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吃”字义项分布情况及其解释
2018-09-10文马虹李仕春
文马虹 李仕春
[摘 要]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穷尽性地分析了30050条共计150万字的“吃”字语料。在《现汉》已有8个义项的基础上,又发现“吃”的4个新义项,即:“用餐,饮食”;“在出售食物的地方吃饭”;“理解,领悟”;“一个物体进入另一物体”。随后,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吃”义项衍生原因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吃”;平衡语料库;新义项;框架语义学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8)03-0117-05
《现代汉语词典》[1](本文简称《现汉》)是中国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的中型语文词典,尽管先后进行了7次修订,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释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近年来,不少学者对《现汉》常用词的释义进行了献疑和补充,如柴湘露《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下肢动作义场代表词义项分布研究》[2];史梁樱《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口部动作义场分布研究》[3];李晓倩、李仕春《语料库视野下现代汉语“鸡”的义项分布研究》[4]112-114,等等。上述研究对中国词典编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本文论述的重点是对“吃”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描写,并对其义项的成因加以解释。
一、现代汉语“吃”字义项分布情况的描写
本文按照李仕春(2016)介绍下载和标注语料的方法[5]103-109,建立了共计30050条约150万字“吃”字平衡语料库(1),通过对“吃”的义项进行穷尽性的标注和分析,得出“吃”在现代汉语中的8个已有义项和4个新义项的分布情况,主要介绍如下。
(一)《现汉》中“吃”已有义项分布情况
1.动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
共有20076条含有此义项,约占“吃”字所建语料总数的66.81%。例如:
(1)“正好,走你们的!一点钟准时吃饭,别晚了!”温都太太把狗交给马威,轻轻的吻了狗耳朵一下。(老舍《二马》)
(2)这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博士告诫福建股民:从事股票这个行当应当凭智慧吃饭,切忌经验至上、感情用事和乡土观念。(1994年报刊精选)
2.动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
此义项共有725条语料,使用频率是 2.41%。例如:
(3)现代公司的78名高级工程师原来或退休在家哄孙子,或在国有单位吃“大锅饭”,或有成果而得不到推广应用。(1994年报刊精选)
(4)如此多而附带的“阵痛”这般小,那么与其让那些扭亏无望的企业坐吃山空,倒不如促使它们走兼并联合之路,以图共存共荣。(1994年报刊精选)
3.动吸收(液体)
此义项共有32条语料,使用频率是0.11%。例如:
(5)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当代报刊)
(6)又拿起笔来,歪着脖,先在吃墨纸上画了几个小苹果,然后又用中指轻轻的弹笔管儿,一滴一滴的墨水慢慢的把画的小苹果都阴过去;又把笔插在墨水瓶儿里;低着头看自己的胖手;掏出小刀修了修指甲。(《二马》老舍)
4.动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
此义项共有363条语料,使用频率是1.21%。例如:
(7)其实,和古代两种文化相碰一个吃掉一个的同化不一样,这次中西文化的相碰、冲突和汇融,是一种双向交流。(《读书》)
(8)我国建筑、机电等行业根本不可能将2000多万吨钢材全部吃掉。(当代报刊)
5.动承受;禁受
此义项共有1341条语料,使用频率是4.47%。例如:
(9)夏天在太阳底下练,冬天在冰天雪地中练。孩子们都非常能吃苦。他们不仅练声、练唱、还练钢琴、练多种外语。(1994年报刊精选)
(10)偏偏有施工单位拖延工期,倒把业主送上被告席的事情发生,让业主吃尽了不实行监理制的苦头。(1994年报刊精选)
6.动受;挨
此义项共有3676条语料,使用频率是12.23%。例如:
(11)赚的钱心里总是不踏实,有一天当事人认真起来告到法院,是要吃官司的。(1994年报刊精选)
(12)当人民大众的“傻子”,世界是靠“傻子”去推动的,因为聪明人怕吃亏,想来又想去,终究什么事情也做不成……。(1994年报刊精选)
7.动耗费
此义项共有1341条语料,使用频率是4.47%。例如:
(13)常常在谈判桌上争论不休,青松人为地扩大内销比重,也常常要十分吃力地同日方进行交涉。(1994年报刊精选)
(14)我们为此确实有点担心,不少好心的朋友也劝我们别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傻事。(《人民日报》1995年10月份)
8.介被(多见于早期白话)
在所建“吃”字语料库中有0条。《现汉》和语料库中也没有发现对应的复字词。
(二)通过语料库分析发现“吃”字新义项分布情況
通过对所建“吃”字语料库语料的分析,发现还有2290条约占7.62%的“吃”字语料无法用《现汉》中已有的8个义项加以解释,由此,还可以为“吃”设立以下4个新义项:
9.动用餐,饮食
在所建“吃”语料库中共有1917条,约占语料总数的6.38%。例如:
(15)钞票又比别人的多值几文吗?你去跟他说:新加坡的蒙娜正在等他去吃消夜呢!”(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10.动在出售食物的地方吃饭
在所建“吃”字语料库中共有102条,使用频率是0.34%。例如:
(16)一位厨师,原来的3人就做他的副手,据说,那位厨师是戴笠在上海吃馆子时认识的四川人,手艺一流。(《作家文摘》1994)
11.动理解,领悟
在所建“吃”字语料库中共有151条,使用频率是0.5%。例如:
(17)这需要长期一点点积累,至于做题,个人觉得能够把真题做2遍吃透就可以,大没有必要做大量的模拟题。(当代网络语料)
(18)写作中常有些小关节疑点吃不太准。那个时代的风俗习惯恰好是金受申的强项。金受申是个活字典。(当代报刊)
12.动一个物体进入另一物体(2)
在所建“吃”字语料库中共120条,使用频率是0.4%。例如:
(19)因为不预备经过什么长江大湖,所以吃水很浅,船底阔而平。除了船头是露天以外,分做头舱中舱和艄篷三部。(叶圣陶《三种船》)
(20)第一枚地冲出发射管,奔向900米外的敌船。第一枚击中了吃船线的正下方;第二枚钻入船内的游泳池爆炸。(当代网络语料)
二、关于现代汉语“吃”字义项分布情况的解释
“使用率越高的词,语法语义灵活性就越高,其特性就越容易发生变化 。”[6]25“吃”在《现代汉语频率词典》[7]1301中排217位,可见,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词义也就容易发生变化,产生多个义项。“多义词义项的产生是一种很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既有主体、客体,也有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词义引申理论并不能完全涵盖这种语言现象,只有把词义的产生建立在具有多维度特征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对多义词义项进行合理解释”[8]。因此,本文主要运用框架语义学中的场景理论和论元结构理论来解释“吃”字义项的成因。
(一)基于场景理论的解释
用场景理论解释义项衍生途径的第一步就是还原场景。针对“吃”这个动作,主要可分四步来完成:
第一步,把食物放入口腔。人把食物放进嘴里,就像一个物体进入另一个物体,因此,“吃”就有了新义项中第4项“一个物体进入另一个物体”的意思,例如:吃刀、吃水。
第二步,咀嚼吞咽。当食物进入口中后,被咀嚼吞咽,于是就有了“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义项,例如:“吃面包”“吃酒”“吃烟”。
第三步,消化。食物被吞咽到胃部后进行消化,在消化过程中,食物不断被分解损耗,因此就有了“消耗”义。“在实体隐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会不自觉地以具体的事物思考、经历、谈论抽象的事物,使其具有具体事物的特征。”[9]105具体食物的损耗与抽象的精力、力气的损耗相似,如“吃力”“吃重”,因此可得到新义项抽象义的“消耗”。“转喻就是通过同一概念结构中不同成分的视角化形成一词多义的”[10]14-17,“它给人以邻近之感,容易产生邻近联想,通过转喻认知模式,产生一词多义”[11]91-94。食物不断被损耗、消耗的过程其实就是食物消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产生的最终结果就是食物被消灭。由具体食物的消灭可以投射到事物在其它领域中被消灭,如“吃棋子”“吃掉敌人”等,也由此产生了义项“消灭”义。
第四步,吸收。当食物在胃里消化后,食物的营养会被吸收。比如,在“吃透文件”“吃准精神”的语料中,并不是说真的吃文件、吃精神,而是指要领会文件的内容或文件的精神要领。这与“食物的营养被胃吸收”的过程相似,因此产生了新义项“理解,领悟”。基于场景理论考察“吃”的词义衍生,主要可由4个场景加以还原。(见表1)
(二)基于论元结构理论的解释
“框架语义学不仅注重把人类的认知因素、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整合为词义衍生的场景,也注重从语境角度探讨词义是怎样在语言内部和外部等诸多因素的互动关系中产生的。”[8]但是,场景理论并不能解释“吃”的所有义项,我们可以借助论元结构理论[12]10-22来解释“吃”的其他义项。“使用频率越高的动词论元结构越不稳定。[6]21”“吃”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因此,它的搭配对象具有多种论元角色。具体分析如下:
1.核心论元变化产生的义项
“吃”的核心论元包括主体论元和客体论元,主体论元有“施事”,客体论元有“受事”。在义项②“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中,如“吃苹果”“吃面包”除此以外,如果在具体语境中强调施事(主体论元),则产生⑤“承受,禁受”义,如“吃得消”“吃不住”;如果强调与事(客体论元),则产生⑥“受、挨”义,如“吃耳光”“吃官司”。如果义项⑥再进一步虚化(实词义虚化为虚词义),就产生义项⑧“介词:被”,如“吃人欺负”“吃人耻笑”。
“吃巧克力”等,施事是“人”,受事是可以被咀嚼吞咽的食物。当施事不变,受事变化时,如“吃宵夜”“吃酒席”,这时,施事是“人”,受事“宵夜”“酒席”不是具体的食物,不能被咀嚼吞咽,因此产生新义项⑨“用餐、饮食”;当施事变为事物、受事变成除能被喝以外的液体时,如“吃墨水”,这时,施事为“纸张”、受事为“墨水”,因此产生③“吸收”义,即“纸张吸收墨水”。
2.外围论元变化产生的义项
当“吃”的搭配对象为外围论元时,“吃”的论元角色可以为“处所”,如“吃馆子”“吃食堂”,这时所指的,不是真的把地点“馆子”和“食堂”吃了,而是吃馆子、食堂里出售的食物,强调吃食物所在的处所,因此产生新义项⑩“在出售食物的某个地方吃饭”。同理,当“吃”的搭配对象为凭借论元时,吃的论元角色可以为“条件”,如“吃老本”“吃父母”,这里的宾语“老本”和“父母”就是“吃”这个动作凭借的条件,即“靠老本来吃”“靠父母来吃”,因此有义项②“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见表2)
三、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穷尽性地分析了30050条共计150万字的“吃”字语料,在《现汉》已有8个义项的基础上,又发现了“吃”的4个新义项,即:“用餐,饮食”;“在出售食物的地方吃饭”;“理解,领悟”;“一个物体进入另一物体”。随后,又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吃”义项衍生原因进行了解释。根据上文的研究,把“吃”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按照使用频率排列如下:①动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包括吸、喝)。②动受;挨。③动用餐,饮食。④动承受;禁受。⑤动耗费。⑥动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⑦动消灭(多用于军事、棋戏)。⑧动理解,领悟。⑨动一个物体进入另一物体。⑩动在出售食物的地方吃饭。B11动吸收(液体)。B12介词,被(多见于早期白话)。
[注释]
(1)本文所建“吃”字语料库包括“吃1”“吃2”和“吃3”.“吃2”名口吃,在“吃”字所建语料库中共73条,使用频率是0.24%;“吃3”拟声词,在所建“吃”字语料库中共129条,使用频率是0.43%.本文着重分析动词“吃1”的义项.
(2)该义项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收录,故而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纂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柴湘露.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下肢动作义场代表词义项分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6:6.
[3]史梁樱.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口部动作义场分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5:6.
[4]李晓倩,李仕春.语料库视野下现代汉语“鸡”的义项分布研究[J].安阳師范学院学报,2017(6):112-114.
[5]李仕春.语料库视野下现代汉语“黄”字的义项分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6(5):103-109.
[6]陶红印.从“吃”看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特征[J].语言研究,2000(3):21-25.
[7]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现代汉语频率词典[Z].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8]李仕春,艾红娟.框架语义学视阈下的词义衍生研究——以多义词“看”为例.(未刊稿)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10]章宜华.多义性形成的认知机制与词典义项的处理——兼谈多义词的语义理据及词典义项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3):14-17.
[11]张志毅,张庆云.理论词典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5.
[12]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2002(3):10-22.
[责任编辑]李献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