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2018-09-10任向波
任向波
摘要:高中体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高中体育教学的需要。新课改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已成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思路;方法创新
体育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就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来看,教师一直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式的要求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忽略了学生的特点,以至于许多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进而影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教学研究,革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能力、丰富情感。
一、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以及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简单的将体育当作是运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式、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体育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至于那些原本在体育上弱势的学生逐渐失去体育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害怕、抗拒心理,会以各种理由来逃避体育课。新课改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极为必要。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同时还包括了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全面发展,而要想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创新教学思路与方法,只有结合新课改要求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
(一)教学观念的创新
新课改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基于新课改这一要求,要想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要学生学”向“学生要学”观念的转变。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其主体地位得到重视,才能更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1]。如,在“踢毽子”运动中,教师在讲解这项运动的相关技术要领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友谊赛,由学生制定比赛规则、方式,让学生充当裁判。由于比赛规则、比赛方式是由学生自己制定的,能够更好地争取他们的配合,使其在踢毽子的运动中得到较好的锻炼。
(二)分层教学
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给教学带来困扰。然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的是“一刀切”,这种方式很容易挫伤那些体育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推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层次地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2]。如,在“长跑”运动中,为了让学生完成长跑这项运动,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任务目标,针对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延长其长跑时间,或者降低其长跑目标难度,进而使得这些学生也可以积极地参与到长跑运动中来。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體集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的出现为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体育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而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和感受[3]。如,在“短跑起跑”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短跑起跑的视频,将短跑起跑的动作进行分解,进而让学生掌握短跑起跑技能。
(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高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不高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先由教师对体育运动进行相关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自由的运动,这样的教学比较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而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应当适当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举行各种体育比赛,比赛比较符合高中生的特点,能够激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借助各种比赛,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
三、结语
综上,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十分重要。体育教学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发面有着重大作用,而要想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作用,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改要求,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革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趣味性,进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思强.试论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青少年体育,2018 (03):97-98.
[2]王艳杰.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中国培训,2015 (08):172.
[3]杨程.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 (14):63+65.
[4]张德洪.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J].当代体育科技,2013,3 (0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