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下的备课策略

2018-09-06殷桂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学情新课程目标

备课是教师教学行为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充分地科学地备课,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理念下,有必要对教学的首要环节──备课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要看到传统备课的合理性:目标明确,教程清晰,问题主导,节奏紧凑;另一方面要看到它的弊端:整个的设计思想是重知轻能,重智商轻情商,重接受轻探索,重划一轻个性。为此,对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我们应有所扬弃与创新,实行多元备课。

一、备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就是课堂上教师行为的结果和学生行为的结果。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备课时,既要备好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显性目标,又要备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隐性目标;既要备好本课、本单元知识与技能的短期目标,又要备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长期目标。总之,确定目标能跳出认知技能的小圈子,着眼于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学情分析,将目标确定为A、B、C三类,以便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二、备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这是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做深入的研究,从而正确确定教学起点。由于现在学生学习渠道的拓宽,其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像,许多尚未从课本上接触到的知识他们已掌握的滚瓜烂熟。为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前总是先搞清学情:学生是否已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还没有掌握?哪些新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的?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哪些学生能全部完成A、B、C三类学习目标?哪些学生只能完成A类目标?通过对学情的分析,确定出应重点辅导或可以略讲甚至不讲的知识内容,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起点,突出教学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根据学情分析中得出的学生个体差异,并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有的放矢地做好分層教学设计。主要是做好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课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的设计。将目标分为A、B、C三层(类);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为知识类、理解类、运用类三层;将课堂练习分为基础、中等、拔高三个层次。这一设计,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最终都学有所得,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备教学内容

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信息源。这要求我们课前首先要研究教材,包括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作用,所授教材的知识组成结构,对教育培养学生的意义,了解本节课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相关背景信息,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了解它和学生认知结构、已有经验的关系,以便结合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方式,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初步确定教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创造并尝试引进其他教学资源。具体做法:一是打破单元内课文编排次序,将单元内容重新进行调整组合。例如鲁教版初一语(上)第一单元第二课《生命生命》与第四课《生命的意义》主旨非常相近,都含有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认识这一中心,为了更好地达成“引导学生对人生做出思考,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目标,便将第四课调整到第二课之后备课上课。二是打破单元界限,将单元间内容进行调整组合。在进行第一单元文言文备课时,围绕“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文言(古汉语)语感,能独立阅读浅显的文言诗文”这一目标,将第二单元的文言文《〈世说就语〉两则》提到第一单元中进行备课。三是尝试引进其他教学资源。初一语文(上)第二单元以“人间真情”为单元主题,其中《风筝》《散步》《诗两首》都表现了至真至纯的美好亲情,为了增加学生对美好亲情表现形式的了解,加深对亲情尤其是对父爱、母爱的理解,增强其对父爱、母爱的感受力及表达力,备课中大胆从课外引进《母爱的天空泪雨滂沱》、《认识父亲》两篇文章,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设计,密切配合本单元教学。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以上几点做法在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保证教学目标尤其是一些隐性的、长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科学设计问题,引思激趣,保证思维积极性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甚至可能决定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在备课时非常重视问题的设计。为了有效调动学生思维,保持其思维积极性,尽力做到每一教学环节问题的深度、难度、跨度适中,以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思维;对整堂课中问题的密度、跨度作出合理安排,刺激学生思维的持续性;为了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锻炼其发散思维能力,力求提问题的角度有变化、有新颖性。事实证明,经过以上努力,能较好地引发学生思考,逐步的把教学引向深入,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加强课后备课

课后备课也叫教学反思,是备课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一堂课下来,肯定有可取之处,针对当时备课的初衷,或者在教学的环节中有什么新的情况和问题,课堂中又是怎样灵活机动处理的等等,写出来就是课后备课。大致内容包括:教学后对教于学活动的思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诸方面进行再思考、再认识。课后备课是教师对新课程学习、鉴别、开发、利用、追踪的必要措施,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不断总结改善的过程,是与学生共同开发、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备课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

总之,新课程下的备课必须要着眼于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游刃有余的老师,才能有乐于学习的学生,才能有和谐高效的课堂。

作者简介

殷桂君(1970.12—),男,汉族,山东栖霞,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学情新课程目标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