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策略

2018-09-06欧彩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思维活动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欧彩兰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 问题情境 思维活动 科学创新活动

苹果落地现象很平常,而牛顿的问题意识促使他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从而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重大发现;水开时壶盖跳动的情景人们习以为常,而瓦特的问题意识促使他思考壶盖为什么会跳动,从而有了蒸汽机的发明。由此可见,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学面前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是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努力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不在学生中人为的划分等级。在彼此的交往中,不仅给予学生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要用微笑、点头、注视、肯定的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方式进行鼓励。比如,摸摸头、拉拉手等一系列动作都能把你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捕捉“问”的契机,放心大胆地去问。

(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中要“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出错,允许重答,允许补充,允许提出一些奇思异想的问题。总之,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行。

(三)运用活泼的教学手段

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要注意运用好活泼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问搭建平台。比如,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比赛,有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学生提问最大胆,提的次数最多,哪组提的问题有价值,进步快。

二、精心設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想问”。

问题从哪儿来?特级教师张新华指出:要形成一个好的问题或要让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即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教师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确实感受到有问题要问呢?

(一)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矛盾中问

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一开始先跟学生做个“拍手游戏”,我要求:学生拍手的次数是我的一半。我拍四下,学生拍两下,我拍两下,学生拍一下,当我拍一下时,有的学生就不会拍了,有的就轻轻地拍了一下,这时就让学生思考提问,此时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起来,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的问题就来了:“能拍吗?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种数怎么写……?”

(二)创设操作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中问

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学生会在动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让学生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面积,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体大小不一,而小正方形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不少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手中的小方块不够摆,纷纷提出问题:“老师,小方块不够摆,怎么办?”怎样才能解决小方块不够的问题?从而发现:只要长摆—行小方块,宽摆—行小方块,再将长与宽所含的小方块块数乘一乘,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从而较好地使学生理解了长与宽所含小方块的块数与长与宽的长度的关系,进而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创设实践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应用中问

我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充分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信用社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特别强调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信用社的利率会不同啊……”?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会问”

提倡多问,并非鼓励学生不假思索地乱问,不要为提问而提问,每题必问,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怎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

(一)示范引导

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题的言传身教,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善问问题。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由于年龄小,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己提问题还是显得有一定的难度的。此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以示范引导,让学生觉得有“法”可依。如在学习提问题(第一册第一个信息窗)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然后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你有哪些问题要问?学生说:“老师,火箭是怎么制造的?”显然学生不明白什么叫“数学问题”。于是我说:“那我先来问一个问题好吗?有几个小朋友在玩飞机模型?下面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问一问。”“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颗松树?”……学生的问题一发不可收拾。此时,学生对于熟悉的问题很乐于接受,学习热情也很高。“原来提问就是这样啊,提问一点也不难,提问就是想问别人什么问题。”后来有个学生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二)及时点拨

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会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可敏锐地建立一些疑点,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然后及时加以点拨,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总之,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便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它将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思维活动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深度备课略论
高中生物教学时如何提升学生质疑能力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扬琴演奏的心理境界与思维活动研究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