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教育理念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

2018-09-10赵慧臣唐优镇姜晨

数字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價值路径探索

赵慧臣?唐优镇?姜晨

摘 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其以内涵式、外延式发展为教育实践领域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理论提升的问题。STEM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共同的人文价值,其跨学科学习方式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后,有助于体现综合实践课程开放性特征、突出其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展示其回应人本需求的终身教育理念,有利于夯实其理论根基。从我国中小学实践出发,STEM教育理念内化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路径包括:注重培养STEM教师;协调STEM团队支持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设计STEM项目拓展综合实践课程;加强STEM课程资源建设。

关键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STEM教育理念;價值;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18)06-0051-06

2017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着重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地位、跨学科实践方法及动态开放性理念,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开放的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形成多领域知识的整合能力[1]。STEM教育理念提出的跨学科知识、项目化学习和综合性实践,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高度一致。

一、STEM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既呼应教育现代化需求,又以核心素养视域洞察人文关怀内涵;既从横向拓展与纵向递进两个维度观照学生跨学科能力培养,又重视对学生同情心、关怀恻隐、热爱、责任等情感价值观进行塑造[2]。但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为STEM教育理念的融入奠定了契机。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发展不断丰富

综合实践课程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不仅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也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意物化的意识与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近距离观察自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假设,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对假设进行验证,在对话交流中得出正确结论。

首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不断接纳新的知识与思想。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与内心世界碰撞过程中,学生要不断感悟自我行为与外部世界的关联,完成知识的内化。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在小组中不断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与交流,修正自己的错误思维与原有经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3]。

其次,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小组成员与教师能够构建互补共生、协同发展的和谐关系。学生置身于真实社会的场域,以活动为载体,能够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合作与分工协作的责任感,一方面锻炼学生处理本我与社会、自然、他人之间关系的能力[4];另一方面从实践中领悟学习真谛,寻求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与价值体现。

最后,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暗示性评价有利于形成公平、透明的评价环境[5],有利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担当、理性思考等品质。由于正向情感的生成性、自主性及开放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会受到其他伙伴的影响,进而达到教育环境育人、化人的深层含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发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深化[6]。

(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外延活动不断拓展

《纲要》提出在综合实践课程设置中要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突破时空界限、跨越资源边界,将“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整合性、连续性”作为活动设计依据,具现了STEM跨学科理念在其中的渗透。

首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特定角度切入,以具体问题或项目为突破,倡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拟定活动目标。例如,“网络信息辨伪”“寻找身边小雷锋”等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此时,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在跨学科思维影响下,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7]。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交由学生设定,产生问题后学生在班级、家庭、社区实践中寻找解决办法,使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打破在校时间的限制、学校场域的固化。学生基于兴趣自发组织活动的内容和过程,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场域中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切实了解如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问题解决后获得成就感。

最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学校、企业与社区等资源整合,发挥资源的聚合效益。综合实践课程理应关注合作双方的合理需求,并从持续性、整体性两个维度达成长远合作意向,使利于综合活动实践的资源从学校延展至社会各方,以打破资源固有边界,支持学生在包罗万象的资源中选择适合个性发展的模块,拓宽学科、社会视野,进而推动综合实践课程的外延式发展。

(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亟待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在“实践教育文化场”进行学习,提倡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意物化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提供支持,在教育实践研究领域颇受关注。但随着综合实践课程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断丰富,其亟待新的理论给予指导。

STEM教育理念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一方面,STEM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均是杜威“做中学”理论及西蒙·帕伯特教授“建造主义”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本土化应用,二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STEM教育产生于社会生产实践需求,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当前社会、高校中兴起的STEM研究热也为STEM教育发展创造了契机。目前,探索联结STEM教育理念和综合实践课程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似乎不多。我国应该重视二者的关联研究,通过STEM教育理念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

二、STEM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分析

(一)STEM教育理念于综合实践课程开展中体现开放性特征

首先,STEM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以项目或主题为载体,主张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拓展承担社会责任的人文关怀。在项目与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与社会、社区、相关企业产生接触,其活动的场域与自然世界、现实生活产生密切联系。

其次,STEM教育理念内嵌于综合实践课程,营造更加开放、活泼的活动氛围。活动目标更多交由学生设定,激励学生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设计活动步骤,并在教师的合理干预下进行组内、组外互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创新意识。为了活动的顺利完成,学生必须掌握与伙伴、教师、社区进行有效交流的多种对话方式,让自己的思维时刻保持对外界开放的状态。

最后,支撑STEM教育发展的开源软件可以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开源软件可以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与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以利用开源软件对活动中的物化作品进行反复修改、创作[8]。STEM教育理念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后,预示着学生活动场所将突破学校系统,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学生学习资源不再限于教师提供,将有更多学生自制的学习资源涌入教育领域。

(二)STEM教育理念以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活动中的成长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状况,更聚焦学生对技能的“运用水准”评价,因此制定评价学生的指标应从“知晓、了解水准”转向“实践、表现水准”[9]。STEM教育理念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后会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性评价”,多维评价学生的成长过程,做到以评育人。

在STEM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后,应及时向他们提供指导性建议,促使学生反思思维、修改行为,并关注學生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行为表现,通过小组活动中学生交流合作程度、创新思考程度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从个人身心活动、小组合作与交互、小组活动成果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正向价值观。此外,STEM教育评价倡导教育技术参与,鼓励采用技术涵养的多元评价方式,如基于社交平台的共享性特点动员社会、家长参与评价,保证评价的公平、透明。

(三)STEM教育理念融合综合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首先,STEM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共同关注创新思维的培育,相同的教育目标为二者的有机结合夯实了基础。创新思维是STEM教育的核心关注点,STEM教育内涵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符合此趋势。STE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课程基于学生熟悉的情景,开展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自建活动的目标、过程、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利用学习工具实现创意物化,提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STEM教育理念内化于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横向维度看,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觉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多维整合,自我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其中知识内化吸收的过程属于认知层面的创新[10]。

最后,多学科教师的参与有助于学生打破学科壁垒,学科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教学,共同备课、教研,将跨学科的创新理念融于综合实践。STEM教育理念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深层次应用,使项目或主题活动突出以创新为内核培养学生的协调意识、绿色观念、开放胸襟与共享价值观[11]。

(四)STEM教育理念内化于综合实践课程以回应终身教育呼唤

首先,在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社会尊重学生发展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学生于实践中获得生成性知识,同时获得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自我控制活动的进程中获得学习的收获感和趣味感,激发学生个性化探索更多学科、更深领域的教育问题[12]。而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其在未来社会不断更新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提供方法论建议,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支持。

其次,STEM教育理念于综合活动实践课程中适时渗透各学科核心概念,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架构认知世界(人文实践)、探索自我存在(价值观、世界观)、结交伙伴(政治意识、社会意识)等多维交叉、协同创新的实践能力;注重从不同领域、多个层次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应对突发状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后开展终身学习提供持久动力。

最后,中小学阶段教育正处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更应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展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综合实践课程会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产生关键影响:强化保持求知欲、好奇心的意识,提升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担当社会责任的使命感。

三、STEM教育理念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

欲使STEM教育理念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挥最大功效,必须重视STEM生态系统在综合实践活动场域的建立。为此,要借鉴STEM教育理念在国外中小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探索STEM教育理念下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培养STEM教师,形成优质师资队伍

教师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参与到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期望性明显增强。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中兼职教师而非专任教师居多,其学科背景比较单一,具有跨学科素养的专业教师仍然非常紧缺。因此,培养专业STEM教师以支持综合实践课程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相关部门应重视专业STEM教师的发展,并为其提供利于发展的职业环境:完善专业教师评价制度,提供完备的职业上升机制。一方面,拓展实践课程需要的基本设施与资源,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施教环境;另一方面,加大综合实践课程的宣传力度,凝聚教育系统、社会各方的共识,增进专业STEM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与学科认同感。

其次,地方教育系统应完善教师的职前培训,在入职前培养教师的跨学科知识及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减少教师入职后的职业压力;定期为在职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可以邀请本地教育系统内或其他领域知名教师进行教育经验分享,并积极协助有需要的教师同相关专家建立密切联系,为教师发展提供服务支持。

最后,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持续学习的场所与时间,以学校为纽带加强教师同社区、企业、家庭的联系,为教师学习STEM知识创造机会,使教师与社会各界产生联系、提高自身STEM教学能力。

(二)协调STEM团队,支持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

综合实践课程的顺利进行需要专业的STEM团队提供智力、技术支撑,专业STEM团队的合理融入会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更具科学性。

一方面,政府和学校可以联合高校或研究院的STEM团队,委托其对相关人员开展STEM教育培训,为综合实践课程提供师资支持和技术支持。政府和学校应重视中小学与STEM团队的对话机制建设,以STEM教育理论来指导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综合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过程中遇到难以解释的理论问题,要及时寻求STEM团队的专业指导。

另一方面,学校应注意培育校本STEM专业团队,通过动态评价机制,将教学效果好、领会STEM思维的教师聚集起来建立互助合作的教学共同体,为这些教师搭建平台以交流、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程度进行推广。学校应对STEM团队协助学校设计、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产出进行评价,确定STEM团队的产出效益,如表1所示。

(三)设计STEM项目,拓展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可以考虑加入以项目解决为背景的STEM课程,以锻炼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STEM项目与综合实践课程融合时要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应特别关注社会责任感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综合实践课程中,项目开展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聚焦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习得多学科知识。

社会、政府机构、中小学教师及家长要凝聚共识,为学生创造解决项目问题的有利环境,并及时提供帮助。学生在亲身参与、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知识克服困难,体会解决真实问题后获得的成就感和成长力量。教师根据活动核心目标,可以尝试交叉运用验证、探究、制造和创造等协同促进的STEM教学策略,鼓励学生验证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及创新思维去探究未知现象,促使学生运用教育技术对已有产品进行改良和优化,启发学生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开发。

STEM项目要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发展的实践课程框架,并设计相应的跨学科地图,为学生明晰学科、知识点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以玩耍、探究的心态与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并于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反复修改、完善想法,最终形成创意产品。

(四)加强STEM课程资源建设,支持综合实践活动

STEM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完备是综合实践课程得以开展的支撑与保障。完善STEM课程资源可以从线上线下、硬件软件、经费支持和安全保障入手,推动建立学科互助、校级联动、区域协调、动态创新的开放共享机制,从而以丰富STEM课程资源为突破,推动综合实践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STEM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聚合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各级中小学、社会四方力量,利用技术支持及各种开源软件完善多学科实践资源。例如,利用QQ、微博等社交平台,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界人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更新网络课程资源包,利用自适应技术动态生成适合不同学段、不同专题的资源库。

教育部门应积极探索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机制,打造校际、区域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常态、高质的网络资源。同时,政府与学校要完善支持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硬件配套设施,既要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效能,也要积极争取社会机构、高校等的支持,建立与各地博物馆、高校STEM实验室、专用教室、创客空间的常态合作关系。STEM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完善需要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在共享、共创的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乡土材料,共同达成促进综合实践课程发展的愿景[1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EB/OL].(2017-11-20)[2018-06-12].http://www.moe.edu.cn/srcsite/A26/s8001/201710/t20171017_316616.html?from=timeline.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64-170.

[3]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41-46,72.

[4]孙俊三.教育机会的把握与教育智慧的生成:兼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学艺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67-70.

[5]赵鑫.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合情性及其优化路径[J].教育科学,2017,(2):22-27.

[6]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施良方,张云高,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6.

[7]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08):13-22.

[8]陳刚,石晋阳.创客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11-17.

[9]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6):42-48.

[10]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册:情感领域)[M].施良方,张云高,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6.

[11]中共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0.

[12]何克抗.新课改 新课堂 新跨越:教育系统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重大结构性变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3-18.

[13]赵兴龙.STEM教育的五大争议及回应[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62-65.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the STEM Education Concept

ZHAO Huichen,TANG Youzhen,JIANG Chen

(School of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China 475004)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it contributes to the progres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with its connotative and denotative development,but it still faces the problem of theoretical upgrad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STEM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 have the same humanistic value.The integration of their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methods into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ies will help to embody the opennes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highligh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and demonstrate their lifelong education concept in response to human-oriented needs,which will help to consolidate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TEM education concept internalized in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 includes:paying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EM teachers;coordinating the design,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EM team to support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designing STEM project to exp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EM curriculum resource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STEM education concept;value;path exploration

猜你喜欢

STEM教育理念價值路径探索
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的文體特點和價值
品牌价值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基于STEM教育的课程改革策略
STEM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分析
以学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让机器人教学更“stem”
空心病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