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统编”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9-06曹晓婕
曹晓婕
摘 要:本研究基于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正式实行的背景,以初中思想政治课(部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为例,运用访谈、问卷调查法探析统编教材的使用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以描绘当前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在基层学校的实施现状。研究发现:统编教材使用以来,一线教师对课堂实践活动的指导和优质课交流与展示的需求度较高;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备课;教学方法由侧重单向讲授向更多要求学生互动讨论转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课堂氛围均有所提高;但教学能级要求与配套练习的缺乏增加其教学难度。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线教师要增加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学校也应为学科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研讨培训机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促进统编教材与校本教材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教材统编 政策 课堂教学
一、研究背景
自2017年9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正式使用由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本次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不仅是贯彻十九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对于教材建设的高度重视。
目前(2017-2018学年),统编教材只是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其他学段年级使用的仍然是传统教材,即处于教材“新老并存”阶段。在这关键的教材使用过渡时期,学校无疑面临着新要求和巨大的挑战。那么,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在学校实施的现状究竟如何?一线任课教师对于统编教材的认可情况如何?统编教材的使用是否会对一线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在哪些具体方面产生影响?程度如何?在政策实施初期,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应当如何有效解决?寻求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探析当前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在基层学校的实施现状,推动统编教材的完善和该政策的进一步全面实施。
二、研究设计
调查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已正式实施地区的正在教授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本研究中将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分为课前预备、课中教学和课后评价三维度。在此基础上,针对一线教师编制了一套问卷。问卷最终发放至江苏省四所初中、安徽省七所初中以及四川省三所初中。本研究选取中西部地区的三个省进行调研并在样本选取时尽量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校。问卷被顺利回收后,对其进行编码录入并利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
三、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对课堂教学层面的影响
(一)一线教师对统编教材的认可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一线教师对统编教材体现的特点最认可的是:“教材的理念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一线教师对统编教材中所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覆盖大中小学校”在学科教学中的有力体现。此外,调查问卷从《道德与法治(七上)》四个单元出发,分别从编写理念、结构体例和内容设置三个层面对一线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发现一线教师对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上)》的满意度总体较高。
(二)“统编教材”政策背景下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
1.课前预备
(1)已有培训情况与实际培训内容的需求调查
调查发现接近70%的老师曾在正式使用统编教材进行授课之前接受过与之相关的培训。在已有培训内容当中,有关教材编写理念解读和义务教育“教材统编”政策解读的培训内容分别以32.7%和30.6%位居第一和第二;有不到20%的教师分别已经接受过关于课堂教学技能与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及教案设计方面的培训;仅有1.3%教师已在教学效果的评价指导方面接受过培训。
目前有关统编教材的培训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多侧重教材本身的编写以及义务教育“统编教材”政策为何要实施、如何实施这些方面而开展。但关于学科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成效等实践性方面的培训内容涉及较少(甚至尚未涉及)。为促使今后针对统编教材开展的培训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科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因而有必要了解学科教师对培训内容的真实需求。通过调查发现:在使用统编教材授课以来,一线教师最想要接受的培训内容分别是关于课堂实践活动的指导和优质课展示与交流(这两项培训内容分别有约20%的老师选择);其次,有17.3%的老师认为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及教案设计也应当作为培训的内容而提供。
(2)学科教师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备课
目前作为义务教育“统编教材”政策正式实施的初期阶段,通过调查可知:一线教师在课前备课环节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此次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的大框架下,课程内容目标的线索较过去各地区(本研究中涉及到的进行调查研究的地区)使用的教材相比更多层化和具体化,教学要点也更细化。教师在为学生授课前,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对新内容进行自我梳理、接受和吸收。另一方面,统编教材的配套教参(例如教学光盘)中可供借鉴的教案材料较少,并且网络上也缺乏相关的有价值的教学参考资料,故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他们必然需要花费更多時间重新设计教案、完成课前备课工作。
2.课中教学
(1)教学方法由侧重单向讲授向要求学生互动讨论转变
教育改革是个整体改革,仅有教材改革,倘若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不变,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必须同时将学生的需要以及社会的要求考虑进去,在使教学心理化的同时,使它社会化。让学生兴趣和文化传承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否则,我们的教学就永远会被冠之以“死教学”,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的教学成效。故而,本研究在了解统编教材在一线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现状时考虑到了从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这一角度进行调查。根据表1与表2中的数据,不难发现: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授统编教材前后发生了一定改变。
由表1可知,在使用统编教材授课之前,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的形式呈现,它以0.84的平均值远超位列第二的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方法;案例研究和图片影响展示均以近0.5的平均值成为一线教师在教授统编教材前使用相对较多的课堂教学方法。
由表2可知:小组讨论以平均值接近0.8成为一线教师教授统编以后使用最多的课堂教学方法,而讲授的教学形式则仅位居第四。由此观之,统编教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由侧重成人单方面的说教与讲授形式向增设更多机会和环节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迈向更加开放多元的教学方式转变。
(2)学生课堂参与度及课堂氛围有一定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约有将近90%的一线教师认为在使用统编教材以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更踊跃积极且整体的教学氛围均有所提升。上述情况可能与此次教材改革后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本身的教材呈现方式以及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适当改变有一定关联。一方面,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本质上是对生活实践知识、实用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基于“教材的新定位: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通过增设不同栏目(诸如自我反思的活动、经验分享的活动、论辩思考的活动等)、围绕学生学习活动展开和设计以此实现“努力搭建教和学的脚手架,在形态上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爱的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开展思维和情感过程,涵养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这一目标。另一方面,一线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整体的课堂氛围产生影响。在本研究中通过调查也了解到统编教材的使用正促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由过去传统的、侧重单向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转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增加了供学生小组互动与交流的教学环节和机会。而教材本身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转变,这二者的综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教授的课程内容的兴趣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使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由原本可能死寂沉沉、仅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的教学氛围向师生互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的良好教学氛围转变。
3.课后评价
(1)缺乏教学能级要求与完备的配套练习
研究发现,目前课后缺乏教学能级要求与完备的配套练习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了一定困难与挑战。主要体现在:统编教材的相关配套练习编的不够完善,题目过于灵活,缺乏较权威的标志答案,难以检测学生的学习程度。虽然统编教材已在初一年级投入使用,但是缺少相关的能级要求,导致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知识重点与难点。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访谈结果和问卷数据,不难发现,统编教材中添加的部分新内容对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访谈中部分教师坦言:教材中的某些案例过于深奥,连她自己都不能很好理解,向学生讲授的过程中显得有些吃力。同时,问卷数据反映在使用统编教材前后,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讨论,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纪律维持能力等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自身需要加强专业素养与能力,以适应教材内容的更新与提升。
(二)呈现教材框架以便教师对教材形成整体把握
在访谈中,不少教师与学校管理者都反映:统编教材应当覆盖初中三年,即总计六册教材,但是由于条件所限,截至受访时,一线教师与学校管理者手中只拿到了七年级上册的教材,对于七年期下册以及八九年级的教材内容一无所知。教师纷纷反映这对他们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不知道这个内容会不会在接下的教材中出现”、“现在只能教这本书上的内容”、“走一步看一步”等言论,都反映了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初中的教学特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会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教材中,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与理解。教师原本可以针对这一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但是由于缺少对三年全部教材的了解和把握,教师只能凭借七年级上册这一本教材“管中窥豹”,这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故而,有必要提供相应途径让一线教师对完整的教材框架形成全面把握,了解统编教材呈现内容的構架、知识重难点的梯度以此促进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2]钟启泉.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J].教育发展研究,2010,30(12):25-29.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
[4]曾天山.论教材的教学论基础[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5]黄甫全.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