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整合思辩

2018-09-06胡晓燕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交流植物课文

胡晓燕

摘 要:生本教育语文教学的金标准:阅读是否推进。即是否通过各种渠道引发了学生大量阅读、海量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要扎实做好读、悟、拓三项重要工作,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 整合 思辨

在正式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两个精彩课例。

课例1《植物妈妈有办法》

1.课前三分钟:一生主持,全班背诵《笠翁对韵》。

2.交代学习内容:本节课解开植物旅行的秘密。

3.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哪些植物,有什么办法?学生发言。

4.小组交流:就你最感兴趣的植物与组员交流,也可以补充课外资料。

5.学生汇报。生a.蒲公英,讲过程。生b.柳树,请大家读第二节。生c.蒲公英,讲药用功效。生d.豌豆,喜欢它的自由生长。生e.讲豌豆,喜欢它的好玩。生f.质疑:苍耳是怎么生活的?生g.为什么苍耳会挂住动物皮毛?生h.讲人类受苍耳启发的发明。接下来补充樱桃、椰子、睡莲等植物的传播方式。

6.师:从课外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的好办法。几位学生讲到了柳絮、松树,3位学生朗诵自创诗《千里水上飘》(椰子),同时质疑。

7.师小结:千万年来,植物已具备了传播种子的本领。

8.汇报前置小研究《走进形形色色的植物王国》:第一组《梅兰竹菊》,介绍品质,朗诵诗词。第二组《小小植物作用大》,介绍了薰衣草、艾草等的特点及功效,之后接受台下同学的补充,交流。第三组,介绍树之最,最喜欢的花,每人4种。

9.教师总结。

课例2《彩色的翅膀》

1.课前三分钟:吟诵《论语》;1分钟见闻,结合图讲西沙群岛、黑龙江及战士刻苦训练的情景,大家谈想到了什么。

2.出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3.组内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走进课文,把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批注、交流。

5.小组上台汇报。生a感受到战士建设祖国的决心,并联想到钱学森,爱国名言等,一生做补充;生b请大家圈重要的词,并联想到屠呦呦,一生补充对挫折的理解,以种番茄做为例;生c由17自然段的语言描写联想到节目、名言;生d谈对“彩色的翅膀”含义的理解。

6.教师小结,肯定同学们多角度阅读与思考。

7.教师:这样表达爱国情怀的文章还有吗?组内交流。

8.又一组上台汇报:分别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天祥的故事、岳飞的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边介绍边交流,形式有古诗词吟诵、讲故事、名言积累等。

9.师:读过爱国书籍的同学举手并谈谈读这些书的感受。

10.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怀。形式有展示手抄报、自创诗歌等。

11.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这是两节典型的生本语文常态课。很显然,与我们传统语文教学大相径庭。且不说学习形式,仅从时间和分量来考量,课堂中就文本交流的时间并不长,内容并不多,大量的是学生带来的前置研究呈现或当堂生成的新的教育资源;就交流内容来看,少了我们传统教学中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的分析。但是每节课上,学生神采飞扬、妙语连珠,我们欣赏到的是有自信、敢表达、会学习、广积累、善思辨的综合能力展现。

这样的课堂设计源于生本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一年级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认识2000字;随后二年级开始大量阅读,借助生本教材中的课文以读引读,以大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读中掌握大量的词汇,并逐步学会运用词汇书写文章的方法,继而对学习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习作、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这样的目标制定源于生本教育语文教学的金标准:阅读是否推进。即是否通过各种渠道引發了学生大量阅读、海量阅读。

尽管我们现行的教材、分段教学目标和生本语文专用教材有所区别,但最终都要以新课标为遵循,以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表述为期望。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好读、悟、拓三项重要工作。即,读──把课文读正确、知大意。悟──品读课文中感兴趣的词句段,联系生活、课外阅读谈感悟。拓──交流课内外阅读所得。具体推进路径可以做如下探索。

(1)善于“广积粮”,推进课外阅读。当学生通过识字迈进了阅读之旅后,要引导学生进行以读引读、以读引说、以读引写、以读引研的大阅读活动,以一篇带几十篇,以一个故事带几十本专著,带动学生去积累,去整合,去思考。要充分地认识到,教材中的课文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引子”,意在以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以已读内容引导对未读内容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把学生带进书的海洋,完成海量阅读,实现语文阅读与生活外延的有效交融。这是一个博览群书、纵横联系的过程。

(2)鼓励多思辨,提质课内阅读。生本语文课堂是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展示是最基本的方式。我们坚决克服对文本的肢解、对内容的碎问、对知识的复制,要由语文分析走向语文实践。引导学生要独具慧眼,捕捉文中让自己深受启发、深受感动、印象最深、引发思考之处作为“点”,作为交流内容。针对这一个点进行深入的思考、联想、联系、拓展,并将思考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读书的过程成为融会贯通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引发学生广泛的阅读、灵活的联系、缜密的思考、恰当的表述,实现“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文文可乐”的美好设想。品读可从以下方面切入:关键词句的理解,精彩片段的赏析,文章表达的情感体验,表达方法的感悟,优美语言的积累等。形式可以涉及:由此及彼的联想,深入浅出的陈述,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诗词曲赋,故事歌舞等,只要有利于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都可以进行。让课堂成为思辨的场所,成为语文实践的主阵地。这是一个交流表达、质疑思辨的过程。

(3)寻找生发点,实现读写结合。学生除了能在课堂中进行精彩的口头表达外,还应该着力在成功的书面表达上。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海量阅读为书面表达形成了丰厚的积淀,口头表达又为书面表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语文教师就要准确地把握时机,有机地在课堂中渗透写作训练,即随文练笔。从读中悟写,在说中练写,水到渠成,一脉贯通。根据年级、学情、内容的不同,在“思想的生发处、知识的形成处、情感的涵育处、德育的生长处”恰当安排句式仿写、文章续写、感情表达、补足留白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这是一个学用结合、素养提升的过程。

善读者成大器,阅读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当今时代更加凸显。作为教师,要删繁就简、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路径,获取阅读的利器,从而提升阅读的质量。

猜你喜欢

交流植物课文
如此交流,太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哦,不怕,不怕
背课文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