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混合教学模式探析
2018-09-10徐晓君唐忠何锡嘉李璐曾丽蓉娄琴
徐晓君 唐忠 何锡嘉 李璐 曾丽蓉 娄琴
[摘 要]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创业能力,已成为高等院校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目标。文章以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以融合培养创新意识为主导的理论课堂教育、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体验、组建学生创业团队三者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路、教学实践操作方案、教学成效。
[关键词]医学信息特色专业;专业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5-0047-04
一、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现代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创新改革和社会就业创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培养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拔尖人才培育模式,培养一批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生产出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创新成果,以全面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1]。因此,加快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顺应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2]。目前各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开展了十分丰富的理论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但由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育起步较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相应的教学软硬件资源也较为缺乏,没有丰富的双创课程师资队伍,导致现代大学生出现创新意识薄弱,创业实践经验匮乏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基于学生的本专业特色,培养其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双创教育,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拥有双创精神和能力重要教育模式[3]。
二、创新创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
如今,医学院校每年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医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医学类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双创教育体制不够全面,导致医学生教育教学逐渐趋于大众化,欠缺创新性[4]。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是促进现代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关键。
为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完善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在卫生大健康的理念下,融入现代医学和信息管理的专业特色,坚持创新是创业的根本,创业是创新的向导的高等教育理念,一直在不断探索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多层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把线下的理论课堂教育和课外讲座论坛、线上网络教学、社会实践创业体验以及学科竞赛等相结合,在发挥了授课教师引导、启发理论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创新性与创造性,极大地改善了传统“填鸭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单一和枯燥,能极大的提高医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理论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线上的网络课程通过碎片化学习方式,增加了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的效率以及满足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学科竞赛促进以“赛”带学,以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兴趣,这种灵活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有助于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性专业人才。
三、创新创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信息特色专业中的应用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提升创新意识
1.开展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学院开设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和创业实践指导》课程,全院700余名学生参与了课程教育。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学习基本的创业知识,奠定创新创业知识素养,激发创新思维,了解我国当前社会就业与创业的现状,并进一步对自己的创业能力进行评估,以达到有效建立创新创业知识体系的目标。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同步教学模式,线下教学即在实体课堂中,以基础课堂理论知识内容为核心,向学生系统的讲授基本知识,奠定创新创业基础素养。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老师在进行专业知识内容授课的同时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在课堂中布置相关内容的任务、提出难点,学生组合成小组的形式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最后小组代表总结交流。老师实体课堂讲授和学生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形式,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思考、相互合作的习惯,提高了自我探索和沟通交流能力。线上网络教学即学生自主选择网络多种创新创业的课程学习。学院为了保证学生线上教学的质量,购买了MOOC上丰富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资源,开通了线上师生交流模块、作业提交模块、小组交流模块等。网络课程学习既能自主的灵活控制学习时间和学习场地环境,也能感受到不同老师授课的知识点和方式。
为保证同学们能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强化课后学习,将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创业体验。学院引进ERP(企业资源规划)沙盘模拟课程作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和创业实践指导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在ERP沙盘系统可真实模拟出组建团队、投资设备、借贷资金、研发产品、广告宣传、利润回本等现实企业经营中的活动过程,让同学们深刻体验到企業真实的运营环境,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5]。
2.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拓双创视野
为了拓展针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素质。学院定期邀请区内外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举办创新创业素养提升系列讲座、论坛和交流分享会等,分享前沿的医学信息技术知识和科技实践应用情况,传授丰富的创业经验。这些专家和企业家大多来自全国著名的医疗IT公司、生物制药企业等,主讲者也大多各自从事着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他们对不同行业间的经验分享、创业指导,也给学生们带来不同体验。深入的讲座论坛学术熏陶,给学生了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二)依托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育,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创新和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实践的拓展。除了利用第一课堂(线上)与第二课堂(线下)的理论教育教学外,为满足学生对创业社会实践需求,学院与多家知名医疗信息企业合作,建立医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外实践基地。依托校企合作建立的联合协同育人平台,充分借助了社会、企业资源,增加学生與行企、社会创业平台间的紧密对接,形成良好的互动,打造一站式的创新培养、创业实践帮扶平台,也通过企业积极的帮助,引进了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配置资金,同时还为学生的创业课程学习、创业咨询、资金扶助、企业登记注册以及融资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双创基地的实践平台,激发了学生积极参加创业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学生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和实施,积累了实践经验,提升了技术研发能力。实践的教学成果和收获也进一步推进了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理论教学改革 [6]。
(三)组建医学生创新创业特色团队,丰富创业实践
在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和实践基地的培育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学院现有资源,成立了多支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如医学虚拟现实(VR)团队、医学3D打印团队、无人机航拍工作室、跨境电商团队、医学信息系统研发团队等,并且成功注册了2个企业。学院对具有发展潜力、运营模式较成熟的创业团队给予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如VR和医学3D打印团队借助企业的硬件设备资源,打造出一个模拟人体、器官或是特殊的场景和实物,不仅仅可以帮助医学生更直观、更身临其境的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公共卫生医疗研究提供了特定的模拟场景。无人机航拍工作室也以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日常演出晚会等集体活动的航拍服务;跨境电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商销售,该学生团队服务运行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并且已经开始实现盈利。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还充分利用专业优势,自主研发一款针对管理糖尿病病人日常膳食的手机应用APP——糖友膳方。这款手机应用是学生结合病人需求,利用自身在医学信息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发的医学信息应用系统,这不仅锻炼了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也体现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实用价值。大学生们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业体验,也为今后创业积累了经验。
(四)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
教育部开展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简称“大创计划”),并提出以现代化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优质发展的培养目标,为创建创新型国家储备人才[7] 。该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多次举办富有医学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大赛,如一年一度的“医学生营销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给予每个入选参赛团队一定的资金支持,并且配备一名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让学生在纸上的想法和创意得到实现,获奖团队不仅得到丰厚的奖品奖励,同时还挣取了相应的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学分。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科研立项和专业学科竞赛,学生在科研和竞赛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积累创业经验。近三年来,学生参加的各类区内外、国家双创、学科竞赛都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通过学科竞赛,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带教,让课堂上的学生能真正的参与到实践中来,让传统枯燥的教学课堂真正的开放起来,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增强学生知识内化能力,也提高学生团队的交流组织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开拓新视野。
四、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对学院一至三年级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实施为期四个学期的创新创业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尝试,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效。
(一)课堂教学效果成效显著
学院对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和创业实践指导》课程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通过线下活泼的理论课堂教育和创新的线上网络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角色互换的翻转课堂新模式,使传统课堂理论学习变得生动、轻松。通过引进社会成功人才开展创新创业学科讲座,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浓郁的学习环境,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动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教学成果丰硕
利用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医学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提供社会实习和课程实践的机会。由专业教师带队组建学生可持续创新创业团队,课余时间利用自身专业技术开展创新项目研发,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双创学科竞赛。通过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增加了学生创业体验,拓展了视野,积累了经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2]蔡维.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类课程体系的探究[J].新校园(上旬),2017(1).
[3]罗兰芬,李冬.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化建设探究[J].广西教育,2017(19).
[4]包玉花,宋建伟,谭江.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2013(10).
[5]李林,何剑斌,董婧,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沈阳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7(10).
[6]刘月.关于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
[7]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5).
[作者简介]徐晓君(1981-),女,安徽亳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唐忠(1968-),男,广西藤县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医学信息管理;何锡嘉(1983-),男,广西南宁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技术;李璐(1981-),女,土家族,湖南长沙人,科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曾丽蓉(1985-),女,壮族,广西上思人,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娄琴(1995-),女,壮族,广西百色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信息管理。
[责任编辑 何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