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地区古代箭镞的发现及研究
2018-09-10谢浩梁娜
谢浩 梁娜
[摘 要] 通过对松嫩平原地区考古学资料的梳理、分析发现,箭镞从材质上主要分为石、骨、铜、铁4种类型,且由此可窥见古代松嫩平原地区箭镞的发展过程。新石器时代,流行束缚式的凹底石镞;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曾广泛流行一种带銎式的铜镞,石镞、骨镞仍然继续使用;铁镞在隋唐以后被广泛使用后,松嫩平原多用带铤镞。不同类型箭镞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因素,为揭示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松嫩平原;考古出土;箭镞;类型
[中图分类号]K8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8)03-0092-07
松嫩平原属东北平原地区,北接小兴安岭,西临大兴安岭,南接松辽分水岭,东临张广才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行政区划属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土壤肥沃,河湖密布,沙丘、台地、平原交错分布,是各时期先民的理想聚居地,分布着较为密集的古文化遗存。本文主要总结了各时期箭镞的不同特征,通过箭镞材质、形制的变化,发现其中的共性,了解在不同类型箭镞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以期为揭示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一、箭镞的概念
弓箭是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复合工具,人类通过弓身的弯曲,利用其弹力储存能量,猛然放松弓弦,能量得到急剧释放,使箭迅速射出,有力地飞向目标。这对于渔猎经济占重要地位的古代社会而言,意义十分重大。[1]139箭鏃是箭杆的顶端(箭头)部分,与箭杆组合使用。由于古代的弓和箭杆多使用竹木质结构,很难保存至今,而箭镞则多使用石、骨、铜、铁等质地坚硬之物制作,不易腐烂,故而箭镞在遗址中得以大量保存。镞指箭之锋刃部。它最早起源于旧石器时代(在山西朔县峙峪遗址曾出土过一件石质箭镞),到了新石器时代,普遍出现了石镞、骨镞。据载,中国最早的铜镞出土于距今约4000年的偃师二里头遗址,而铁镞的普及则是在汉代。
二、箭镞的文献材料
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对弓箭的记载。如,《世本》曰:“挥始作弓,夷牟作矢。”汉宋衷注曰:“挥,夷牟,黄帝臣。”《荀子》曰:“倕作矢。”《山海经》曰:“少皞生般,始为弓矢。”《太白阴经》曰:“庖牺氏弦木为弓,剡木为矢。”《物原·兵原》曰:“轩辕因造弓矢弩的,舜造弓袋矢筒。”尽管文献记载多将弓箭的发明系于一人所为,然而,事实上,这是人类社会生产技术发展进步的产物,是人类生存策略灵活转变的表现,从中也看出,在传说时代弓箭已大量存在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就东北地区而言,最早有关于箭镞的史料是《国语》。如,《国语·鲁语》有记载: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肃慎氏之贡矢。”[2]222《宋书·夷蛮传·高句骊国》:“大明三年(459年)高句骊王高琏又献肃慎氏楛矢石砮。”[3]2394杨宾《柳边纪略》卷三:“楛木长三、四寸,色黑或黄或微白,有纹理,非铁非石,可以削铁,而每硬于石。居人夺得之虎儿哈河(今牡丹江),相传肃慎氏矢以此为之。”[4]89清·魏源《圣武记》卷一:“惟国初吴兆骞谪宁古塔记之,云石砮出混同江中,相传松脂入水千年所化,厥色青绀,厥理如木,厥坚过铁石,土人以之砺刃,知为肃慎砮矢之遗。”[5]1
《考工记》载有:“矢人为矢。鍭矢,叁分;茀矢,叁分,一在前,二在后。兵矢、田矢,五分,二在前,三在后。杀矢,七分,三在前,四在后。”[6]66《武经总要》记有:“箭有点钢、木羽、风物、木扑头、三停。”[7]673《天工开物》载有:“凡箭,其本刻衔口以驾弦,其末受镞。凡镞冶铁为之。《禹贡》砮石乃方物,不适用。北边制如桃叶枪尖,广南黎人矢镞如平面铁铲,中国则三棱锥象也。”[8]268
三、箭镞的考古学资料
目前,学界将东北地区考古学大致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隋唐时期、辽金时期和元明清时期等6个阶段。本文主要基于公开发表的考古资料,介绍松嫩平原地区的石质、骨质、铜质、铁质箭镞的出土情况,具体介绍如下。
(一)新石器时代
本区内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主要有白城双塔遗址、白城靶山墓地、杜尔伯特县李家岗墓葬、昂昂溪区滕家岗墓葬、肇源小拉哈遗址等,所出土的主要是石质和骨质箭镞。
白城双塔遗址在2007年的发掘中,一期遗存出土了3件石镞和1件骨镞。其中,石镞均为燧石质,平面呈圆底,通体压制而成,左右不甚对称;骨镞系以哺乳类动物长骨裂片磨制制成,镞身呈三角形,截面呈圆扁体,双翼略不对称,铤部残。白城双塔遗址一期遗存距今10000年左右,属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9]
白城靶山墓地在1979年的发掘中出土了8件石镞,通体压制而成。其中,4件凹底三角形石镞,双翼均为一短一长;2件平底三角形石镞,锋端两侧较直,底端平直;柳叶形石镞2件,锋两侧直,底端平整。白城靶山墓地,年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10]
昂昂溪区滕家岗墓葬清理的三座墓葬,共出土了两件石镞,均为通体压制而成的凹底三角形石镞。昂昂溪区滕家岗墓葬中,出有石镞的两座墓葬,年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11]
杜尔伯特县李家岗墓葬M1中,出土凹底三角形石镞1件,通体压制。杜尔伯特县李家岗墓葬M1,年代在距今5000年左右。[12]
肇源小拉哈遗址在1991年发掘的一期乙组遗存中,出有石镞7件和2件骨镞。其中,石镞,均为压制而成,平面呈三角形;骨镞,通体磨制,平面呈梭形,截面为圆形,小拉哈一期乙组遗存,年代在距今4000年左右。[13]
(二)青铜时代
本区内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主要有:肇源白金宝遗址、肇源小拉哈遗址、林甸牛尾巴岗墓群、讷河二克浅墓葬、富裕小登科墓葬等,出土有石质、骨质和铜质箭镞。
肇源白金宝遗址在1986年的发掘中出土了2件石镞和10件骨镞,石镞均为压制而成,一期遗存中出有1件凹底等腰三角形石镞,三期遗存中出有1件弧边凹底石镞。而骨镞均为通体磨制而成,铤部均为圆柱形,铤尾磨制扁平。骨镞见于二期遗存中的有1件,镞身截面呈圆形,其余9件均出自三期遗存,镞身截面分别为圆形、菱形和扁圆形。肇源白金寶一期遗存为小拉哈文化,年代相当于夏至商早期;二期遗存为古城类型,年代相当于商晚期;三期遗存为白金宝文化,年代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晚期。[14]81
肇源小拉哈遗址在1991年发掘的二期遗存中出土骨镞16件,均为小型动物的肢骨磨制而成,内中仅1件为平面呈扁体圭形,其余皆带铤,镞身截面呈圆形。小拉哈二期遗存为白金宝文化,年代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晚期。
林甸牛尾巴岗墓群在1983年的清理中出土骨镞12件,皆为带铤镞,镞身截面分别呈三角形、菱形和四棱锥形。林甸牛尾巴岗墓群属白金宝文化,年代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晚期。[15]
讷河二克浅墓葬在2001年发掘的早期文化遗存中出土骨镞30件,多数镞身截面呈三棱形、菱形、圆形等,均为圆柱形铤,铤尾端为扁平状。其中有2件较特殊,剑形,双面起脊,扁圆铤。讷河二克浅墓葬属白金宝文化,年代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晚期。[16]
讷河库勒浅墓葬在2002年的发掘中,早期遗存中出有凹底三角形石镞1件。[17]讷河库勒浅早期墓葬,年代相当于春秋时期。
富裕小登科墓葬于1981年的清理中出土铜镞一件,镞身呈三角形,铤扁平,中脊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墓葬出土了一件石范,黑灰色滑石磨制,铸铜镞用,合范呈圆柱状。小登科早期墓葬属白金宝文化,年代相当于西周至春秋晚期。[18]
(三)早期铁器时代
本区内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有泰来平洋墓葬、泰来战斗墓地、泰来佰大街遗址、讷河大古堆墓地、讷河二克浅墓葬、讷河库勒浅墓地、富裕小登科墓葬、肇源小拉哈遗址、方正于家屯遗址、宾县庆华遗址、大安渔场墓地、松原后土木村墓葬、大安后套木嘎墓葬[19]5等,出土有石质、骨质、铜质和铁质箭镞。
泰来平洋墓葬在1984年的发掘中,出土有石镞7件、骨镞230件、铜镞8件、铁镞10件。其中,石镞皆压制而成,平面呈带铤叶形、叶形和柳叶形;骨镞通体磨制,多细长,镞身分圆锥形、三棱形、菱形和凹底镞四类,前三者带圆柱形铤部,铤尾部磨制扁平;铜镞多为带管銎的双翼和三翼镞,另有少量带铤双翼镞;铁镞尾部均带有一骨镞,镞身分叶形和双翼形。[20]96-101
泰来战斗墓地于1984年的发掘中,出土石镞1件、骨镞10件、铜镞5件。石镞为玛瑙质,压制而成,平面呈带铤叶形;骨镞皆为通体磨制的带铤镞,镞身截面分别呈圆形、三角形和菱形;铜镞分銎式和铤式,有双翼镞和三翼镞。
泰来佰大街遗址于2007年的发掘中,出土石镞12件,分别为玛瑙质和燧石质,皆为压制而成,分凹底和圆底两类。[21]
讷河大古堆墓地于2008年的发掘中,出土骨镞37件和铜镞3件。骨镞均镞身较短,圆柱状长铤,尾部呈扁楔形,镞身截面分别呈菱形、三角形和圆形;铜镞的镞身均两面起脊与圆锥铤相连,仅镞身边刃分别呈柳叶形和三角形两种。[22]
讷河二克浅墓葬在2001年的发掘中,出土石镞2件、骨镞1件和8件铁镞。石镞通体压制,平面呈柳叶形;骨镞的镞身截面呈三角形,圆铤部已残。
讷河库勒浅墓地在2002年的发掘中,出土骨镞6件和6件铁镞。骨镞均残,有的存部分镞身,有的存部分铤,铤身多较长,起脊,个别有小双翼,铤皆呈扁平状;铁镞可辨器形中2件为柳叶形,余皆严重锈蚀不辨器形。
富裕小登科墓葬于1985年的清理中,出土铜镞一件,平面呈柳叶形,两面起脊,圆铤。
肇源小拉哈遗址于1992年发掘的三期遗存中,出土石镞1件、骨镞4件。石镞呈桂叶形,通体磨制,两面磨出纵向浅槽;骨镞中仅有一件呈叶形,通体磨制,余3件均呈锥柱状,镞身截面呈圆形。
方正于家屯遗址在2007年和2008年的连续发掘中,出土石镞2件、骨镞34件、牙镞3件和4件铜镞。石镞皆通体磨制,无铤镞平面呈三角形,两面均开有一纵向血槽;有铤镞镞身平面呈柳叶形,截面呈扁圆体,铤部截面为近圆形。骨镞多残断,其中无铤镞平面呈等腰三角形,两侧双翼斜直,凹底,正反两面均有一道不通顶的血槽;带铤镞较多,铤部截面皆呈圆形,镞身截面分别为圆形和三角形。牙镞用野猪牙制成,平面呈柳叶形,一面起脊,并于脊上开一血槽。铜镞均为銎式镞,分两翼管銎镞和三翼有銎镞。[23]
宾县庆华遗址在1985年的发掘中出土了骨镞和铁镞各一件。骨镞镞身呈柳叶形,铤部截面为圆形;铁镞镞身略呈柳叶形,截面扁平,铤部已残。[24]
大安渔场墓地于1974年的发掘中出土27件骨镞和15件铁镞。骨镞通体磨制,镞身截面呈三角形和菱形;铤部截面多呈圆形,少量为三角形和菱形。铁镞多锈残,镞身扁平,铤部多附着木制箭杆的残迹。[25]
松原后土木村墓葬在1993年的清理中出土了1件铜镞,为双翼銎式镞。[26]
(四)隋唐时期
目前本区内仅有松嫩平原东部的黑龙江省五常县发现有渤海时期文化遗存,即五常香水河墓地[27]。香水河墓地位于古代渤海国疆域的西界,是首次在拉林河流域发现的渤海时期墓葬,为松嫩平原地区该时期文化遗存的辨识提供了重要依据。据统计,五常香水河墓地于2004年的发掘中出土了9件铁镞,镞身平面多呈柳叶形、菱形,截面扁平,铤部截面多呈方形。
(五)辽金时期
本区内辽金时期文化遗存有富拉尔基辽墓、前郭查干吐莫辽墓、吉林镇赉县黄家围子遗址、阿城赵家崴子遗址、双城车家子古城、白城永平金代寺庙址、克东蒲峪路故城、阿城双城村金墓群。
富拉尔基辽墓在1987年的清理中出土铁镞7件,多为凿形镞,镞身呈扁凿形,铤部截面为圆形。[28]
前郭查干吐莫辽墓在2004年的发掘中出土两件铁镞,其中1件镞身较长,呈四棱锥状,截面为长方形,铤部较短,截面为圆形;另1件镞身呈菱形,铤部截面为圆形。[29]
吉林镇赉县黄家围子遗址在1985年的发掘中出土10余件铁镞,多为扁刃镞,镞身扁平,呈不规则菱形,铤部截面多圆形。[30]
阿城赵家崴子遗址在2007年的發掘中出土铁镞2件,其中1件镞身为四棱锥形,铤部较长,截面为圆形;另一件铤部已残,镞身截面为菱形。[31]
双城车家子古城于1999年发掘时出土6件铁镞,其中凿形镞较多,镞身截面为长方形,铤部截面为方形;另有1件镞身呈柳叶形,截面为菱形,短铤。[32]
白城永平金代寺庙址在2009年的清理中出土5件铁镞,其中3件为凿形镞,另有两件镞身截面为菱形的柳叶形镞,铤部截面均为圆形。[33]
黑龙江克东县金代蒲峪路故城先后经过1975年和1979年的两度发掘,共出土百余件铁镞,其中多为凿形镞,仅有一件为分叉式内凹扁刃镞。此外,还有骨镞1件,镞身呈柳叶形,截面为菱形,扁铤。[34]
阿城双城村金墓群征集了58件铁镞,多为凿形镞,镞身截面呈长方形,锋部为平刃,整体呈倒梯形扁方形,铤部截面为圆形。此外,还有十数件凿形镞镞身分尾部分叉,形成两翼。[35]
(六)元明清时期
本区内经过发掘的元明清时期遗址有扶余岱吉屯元墓和五常拉林机场清代遗址。扶余岱吉屯元墓在1995年清理中出土1件铁制鸣镝,镞身扁平,平面呈三角形,接木铤,铤部带一骨制鸣哨。[36]五常拉林机场清代遗址于2004年的发掘中出土3件铁镞,皆为扁刃镞,一件为平刃,一件为尖刃,另一件为分叉式内凹刃,铤部均呈圆锥状。[37]
四、结论
经过对松嫩平原地区考古学资料的梳理,以及对出土材料的分析发现,箭镞从材质上主要分为石、骨、铜、铁4种类型,由这4种材质的箭镞的出现及次序,可窥见古代松嫩平原地区箭镞的发展过程。在早期石器时代,流行束缚式的凹底石镞;到了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曾广泛流行一种带銎式的铜镞样式,但由于铜镞制作成本高,制作费工,不能大量供应战争的需要,故石镞、骨镞仍继续使用;而当铁镞在隋唐广泛采用后,本地区铁镞亦普遍采用带铤镞的样式。
(一)石镞
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双塔遗址,出土了圆底石镞,圆底石镞在下川遗址中已有发现,这一形制的石镞延续了旧石器时代石镞的形制特征。双塔遗址的圆底石镞运用压制技术通体修理,使石镞能够更好地保持流线形,最大效能发挥杀伤力。新石器时代,松嫩平原地区流行的凹底石镞更加富有地域特色,经历了前期运用石叶局部修整出叶形石镞,到后期使用小石片两面修整出三角形石镞。这一制法的革新,建立在熟练运用压制技术的基础上,是嫩江流域渔猎文化的标志性器物之一,也是松嫩平原地区早期人类使用有限的优质石料,最大化制作工具的智慧产物。
进入青铜时代,青铜工具的引入导致压制石器的衰退,但是少量的标本仍显示出其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形制特征。至早期铁器时代,本区出现了磨制的石镞,墓葬中发现了各类有铤的石镞。之后,随着铁镞的广泛应用,石镞也逐渐消失了。
(二)骨镞
骨镞以其原料易得、易于加工、质量较轻、复合工具镶嵌容易等诸多特点流行于各个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掌握了骨器的磨制工艺,这种加工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得到广泛应用。本地区发现最早的骨镞虽然是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小拉哈一期乙组遗存中,但不排除出现时代更早的可能。而在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松嫩平原地区在少量引入青铜镞和铁镞的同时,骨镞仍然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而存在,并发展出了骨铤铁镞的特殊样式。在其后的各历史时期,虽然铁镞逐渐成为箭镞质料的主流,仍有少量骨镞存在,特别是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初期,中原王朝多实行严格的盐铁控制,铁料来源困乏,因此骨质箭镞仍是生产和战争工具的重要补充。
(三)铜镞
当人类进入青铜时代以后,箭端开始安装上比石头、骨头更坚固、锋利的铜镞了。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了现存最早的铜镞,距今约4000年左右。其形状粗陋,只有扁平的圆叶形,说明它是早期箭镞。
而铜镞在松嫩平原地区最早仅见于小登科青铜时代墓葬,直到早期铁器时代,嫩江沿岸的多处遗址才大量发现了青铜箭镞。就其形制而言,松嫩平原地区广泛流行两翼和三翼的有銎镞,这可能是到达这一带的游牧部族比较习惯或偏好有管銎的镞,才使得东北地区镞的形制发生与北方其他地区不同的变化。[38]222早期铁器时代广泛流行的铜镞,到隋唐时期很快被技术更为进步的铁镞所取代。
(四)铁镞
铁镞在西汉武帝时期超过传统的青铜镞,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松嫩平原地区在早期铁器时代开始出现,并在此后迅速成为本地区箭镞质料的主流。到辽金时期,逐渐形成铁镞发展和铸造的高峰,辽金时期的箭镞在形制上已十分丰富,且品种多样式全杀伤力大。蒙元时期,由于元代对弓箭制造的管理十分严格,影响了箭镞形制的进一步发展。[39]33在各代逐步发展出多种形制和功用的铁质箭镞,一直沿用到冷兵器时代结束,箭镞也随着冷兵器一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文献]
[1]陆敬严.中国古代兵器[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2]徐元浩.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金毓紱.辽海丛书[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9.
[5]魏源.圣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戴吾三.考工记图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7]曾公亮.武经总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宋应星.天工开物[M].北京:中华书局,1959.
[9]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白城双塔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J].考古学报,2013(4):501-538.
[10]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白城靶山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1988(12):1072-1084.
[11]马利民,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滕家岗遗址三座新石器时代墓葬的清理[J].北方文物,2005(1):1-4.
[12]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李家岗新石器时代墓葬清理简报[J].北方文物,1992(2):9-12.
[13]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J].北方文物,1997(1):61-101.
[14]张忠培.肇源白金宝——嫩江下游一处青铜时代遗址的揭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5]金铸.黑龙江林甸牛尾巴岗发现青铜时代墓葬[J].北方文物,1985(4):12-13.
[16]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讷河市二克浅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墓葬[J].考古,2003(2):11-23.
[17]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讷河市库勒浅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墓地[J].考古,2006(5):15-34.
[18]张泰湘,等.黑龙江富裕县小登科出土的青铜时代遗物[J].考古,1984(2):187-174.
[19]石晓轩.后套木嘎遗址汉书二期文化墓葬的分期与墓地结构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3.
[20]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洋墓葬[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21]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泰来县佰大街遗址发掘简报[J].北方文物,2010(3):39-42.
[22]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讷河大古堆墓地發掘简报[J].文物,2009(6):4-25.
[23]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方正于家屯汉代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2009(6):26-42.
[24]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宾县庆华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8(7):592-600.
[25]吉林省博物馆文物队,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吉林大安渔场古代墓地[J].考古,1975(6):356-362.
[26]郑新城.吉林松原市后土木村发现古代墓葬[J].考古,1999(4):92-93.
[27]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五常市香水河墓地发掘简报[J].考古,2016(4):45-62.
[28]许继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富拉尔基辽墓清理简报[J].北方文物,1999(3):39-42.
[29]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前郭查干吐莫辽墓发掘[A].边疆考古研究(第4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48-379.
[30]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镇赉县黄家围子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8(2):141-156.
[31]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赵家崴子遗址发掘报告[J].北方文物,2010(2):17-22.
[32]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双城市车家城子金代城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3(2):42-50.
[33]李丹,等.吉林白城永平金代寺庙址一号房址发掘简报[A].辽金历史与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2:4-18.
[34]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克东县金代蒲峪路古城发掘[J].考古,1987(2):150-158.
[35]闫景全.黑龙江省阿城市双城村金墓群出土文物整理报告[J].北方文物,1990(2):28-41.
[36]扶余市博物馆.吉林扶余岱吉屯元墓第二次清理简报[J].文物,1996(11):69-79.
[37]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五常市拉林机场清代遗址发掘简报[J].北方文物,2015(4):48-52.
[38]石岩.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9]刘忠涛.浅析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箭镞形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2.
[责任编辑]李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