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九大主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理论新发展研究

2018-09-10张育民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张育民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新阶段的一个起点,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构建与新发展,其重要标志就是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新观点、新举措和新战略,彰显了党的十九大的主旨与精神,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这其中,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观内涵丰富,为人民群众而发展、依靠人民群众而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理论在新时代和新阶段的新发展。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O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6-0000-03

文章编号:1003-6121(2018)03-0038-0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因而具有中国特色,这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科学发展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在经受了资产阶级自由化侵蚀、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质变、世界金融危机等一系列的考验之后,仍然坚持自己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不动摇,并在这种坚持和坚守中实现了不断的发展和前进,这不仅再一次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正确性,而且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伟业昂首跨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重在一个“新”字,具有时间阶段和发展状态的双重特色意义。从时间上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经过了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歌猛进经历了近40年,中国不仅具备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条件,而且已经看到了美丽的前景,对于“分两步走”这一措施来说,这个新时代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从发展状态上来讲,我国的综合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党和政府、国家和社会、人民和军队等各方面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家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1],从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上进入了的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新阶段的一个起点,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构建与新发展,其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新观点、新举措和新战略,这对我们深刻领会十九大的主旨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深刻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认清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明确党的建设工作的新要求。[1]不难理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阶段里,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核心问题,以新的要求做好党建工作是关键问题。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是要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新的要求做好党的建设工作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2]由此可见,为人民群众而发展、依靠人民群众而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就是十九大的主旨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理论在新时代和新阶段的新发展。

一、党的十九大主旨概要

(一)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

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命题、新时代的任务、新时代的问题和新时代的理论观点与思想方法。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什么,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怎样加强党的建设等问题都做出了系统回答,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总目标、总任务、总方式、总方向、总动力等内容,并以“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加以概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运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而且结合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而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性。无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创新和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方法。

(二)进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新定位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分两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这一目标可以说是十九大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新的目标定位。那么,“分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众所周知,贫穷和落后一直是中华民族记忆中的“耻辱”和“疼痛”点,是中国在近代被列强欺侮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在思想意识和精神深处誓言必须甩掉的包袱。所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便提出了分“三步走”来实现国家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战略目标和任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难发现,十九大报告不仅秉承了这一理想和愿望,而且还把第一步走的时间提前至2035年,并把2050年第二步走的目标定位进行了提高,定位为“全面现代化”,把建设“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还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后加上了“美丽”的要求。可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定位不仅审时度势做出新的调整,而且在时间跨度和水平高度上都有了新的提升,这就使得新目标定位并非简单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层面的升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担当品质。

(三)提出了順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

要带领全国人民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顺利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目标,党和人民在各个层面的思想认识、理论体系、实践行动等等都必须符合十九大所提出的严格要求。这其中,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无疑要在自身建设方面满足更高的要求,除了标准更高、决心更大、意志更坚以外,最关键的就是路线、方针和政策必须正确。由于一切工作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多方面都必须不留空白盲点、不存在薄弱环节;而且要在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基础上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管好人才,才能发挥正确政治导向的作用。因此,党不仅要始终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还应保持鲜活的政治生命力和创造力,既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又要保证坚定的战斗意志和担当勇气,把党自身建设成为先进纯洁、人民拥护、敢于担当、不惧考验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

二、十九大主旨中的群众路线观

如果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概括为一句话,可以说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是十九大所高度强调的重要内容,所传达的意义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一)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

十九大报告是一次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总结性和设计性报告,虽然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以及党的建设等各层面的重大问题,但其核心还是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是小康社会如何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何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如何实现的问题,而这些内容的相关主体无疑是全中国人民。也就是说,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才是十九大报告的主旨思想之核心,才是党的价值精神之维系。在整个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共出现203次,“群众”一词出现了43次,可谓是出现频率都很高的词语[3],因而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主旨精神与价值取向也就成为了党的十九大的主旋律。首先,从发展定位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重点转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来,并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次,从发展要求上说,要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亦即在让人民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基础上,还要提高幸福的指数、加强幸福的保障、延续幸福的时长;再次,要不遗余力为人民谋发展,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发展为了谁”的思想理念和宗旨精神。

(二)一切发展都要依靠人民群众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十九大报告的始终。报告中提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而同时也强调指出,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表明了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发展也都要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真理,而这一真理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群众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社会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制胜法宝,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切发展要依靠群众和一切都是为了群众的联系是密切的,一方面,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不仅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也是发展过程的实践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作为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历史发展的推动者,不仅拥有庞大的社会力量,而且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历史发展的事实也一次次证明,一切正确的理论和主张都来源于人民群众,来源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过程。因此,十九大报告在指出了“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之后,又回答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要求保障人民参与政治,保证障人民依法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让人民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三)应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革命和建设过程始终坚持的方针、政策、思想和方法。十九大的主旨精神依然基于群众路线的目标导向和实践路径来体现,而且站在了一个更新的起点,确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也就是说,在新的时代,人民群众不仅需要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水平,而且需要更加广泛和更为美好的幸福生活。但是必须关注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否得到改善和保障,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发展的成果本身;如果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不能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那么,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观就偏离了应有的价值取向。所以,十九大报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实现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公平正义,要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方面不断提升和完善,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共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否则,“不仅会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4]总之,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不仅是十九大的主旨精神,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

三、十九大群众观理论的新发展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执政实践的思想方法与决策方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理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党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工作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凝结着党的集体智慧并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之中。党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在跨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党的群众路线观同样取得了新的发展,并始终保持着它的时代性、先进性和生命活力。纵观十九大的主旨精神,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观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所以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一直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能强国富民,才能稳定社会、稳固党的執政地位,才能实现党的宗旨目标。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哪里,都不能够脱离人民群众而存在。因此党的十九大着重强调了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一切发展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要在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坚决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原则。群众路线一直是党的工作路线和实践原则,但十九大报告中所体现的群众路线在理论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十九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的奋斗目标,这就从利益主体上提高了人民的地位;另一方面,十九大将人民作为创造历史伟业的根本力量,这又在力量主体上提高了人民的地位,因而在总体上提高了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观。

(二)十九大制定的“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强化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

古人云: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这就是说,治国的根本方式还在于使国民生活富裕。民生问题是治国的根本问题,也是古代先贤们早已认识透彻的真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变得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和更可持续,正是民生思想的体现。任何国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民生问题,而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执政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把民生问题放在最核心的位置上,也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才能把民生问题提高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解决。究其原因,还在于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当家做主,才能被置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也才能将人民群众的主体利益进一步强化和突出——这也是党的群众观理论在新时代的又一次飞跃。“民生三感”是建立在物质与精神生活得到相应满足的基础之上的,由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发生了转化,已然超越了物质层面的标准,因而新时代的民生目标也就随之而提高,党的民生思想与理论同时随之而升华。[6]不仅如此,十九大报告还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统一起来,并使之“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和更可持续”,这就给予了每个人以更多的平等、公正与尊严,从而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权益不会受到一丝一毫的侵害与损失,这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没有达到过的。

(三)十九大要求的以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发展方式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一,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的核心地位被予以了最充分的重视和肯定,不仅表现在主体利益的关顾和主体地位的尊重上,还表现在主体力量的发挥上。社会主义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积极参与治理和发展的积极性,激发出人民潜在的、无限的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有希望。为此,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的要求,进一步强调党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能力。[8]可见,党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历史创造力和前进推动力的作用与发挥,而党的十九大也再一次深化了对这一真理的认识:党的力量就是对群众的组织力,人民群众是党最稳固的执政基础,和党之间是生死存亡的关系。因此,十九大提出必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以制度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实施,使人民成为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真正主人。十九大对人民主体力量的强调,再次为党的群众观理论增添了新的内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辛鸣.党的十九大的思想精髓与核心要义[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208/c162854-29694118.html.

[2]罗来军.十九大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EB/OL].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eory/2017-11/07/content_41855348.htm.

[3]刘靖北.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EB/OL].https://www.sogou.com/link?url=DOb0bgH2eKg7Sf-koBXrEidQRoztLvNXZQZTrQ6K7BhdHmShZo9z10fCrPfptFFE0ztd7q5nl6o.

[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二)[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214/15/7499155_713042144.shtml.

[5]人民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核心[EB/OL].http://economy.gmw.cn/2017-10/21/content_26562130.htm.

[6]商旸.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增强[EB/OL].http://life.china.com.cn/2017-11/09/content_31003.html.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全方位的“新”[EB/OL].http://theory.gmw.cn/2018-01/21/content_27403157.htm.

[8]怎样理解十九大报告首提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EB/OL].http://www.taiwan.cn/lilunpindao/lists/201711/t20171106_11862976.htm.

[9]陈加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四维解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7-23.

[10]董朝霞,甄学涛.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经验及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7-11.

[11]侯震.新时代践行党的宗旨观路径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24-28.

[12]陈婷.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4+10.

[13]王刚,胡建东.论毛泽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46-53+67.

[责任编辑]王立国

猜你喜欢

党的十九大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美丽”力量
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个“新”字贯始终
准确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
新发展理念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