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绿色金融工具发展现状、问题及国际借鉴

2018-09-10倪紫越

中国商论 2018年7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倪紫越

摘 要: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产品等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发达国家发展绿色金融起步较早,有着先进的经验。本文以中国绿色金融最新实践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绿色金融工具发展中的问题,得出我国应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建立碳市场定价机制、完善资本市场环境、完善中国绿色金融标准并推动其国际化。

关键词: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工具 发展现状 国际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a)-034-04

绿色金融是以生态环境利益为重的创新 型金融模式,募集资金流向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等绿色项目,从而实现环境改善和资源高效利用等目标。G20杭州峰会各国对发展绿色金融达成了一致共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在许多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快速的进展。继2016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绿债市场,2017年中国绿色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互联网绿色金融工具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但是我国在绿色金融工具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完善,发达国家通过运用绿色金融工具及其相关体制机制,促进了本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可从国外绿色金融工具的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动国内绿色金融市场的规范、创新和发展。

1 中国绿色金融工具发展现状

1.1 绿色信贷规模持续增长,绿色证券、绿色基金取得长足发展

绿色信贷是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主要融资工具,2017年绿色信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末,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000亿元,增长率超过300%。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6月末,我国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2万亿元,同比上涨12.9%,在各项贷款总余额中占比近10%[1]。

绿色债券是将募集的资金投向特定绿色项目的债券。我国的绿色债券包括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和绿色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绿色熊猫债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根据CBI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新增发行规模同比上涨9.4%。

绿色基金的数量大幅增长。近年来,中国绿色发展基金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17年12月,中国地方政府发起和参与发起了50只绿色基金,社会资本发起了200多只绿色基金。

1.2 碳交易市场迅速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通过设定一个适度从紧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和交易配额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对企业来说,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减排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对社会来说,有助于推动降低减排成本、发展绿色经济。我国碳市场试点工作从2011年启动,在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深圳在2013年~2015年试点期间,充分证明了市场机制能激发企业推动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潜力。从2013年6月开市至2017年11月,7个省市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46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2017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标志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统一。

1.3 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涌现

(1)互联网绿色金融工具展露头角。中国“十三五”时期是互联网与生态金融深度融合的起步期,互联网将为绿色金融实现信息整合、管控、征信等功能[2]。互联网绿色金融工具是以互联网金融公司为平台进行低碳项目众筹或融资租赁的融资工具。2014年国内光伏电力行业与互联网金融首次合作,通过众筹方式开发了全球首个兆瓦级分布式太阳能电站项目。2015年推出了首个互联网实物融资租赁的金融产品“绿能宝”,2016年1月“绿能宝”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2)碳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尤其是碳衍生工具不断丰富,如表1所示。

1.4 绿色债券政策标准不断完善

第一,信息披露标准不断完善。从2015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交易商协会先后公布了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标准,要求发行人按年度或半年度披露募集资金使用、项目进展、环境效益等情况。另外,银监会发布的《绿色信贷指引》要求国有和商业银行在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年度绿色信贷规模等情况,有些银行还要求披露当年通过绿色信贷投放所实现的节能减排环境绩效[3]。第二,绿色金融标准不断完善。2017年6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明确了我国金融市场标准化建设的工作目標和推进路径,“绿色金融标准化工程”被列为重点工程。

2 中国绿色金融工具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体制机制不健全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相关政策机制没有跟上绿色金融市场的需要,与绿色金融工具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可以促进绿色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如表2所示。

2.2 绿色金融工具标准不完善

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工具只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标准,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的标准还未形成。总体来看,依然存在重要标准缺失、标准之间缺乏统一和衔接、科学性有待加强等问题。

一是绿色债券,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和国家发改委印发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明确了绿色债券的范围,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布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对绿债认证机提出了具体要求、提高了市场的规范性。但是人民银行和发改委的两个标准存在项目范围不一致的问题,发改委支持的核电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等,人民银行并没有纳入。另外,监管口径的差异会引发监管套利的行为,如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漂绿”“染绿”行为。

二是绿色信贷,中国银监会《绿色信贷统计制度》是对绿色金融业务信息披露的标准。但是我国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的标准有冲突,导致绿色信贷资产不能对接到绿色债券发行所需的资产池,因此要重新对基础资产进行梳理和认定,增加了业务管理的难度和成本[4]。

2.3 碳市场议价能力弱

2017年中国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减排量,是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CERs(经核准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最大的供给方,并没有碳市场定价和议价的能力。一是因为碳定价受全球碳排放实际量、欧盟配额数量、碳市场标准、交易成本的影响。另外,CDM项目的审批签发需要评级机构、咨询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协助,但国内专业机构服务水平欠缺;同时国内企业缺乏CDM项目经验,在项目谈判中议价能力弱[5]。

2.4 绿色金融工具的资本市场环境尚未成熟

第一,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环境信息披露的范围和质量不符合要求。我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联通机制和共享平台。比如,金融机构在对绿色信贷授信时,需参考企业披露的环保信息,但部分企业对环境信息不披露或披露不足、甚至披露虚假信息,就会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

第二,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表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内生动力不足,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度不高以及社会公众对绿色金融的参与度不高。中国绿色金融“自上而下”,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由于激励支持不够,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前期投入高、风险大,不能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从而不能发挥市场价格机制和提高效率的作用。

3 中国发展绿色金融工具的国际借鉴及建议

3.1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国外在绿色金融的起步早,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也领先于中国,尤其是欧洲在绿色金融体制机制相对完善,国外的优秀经验对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具有指导意义,如表3所示。

3.2 完善中国绿色金融标准并促进其国际化

绿色金融标准狭义上包括绿色金融属性标准、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广义上还包括绿色金融信息披露标准、绿色金融评级标准、绿色金融监管标准、绿色金融认证标准、绿色金融业务管理标准等。中国目前现有的绿色金融标准仅仅局限于属性认定和部分金融产品,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如表4所示。

我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上的绿色金融标准不一致,不利于我国绿色债券走向世界,因此需要构建全球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全球环境治理和金融治理需要中国智慧,需要中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建设,更需要全球性的规则。推动中国绿色金融标准国际化,有助于中国发挥在全球治理中的引领者作用、有助于提升中国在绿色金融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有利于抢占绿色金融市场先机。“得标准者得天下”,把握了绿色金融标准制定的主动权,就把握了产业竞争的命脉[9]。随着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实践经验的形成,“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也使中国有实力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3.3 建立碳市场定价机制

第一,建立碳定价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发展碳排放权等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环境产权交易市场透明度高、公开、公平、交易者多,有助于通过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价格,形成公正的价格[10]。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初步形成了排放权价格机制,同时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积累了丰富经验。第二,加强与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国内外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第三,组织国内专业机构和企业人员培训学习国外经验,增强专业机构服务于绿色金融的能力,增强企业在绿色项目的谈判能力。

3.4 完善资本市场环境

第一,政府需要运用激励机制扩大市场参与主体,调动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解决市场参与主体由于绿色金融产品收益低、风险高、投资回报期长带来的动力不足的问题。

第二,加强信息披露机制可以改善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解决由于资本市场弱有效性带来的资本市场价格扭曲绿色金融产品价值的问题,使资本市场的价格反映所有公开可得的信息;加强评估和评级机制可以向投资者披露更多与企业和项目有关的信息,有利于投资者对绿色金融产品形成合理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的定价。

4 结语

继2016年中国绿色金融开元之年以来,中国绿色金融领域迅速发展,但与国外相比中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相关政策标准还不完善,资本市场环境尚不成熟,绿色金融工具的发展还存在着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积极性不高、碳市场议价能力弱等问题。通过对国外发展绿色金融经验的分析,以我国绿色金融最新实践为基础,提出了绿色金融工具发展的建议,比如为了在新一轮的全球治理中赢得更多话语权,提出了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依托“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下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细化的工作,如从绿色金融试点地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可向全国推广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兴业研究.2017年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综览[EB/OL].http:// baijiahao.baidu.com/s?id=1579956644684485446&wfr=spi der&for=pc.

[2] 钱海利.互联网与绿色金融结合呈十大趋势[N].中华工商时报,2017-06-07.

[3] 刘翌,汤维祺,鲁政委.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发展现状及建议[EB/OL].http://www.sohu.com/a/192356069_820796.

[4] 劉翌,鲁政委.六大瓶颈制约我国绿色金融落地[N].证券日报, 2017-09-23.

[5]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39).

[6] 郭沛源.21世纪的信托责任:把绿色金融从情怀变律例[EB/OL]. http://finance.huanqiu.com/roll//9209606.html,2016—07—22.

[7] 马骏解读成都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公报 用绿色金融支持环境可持续前提下的全球[EB/OL].http://finance.sina. com.cn/roll//doc-ifxuhukv7463951.shtml,2016-07-26.

[8] 樊明太.建立绿色金融评估机制[J].中国金融,2016(24).

[9]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报告:中国绿色金融标准的国际化路径(下)[EB/OL].https://mp.weixin. qq.com/s/2it5pgOCk-6Eh909IZfS9Q.

[10] 温军,史耀波.构建完善的环境产权交易市场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J].学术界,2011(8).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