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与河北省农村金融创新①
2018-09-10黄影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举措,为市场经济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资金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确立了农村金融发展的地位。“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有效推动了普惠金融体系发展,对改革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对河北省农村金融现状的简述与分析,重点就其与“互联网+”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互联网+” 农村金融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a)-048-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互联网+”的浪潮蜂拥而至。“互联网+农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和农村金融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和传统农村金融行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有助于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于农村金融发展之中,有效提升生产力。一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河北省农村金融市场表现出了金融抑制的特征,有关投融资方面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而产生于市场化、信息化经济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附带了一些轻应用、碎片化理财的属性,进一步拓展了农村融资渠道,为资金、资源的流通配置提供了良好支持。
1 河北省农村金融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知名的农业生产大国之一,农村地区覆盖范围广,集聚着大量人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单就河北省而言,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农民致富依赖的首要因素是资金,占所有因素比重的60%以上。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户资金缺口严重,进一步扩大了金融服务需求。事实上,包括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在内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困难较高,普遍存在农户求贷无门的现象,难以支持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模式优势凸显,并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竞争力,如阿里、京东等,其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P2P平台共建完善的农村金融生态,未来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以当下的信息化科技环境来看,“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态很容易复制,各经营主体间的竞争核心在于底层风控体系,然而在目前的农村市场,很多农户缺乏信用记录,为其发展设置了屏障。由此衍生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坏账率,加之政策监管不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北省农村金融发展。
2 “互联网+”与河北省农村金融创新策略
在信息化科技环境下,“互联网+”概念的产生,对社会各领域创新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提升了服务速率及质量。面对河北省农村金融现状,“互联网+”模式的引用至关重要,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互联网+”与河北省农村金融创新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加大基础建设
“互联网+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是一项体系化实施工程,对外界支撑环境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在信息互联背景下,网络已然成为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并催生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事实上,相比于传统金融网点设立,电话、网络渠道的信息疏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其先天性优势有目共睹,大大缓解了农村金融排斥压力。与此同时,还需重视合理搭建金融网点,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建设,降低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采取鼓励政策与强制力度双管齐下,引导农户参与金融活动,并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服务辐射范围,加大农村地区服务网点建设,有机地将需与求结合起来,建立双方良好的互信关系,继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另外,对于广大农村居民而言,互联网依然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其特性及功能的了解尚有不足,一定程度上与农村落后的通讯环境相关。对此,电信部门应逐步加大农村网络铺设工作,提高网络应用普及率,使更多民众感受信息化的便捷。此外,还需加强农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宣传,改革其传统观念,消除他们心理上的疑虑和排斥。
2.2 引导错位竞争
从客观维度上讲,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各有优势,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独占农村金融市场,完全释放其需求。由于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传统金融在农村地区有着强大的市场基础,用户数量占据较大比例,得到了农户的普遍认可。但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服务效率快,需求匹配更加合理。另外,传统金融强调金融产品或服务从产生到客户端需经历一系列环节,包括基础设施、产品、平台、通信、渠道、介质和场景等,在做产品时更多地考虑质押物、期限、价格等因素,因而所耗费的时间长,所需审查流程复杂,造成了一定的贷款难度。而互联网金融着重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其产品服务的根本出发点是客户需求,在具体的场景中嵌入某种产品或服务。因此,新一期的“互联网+”河北省农村金融创新,应着重两种不同金融服务模式的融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致力于打造农村金融新生态,最终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真正服务于经济发展,为广大农户谋福利,长此以往,势必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和依赖。
2.3 创新商业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环境下,参与主体的自由性高度膨胀,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创新成为了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事实证明,“互联网+”产业融合后的金融化已然成为普遍趋势。以当前的河北省农村金融产业发展而言,其正在朝着“互联网+产业+金融”的方向变革,与此同时,农业相关产业正基于此平台寻求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并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通过资金、资源的整合配置来推动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另从金融端解读,亦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服务,进一步整合产业沉淀的资金流,有助于集中解决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困难问题。而立足于产业端的视角,“互联网+”概念的应用和实施,有效聚合了产业发展相关的业务、员工、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等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因此,“互联网+”河北省农村金融创新,应立足于产业发展需求,注重资金、资源的双向整合,紧密关注农户根本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2.4 提升监管力度
如上分析,在农村金融领域,其发展的基本支撑体现为征信体系建设,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根据发达国家的既往经验,征信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有机构成,在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金融机构会根据征信机构出示的权威报告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同时关联到其他方面的社会活动,如消费、就业等。“互联网+”河北省农村金融创新,必须要重视征信体系建设与完善,为后续服务提供引导支持。基于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本质是资金有效分配,在此过程中风控是核心环节。未来,随着“互联网+农村金融”的推广发展,大量数据信息急剧,进一步加大了所面临的风险,以此传统风险控制与互联网风险控制的有效结合,将成为该行业发展的热点。在此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规范政策体系建设,确保用户电子资料、网络行为、痕迹等信息的法律地位,以立法的形式,保障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合法性,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传统金融风险控制与互联网新型风险的控制,强调优势互补、双向渗透、互相改变。
3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农村金融”创新十分重要和必要,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农村金融”势必会成为一种新生潮流。为此,笔者希望学术界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创新举措。
参考文献
[1] 郭志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会计核算创新思路及保障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9).
[2] 周炜.“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与创新[J].金融经济,2017(06).
[3] 樊桂岭.“互联网+”时代的农村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时代金融,2016(32).
[4] 刘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创新[J].商, 2016(29).
①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名称:河北省新常态下农村金融创新研究(201703020213)。
作者简介:黄影(198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博士在读,保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金融学、经济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