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018-09-08翟银建刘雪梅刘磊沈学怀张丹俊
翟银建 刘雪梅 刘磊 沈学怀张丹俊
(1,安徽省阜南县畜牧兽医局 236300;2,安徽省霍邱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237400;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230031)
鸡白痢沙门菌作为宿主特异性致病菌,对各品种鸡均有易感性,20日龄以内雏鸡感染后以拉白痢、糊肛为特征,发病死亡率较高,3周龄后发病逐渐减少,但存活的鸡也呈慢性经过,终身带菌,并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1]。当前,很多西方国家通过多年净化,已经鲜有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病例报告[2],但在我国仍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之一,影响养鸡业的健康发展[3],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对种鸡群鸡白痢进行净化,建立净化种鸡群是彻底消除鸡白痢危害的有效途径[4]。开展安徽地区鸡群中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摸清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现状,为本地区制定鸡白痢综合防控措施和推动种鸡群鸡白痢净化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6~2017 年送检和现场采集18家养鸡场共计1472份血清样品。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凝集抗原与阴阳性血清购自北京中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20160310)。
1.2 方法
1.2.1 血清来源鸡场基本情况调查
对血清来源鸡场的鸡场规模、饲养方式、品种及部分鸡场生物安全措施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净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生物安全措施的定义,隔离消毒措施分为严格、一般、不严格和无4个等级;免疫接种分为科学、一般和不科学3个等级;带鸡消毒分为经常 (每周1~2次)、一般 (每1~2周1次)、偶尔 (3~4周1次)和无4个等级;病死鸡无害化处理措施分为有和无2个等级。鸡白痢净化措施分为有和无2个等级。
1.2.2 血清鸡白痢抗体检测方法
鸡白痢血清抗体检测与判定按照标准SN/T 1222-2003《鸡白痢抗体检测方法全血平板凝集试验》执行。
2 结果
2.1 不同规模鸡场鸡白痢血清检测结果
由表1可知,经平板凝集试验测定,1472份血清中376份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5.54%,其中,规模养鸡场的平均阳性率是27.64%,中小型养鸡场和小农户饲养鸡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7.52%和54.62%。检测结果显示,鸡白痢沙门氏菌无论是在规模鸡场、中小型鸡场及小农户的鸡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小农户鸡群的血清抗体阳性最高,其次是规模鸡场和中小规模鸡场。本试验中规模鸡场的鸡白痢阳性率高于中小规模鸡场,可能与所采样的几家规模鸡场地面平养有关。
2.2 不同饲养方式下鸡群鸡白痢血清检测结果
由表2可知,3种饲养方式中,散养模式鸡感染鸡白痢的阳性率为54.62%,明显高于笼养和平养方式,平养和笼养方式分别为23.96%和18.09%,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鸡群鸡白痢感染存在显著影响,这可能与平养和散养方式下鸡群更容易接触到粪便、垫料等污染物,并且不易消毒有关。
表1 不同规模鸡场鸡白痢血清检测结果
表2 不同饲养方式下鸡群鸡白痢血清检测结果
2.3 不同品种鸡群鸡白痢血清检测结果
如表3所示,不同品种鸡群鸡白痢沙门氏菌的阳性率有明显差异,其中三黄鸡的阳性率最高达到63.33%,个别鸡场的阳性率甚至高达90%,其次是黄山黑鸡,血清阳性率为47.14%;阳性率最低的是AA肉鸡和淮南麻黄鸡阳性率均为10.00%。总体而言,地方品种鸡的抗体阳性率高于成熟的商品化品种鸡,但这也与鸡场本身的生物安全和采取的净化措施有关。
2.4 部分养鸡场生物安全和净化措施情况调查
如表4所示,鸡场生物安全措施是否严格及是否采取鸡白痢净化措施对鸡群鸡白痢血清抗体阳性率存在显著影响。鸡场隔离消毒、疫苗免疫、带鸡消毒和病死鸡无害化处理等均是鸡场生物安全措施的关键点,凡是在生物安全措施执行严格的鸡场,鸡白痢血清抗体阳性率均较低,其中隔离消毒和带鸡消毒可减少环境中沙门氏菌的载量,阻断其水平传播途径,特别是对环境易控制的笼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鸡白痢的净化是通过检测血清抗体及时淘汰阳性鸡,同时配合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在调查的12家养鸡场中,仅有2家开展鸡白痢净化,其阳性分别为0%和3.33%,显著低于未净化的鸡场,说明鸡白痢净化效果明显,同时生物安全措施也发挥重要作用,在进行鸡白痢沙门氏菌净化的鸡场对环境和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更加严格,这也是保证净化效果的基础。
表3 不同品种鸡群鸡白痢血清检测结果
表4 部分鸡场生物安全措施及净化情况调查
3 讨论
鸡白痢沙门氏菌对各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鸡均有易感性,雏鸡感染后的发病死亡率较高,成年鸡群呈现隐形感染,并可通过水平和垂直两种途径传播[5]。近年来,关于国内不同地区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养殖条件下鸡群中均有鸡白痢血清抗体阳性结果,反映出国内鸡群中普遍存在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6-9]。本调查对安徽地区18家养鸡场共计1472份血清样品进行鸡白痢抗体检测,其中376份为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5.54%,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氏菌在安徽地区鸡群中的感染较为普遍,并且阳性率较高,对安徽地区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存在潜在威胁。
鸡群中鸡白痢感染情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是鸡群的生存环境和饮食的影响[10]。本调查对样品来源的鸡场规模、饲养方式、品种和部分鸡场生物安全措施和净化措施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农户饲养的鸡群中鸡白痢抗体血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大规模和中小规模的鸡场;散养方式下鸡群的鸡白痢阳性率最高,其次是平养和笼养方式;地方品种鸡的抗体阳性率高于成熟的商品化品种鸡,无论是不同的养殖规模、饲养方式或是品种间的阳性率差异,最终仍要归结于鸡场生物安全控制和采取的鸡白痢净化措施。易于控制的饲养环境、采取科学生物安全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等都可显著减低鸡白痢沙门氏菌在环境中存活的可能,减少水平传播的威胁。
鸡白痢沙门氏菌是细胞内寄生菌,鸡群发病时可以使用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效果,但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细菌造成隐性感染,其不仅间歇性的向环境中排菌,还可以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给后代,也可能向外排菌污染环境[3],鸡群中鸡白痢沙门氏菌阳性鸡的淘汰净化一方面及时淘汰带菌鸡只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保证种蛋健康,阻断垂直传播途径,是彻底消除鸡白痢的有效手段[11]。本调查中有2家鸡场进行了鸡白痢沙门氏菌净化,并结合科学的生物安全措施,有效降低了鸡群中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率和血清抗体阳性率。
4 小结
综上所述,安徽地区鸡群中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较为普遍,血清抗体的阳性率较高,减少鸡群中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一是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做好生物安全工作。二是进行种鸡鸡白痢净化,保证种蛋健康。从源头上消除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通过对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安徽地区鸡群中鸡白痢感染现状有了较为客观的了解,为制定鸡白痢综合防控措施和推动种鸡群鸡白痢净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