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培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2018-09-06单秉喜
单秉喜
摘 要: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为避免教学中存在低效,无用的情况,因而需要用心、稳步、有效的以教学为中心,自觉提高学校和教师教育质量。切实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的有效性,让课堂学习充满活力是教师不断前进的目标。有效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所有教育改革者的共同目标。因而,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培智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了解教材,做好教学准备措施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中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培智学生良好品德构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以关心每一个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和独特个性为目的,以实现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
本教材主要通过课本知识来促使培智学生感知社会生活,加强对生活关系的了解,以此来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正确认识,在基本认知社会的基础之上,培育优秀的人格,不断丰富和发展自我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认识。进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感、道德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智学生分析
小学是培智学生构建知识、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教育对培智学生整个人生有个重要的影响。这个时期,虽然他们对自我、家庭和他人有了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的不断扩大,進而需要进一步的了解社会生活和品德思想。
于此同时,发生在培智学生身上的性格问题也是培智学生成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比如有些培智学生他们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处于弱势被动的一方,表现出退缩、封闭自我性格缺陷,往往因不会与人相处而产生激烈的冲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与人交往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因而帮助培智有效的学习交往技能,沟通技巧极为重要。
(三)教学理念
为促进培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正确引导培智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采取儿童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生活问题。教育要求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培智学生的需求。
1.引导培智学生对社会生活和人生有正确的理解,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平等与人交往和交流。学习对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有正确的取舍。
2.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自我抗挫能力,培养勇气等优秀的人格品质。
3.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以为,了解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机制和规则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相关基础法规法律。
二、教学措施,提高培智品德和社会教学有效性
(一)对话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领,开展培智学生与课本以及培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元对话。教师要鼓励培智学生大胆展开对话,结合社会经验,提出问题,寻找争论点。对话的反馈信息及时和高质量有助于加强教师对培智学生引领作用,从而针对培智学生的学习及时找出教学问题,弥补培智学生学习的不足,高效的学习。
(二)灵活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机械性学习的特点,死板硬套的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从而忽视培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导致教学质量低效。因而为了有效的学习品德社会知识,需要加强培智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充分突出培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的参与感受课堂活动,积极有效的掌握有关科学知识、道德观念和生活技能。积极全员参与,让每个培智学生都加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不能任其流离于课堂之外。在课堂的全过程中要让培智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进去,做好每个阶段的衔接。与此同时,培智学生们要认真投入到课程中,加强专注力,认真高效的学习。
(三)开发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需要采取多样式的教学方式,比如灵活运用多媒体,将丰富的信息融入到课堂中,增加培智学生的知识面,多方位的去了解课本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并且,教师也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资料的现实性,联系培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修改完善,使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培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感性学习
教师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培智学生获得道德知识的情感体验,构造用心的生活态度。结合课本知识,引导培智学生投入感情的去学习道德社会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获得内心体验的同时,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五)良性学习
善于调动培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培智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找出其存在的实际问题,探究解决。通过创建情景模式,将培智学生从课本中带入到情景中,带入到社会生活中,不要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让培智学生用心的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感悟中收到教育发展。
三、目标学习,全方位促进品德教育和社会教学
(一)扩展知识和发展潜力
加强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初步了解儿童及培智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社会法则法规。认识到科培智学生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培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知识,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通过课本知识和教师的指导来认识自我,并且学会合理的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并且有意识的去积极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二)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在生活中养成礼貌待人、自尊自爱、诚实守信、友善宽容、热爱集体的品质。逐渐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结语
品德和社会课程的好处在于对学生生活的正确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认识到培智学生的重要性,所选取的资料要贴近培智学生的生活,反映培智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用心去感知生活,为他们今后的人格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解读华师大出版社,201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出版社.
[3]阙瑞雪.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4(18).
[4]陈学光.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4(05).
[5]毛爱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科技展望,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