频次前10的关键词有课堂教学、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应用研究、主动性、教学效果、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元素(见表1)。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知,在应用对象上,数字故事目前应用于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在制作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地使用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将各种多媒体元素相组合;在教学效果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心性越高说明节点越重要,根据中心性,国内研究节点较高的关键词分别是信息技术(0.36)、课堂教学(0.26)、教学效果(0.12)、应用研究(0.07)、多媒体元素(0.07)、多媒体技术(0.03)等(见表1)。
2.聚类标签分析
用CiteSpace生成自动聚类标签视图(见图2)。
注:聚类#5、#6等离散分布,故不能完整显示在截图范围内
在此,笔者将着重分析节点数相对较多、信息量大的前6个聚类标签:
(1)聚类#0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数字故事的主要应用环境,包括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学设计等。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学习者在课前利用数字故事获取知识,使教学流程由“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在实践中,数字故事成为了翻转课堂发展的一股推动力。
(2)聚类#1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是数字故事应用最多的学科,利用数字故事的优势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将数学教学内容与数字故事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并大胆提问,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可以加深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聚类#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在创设某一学科数字故事过程中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通常需要依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来设计,换言之,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数字故事的内容后能够知道“是什么”和“该做什么”,以及检验数字故事能否唤醒“沉睡”的知识文化课程等。
(4)聚类#3深奥难懂:深奥难懂是数字故事应用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故事可以化深奥难懂的知识和重难点为故事情节,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故事设计得好,抽象、晦涩的知识就会深入浅出,教学便能寓教于乐。对于一些深奥难懂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采用故事教学犹如吹糠见米,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5)聚类#4教师要求:教师要求体现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创设数字故事中的主导和指导地位。根据数字故事的概念可知,数字故事是教师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共同编写的教学故事。在数字故事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完成视频创作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6)聚类#5多媒体学习环境:21世纪的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种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学生使用多媒体工具创设数字故事视频已经没有门槛限制。多媒体学习环境下的数字故事教学是与时俱进、备受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
3.三大研究主题
从前面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6—2018年数字故事研究文献相对丰富,但研究主题比较零散。结合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和对已有文献的系统化阅读和梳理,我们发现数字故事的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如下三个方面。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通过分析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态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数字故事对教学是否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创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能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积极收集资料。由此,学习者在获取专业知识与培养媒介素养的同时,也形成高反思型学习风格,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7]
(2)应用阶段与学科
通过文献分析可知,数字故事主要应用在小学阶段,也有少部分应用在初中阶段。数字故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结构,巧妙地解决了学习兴趣不足、注意力易分散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数字故事主要应用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故事的讲述,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8]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缺少实际的场景练习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使用数字故事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对语法和句子的意义建构[9];逻辑思维性、算数性是数学的特点和性质,数字故事可以加强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10]
(3)数字故事设计与制作
如何编故事、讲故事是數字故事教学的核心。数字故事的叙述包含两大方面,一是脚本的设计,二是技术的合理使用。脚本的设计,需要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创作灵感,将知识内容巧妙地融入故事中。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技术门槛降低,制作工具多样化,与此同时,技术滥用现象频繁,导致一些数字故事画质差、教学性低等问题。因此,数字故事领域急需研究和推行一套简单、易操作的可行性技术方案。
(六)研究前沿分析
突变词代表短时间内受关注较高的词,图3的圆环标识词是突现术语,即该领域的研究前沿。[11]其中,突现值最大的两个关键词是小学数学(7.10)和课堂教学(6.77),其他关键词的突现值均为0,其中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2012年,小学数学则体现在2016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国内数字故事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与小学数学领域。
(七)数字故事的演化路径
国内数字故事的发展脉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2006—2009年)
萌芽阶段可以看成是数字故事思想根源产生阶段,该阶段关注的热点主要包含翻转课堂、信息技术和教育叙事。当时,国内兴起了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该模式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和资源,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解决问题。其中,数字故事属于微视频的一种,可用于课前知识的学习,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翻转课堂的普及,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从而获得个性化教育。[12]
在数字故事萌芽阶段,数字故事研究主要在于剖析其内涵及其带来的教育新视角,例如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黄娟于2006年在《中小学电教》上发表的《数字故事——打开可视化教育叙事研究之新视角》,阐述了数字故事的含义及其特点。[13]
2.升温阶段(2010—2012年)
这一阶段,数字故事开始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数字故事的相关培训和比赛也逐渐开展起来。黎加厚教授在2011年提及,他所在团队最早在一项教师培训活动中将“泰迪的故事”设计成数字故事,叙述了学生泰迪因母亲的离世而遭受各种困难,幸而得到老师的关爱,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不久,“泰迪的故事”便在国内众多教师培训中广为流传。受“泰迪的故事”的影响,2010年9月,上海市教育工会组织了上海优秀女教师数字故事设计比赛。[14]由此,国内掀起一股数字故事热潮。
3.反思阶段(2013年)
反思阶段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发文量下跌,这一阶段仅有的12篇文献研究大都是数字故事在各阶段各学科的实践应用。经过前阶段的培训、比赛以及教学尝试,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数字故事在重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其应用和教育环境之间是否已形成一种平衡、相融状态,数字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否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
4.成熟发展阶段(2014年至今)
该阶段的显著特征是发文量的增长稳定,且数量较多。该阶段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数字故事的设计策略及其应用,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小学教育。研读文献可知,该阶段数字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渐趋成熟,能够全面地从教学意义、教学流程、教学工具、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数字故事在各学科中的应用也逐渐趋向于基于项目的学习,但数字故事的理论基础研究仍为数不多。[15]
三、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各类知识图谱的分析以及对文献的认真研读,笔者得出如下结论与思考:
一是发文量折线图表明:国内数字故事研究最早始于2006年,2012年开始升温,2014年至今进入快速、稳定发展阶段,其应用日益成熟。笔者在SpringLink上以“digital storytelling”(数字故事)搜索国外文献,可检索到1091篇相关文献,由此可见,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相关成果明显不足。未来国内的研究期待投入更多的关注与实践。
二是核心期刊统计表明:国内数字故事研究的中坚力量不够,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只有16篇,研究质量有待提高。从发文作者上看,参与数字故事研究的专业领军人物较少,导致数字故事的应用和研究缺少有力的支持和引导。未来需要更多具有影响力和科研成就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在实际研究中不断地对其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技术实现进行修正与完善。
三是研究机构空间分布图谱表明:参与数字故事研究的机构较多,但较分散,机构之间交流少、合作少,导致数字故事的研究方向模糊,难以形成系统的框架。未来研究需要宏观引领,加强各机构之间的交流,构建“君子和而不同”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研究格局,让数字故事在中国的教育热土上结出硕果。
四是关键词聚类与研究前沿图谱表明:数字故事研究的热点主要有课堂教学、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应用研究、主动性与教学效果等,研究前沿是课堂教学和小学数学。未来需要研究者保持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的纵深研究,以及提高对数字故事的关注度。
五是研究演化路径时序图谱表明:数字故事早期的研究主要是对概念和内涵的解析,在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发展到现在进入到相对成熟的应用阶段。时序图谱也反映出:数字故事研究的领域及范围较小,技术使用不成熟,有必要开展深层次、多领域的研究,研究主题可以深入到理论基础的研究,目前国内数字故事的应用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以及一套简单、易操作、可行性强的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陈悦,刘则渊.悄然兴起的科学知识图谱[J].科学学研究,2005,23(2):149-154.
[2]段春雨,蔡建东.国际泛在学习领域知识图谱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01):85-95.
[3]黎加厚.数字故事,不一样的精彩[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05):111.
[4]陈静娴,刘云华.数字故事:打开可视化学习的新视角[J].信息技术教育,2006,(02):23-25.
[5]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6][11]陈超美.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28(3):401-421.
[7]汪晓凤,王琦,李智妍.基于在线同伴互评的数字故事教学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02):80-85,128.
[8]朱燕芬.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群”建构[J].人民教育,2014,(03):41-43.
[9]张琳琳.基于“三多”学习模式的英语教学数字故事创新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3):80-85,109.
[10]王益双.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86.
[12]繆蓉,赵婧宏.基于数字故事的学生认知活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7-13.
[13]黄娟.数字故事:打开可视化教育叙事研究之新视角[J].中小学电教,2006,(8):78-80.
[14]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的故事大赛”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3):44-46.
[15]温小勇,王志军,孔利华,等.数字故事支持大学生项目学习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12):46-52.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Digital Stories Based on CiteSpace
CHEN Xiao,MO Yonghua,CAO Xialin,NING Yinglie
(College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23)
Abstract: This study analyzes 226 research articles relevant to digital story in CNKI from 2006 to 2018 and uses the visual analysis software CiteSpac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articles regarding digital stories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publishing organizations,authors,keywords,research frontier and evolutionary path.Through the analyses,the evolution track of domestic digital stories over the last twelve years is generally clarified.It reveals that currently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classroom teaching,initiative,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teaching effect,etc.The research frontiers ar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lementary mathematics.Therefore,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research on digital stories.First of all,more 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digital story and it needs to be put into practice.Secondly,it needs to be guided macroscopically.That is to say,in actual research,the theoretical basis,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technical realization of digital stories are constantly revised and perfected.Thirdly,in-depth research on digital stories should be conducted to keep the research topic,research content as well as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CiteSpace;quantitative analysis;digital stories;hot spots;frontie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