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要重视教者的熏陶感染作用

2018-09-06于艳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熏陶语文课程德育

于艳清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从课程广度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从课程深度来看,或赏心悦目,或回味无穷,或动人心魄,或刻骨铭心;从课程效度看,可提升道德境界,可培养审美情趣,可启迪人生智慧,可丰富文化底蕴。

所以,我认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就必须强化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如何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呢?从教者自身来看,关键有两点:

首先,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

小学语文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要强化德育功能,必须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这是语文教学德育到位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使受教育者处于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情境中,自然地接受教育,而不是靠繁琐的说教。环境、气氛、教材、教师的风格等等都是诱因,但主导的是教育者对学生的爱和正确的道德情感的示范。

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必须真诚地爱学生。老师是课本和学生心灵共振的传递者。教师要学生动情,首先自己进入课文,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富有情感的教学。教师不是演员却胜似演员。你可能语音不太准,朗读技巧不高,但情感必须真切自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课文,必然导致思想教育和语言训练的双重失败。教师的冷漠是语文教学落实德育的最大障碍。因此,教者一定要做到以情动之,使之动情。其实就是说教师首先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感染,然后再用自己深厚的感情去感染学生。

如在上《丰碑》时,我一上讲台就神情肃穆,并充满激情地演讲。然后打开配有哀乐的课文朗诵录音,挂上图画。教师庄重的神情、感人的音乐和课文的语言、课件中真实的场景配合,多种媒体共同刺激學生的感官,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本所需要的情景中去。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感受到教师教学魅力的同时,思想得到丰富的滋养,精神得到健康的成长。

其次,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语文课程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教者要针对教材,选取适用的方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从关键句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比如《大海的歌》,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海港繁荣的景象和大海的壮丽景色,歌颂了祖国的四化建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文。我在教学中抓住描写海港繁忙场面和海上石油钻探船壮观景象的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披文入情,被优美的景色和壮观的劳动场面所感染,认识到《大海的歌》“是一曲赞美伟大祖国的颂歌”,“是一曲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赞歌”,“是一曲振兴中华,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凯歌”。

二、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句的色彩,受到教育

课文《你们想错了》讲的是方志敏同志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被俘,被国民党士兵搜身的事。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另一个士兵弓着背,又一次捏遍了方志敏同志的衣角和裤腰,希望有新的发现。”其中的“又”、“捏遍”,有很强的感情色彩。“又”,说明不是第一次搜了,既写出了敌人的不死心,又反衬出红军领导人的简朴廉洁。“捏遍”,用“捏”,不用“搜”、“摸”,说明是一点点搜查,非常仔细;“遍”说明无处遗漏。透过“捏遍”这个词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国民党士兵那副猥琐的样子。理解了这个词语,油然而升了对国民党士兵的鄙夷,又产生了对方志敏同志的崇敬。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

例如,老舍先生的《养花》一课是陶冶高尚情操,进行美育的好教材。考虑到学生初学与作者有很大的差距。我提前开展了语文实践活动课——自己种花,不仅仅是让学生去种,我也亲自中了一盆花。并且规定了这一次种花是进行比赛的,看一看谁的花养得最健康,开得最美丽。再上这一课时,我和学生都带着自己中的花和自己的劳动体会来到课堂。此时学生不仅仅被老舍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而感染。更多的是我种的花被孩子们夸奖,而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在这种互相欣赏的过程中,提高了同学们对劳动美的认识,体会到劳动是累的,但也是幸福的。

再如结合学习《赵州桥》可以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结合学习歌颂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课文,可以观看有关展览或开展学先烈、忆传统的活动,等等。

四、在口诵心惟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好的朗读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指导朗读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口诵心。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朗读的过程里运用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读《桂林的山水》《美丽的草塘》《黄山奇石》,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读《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风娃娃》《酸的和甜的》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情该做,应该怎样做;读《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使学生懂得阶级压迫和剥削,更加痛恨罪恶的旧社会;读《日月潭》《看雪》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读《詹天佑》《一定要争气》,可以使学生鼓劲头,长志气,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听出道,说出德,读出情,悟出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真切的读懂文本,挖掘教材、再加工、处理,用自己的语言、仪表、教态将美文诠释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美妙。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我们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熏陶语文课程德育
用艺术熏陶家风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艺术熏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此熏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