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对比分析

2018-09-06杨定会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口漏残端肠系膜

赵 侠 杨定会

(广东省工人医院 广州 510720)

结肠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为了提高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在目前医学中开始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1]。本研究为了对比分析治疗结肠癌患者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和传统根治术的效果,以94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对比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94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7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肛管指诊、腹部平片检查、直肠镜检或纤维结肠镜、纤维肠镜取标本病理检查、相关血液检查等,确诊为结肠癌患者。其中升结肠肿瘤35例患者,降结肠肿瘤28例患者,横结肠肿瘤19例患者,回盲部肿瘤1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47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32~59岁,平均年龄为(45.5±13.5)岁。实验组患者47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34~61岁,平均年龄为(47.5±13.5)岁。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接受手术前,均需要注意饮食的调节,做术前肠道准备,麻醉方式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采取仰卧位。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根治术治疗,手术的进行一切遵守手术操作规范。实验组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具体操作步骤是:(1)切开腹壁进入腹腔:选旁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分开腹直肌和腹膜外脂肪、切开腹膜进入腹腔;(2)游离病变肠道:结扎肿瘤部肠道远端和近端,分离周边组织、脏腹膜和壁层腹膜,处理相应肠系膜血管;(3)清理肠系膜:将保留部分肠系膜血管周围淋巴结清除直至血管根部,同时清除相应肠系膜;(4)切除病变肠段,吻合切口:在结扎外侧距离肿瘤边缘5cm处切除病变肠道及其相应肠系膜血管,切口消毒后吻合肠道;进行分离后,就可以将患者血管根部的淋巴结和一些阻碍结构进行清理;(5)关闭腹腔:切除病变肠道,清理肠系膜满意后,探查无活动性出血,腹腔冲洗,放置腹腔引流管,关闭腹腔[2]。

1.3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水时间、患者拔管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接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产生并发症的情况。结肠癌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吻合口漏和残端肿瘤残余[3]。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对比

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对比

组别n术中出血量(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h)拔管时间(n)进食时间(n)住院时间(t)实验组47172.4±15.257.4±8.213.2±2.45.1±1.214.2±1.5对照组47124.1±4.125.9±4.28.2±1.54.2±0.710.4±1.1PP<0.05

2.2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发生吻合口漏5例,残端肿瘤残余4例,并发症比例为19.15%;实验组患者发生吻合口漏1例,残端肿瘤残余1例,并发症比例为4.26%。结果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组别n吻合口漏残端肿瘤残余并发症比例(%)对照组475419.15实验组47114.26PP<0.05

3 讨论

结肠癌是现今社会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是发生在人体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在40~50岁年龄阶段发病率最高,男女患病比例也是不协调的,据不完全统计男女患者的比例是2~3∶1,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也为易感人群。结肠癌中主要包括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3种,多数病症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

患结肠癌患者是通过日常的不良行为积累而发病的。患结肠癌的病人多在日常饮食上多食用高脂肪或者是低纤维的事物,如果患者本身具有结肠的慢性炎症,那么患结肠癌的几率会比一般人群高,而且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生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并且遗传因素也可能提高结肠癌的发病几率[4]。早期结肠癌患者会出现的症状有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部隐痛、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粪便稀并带有血液和黏液、腹部可扪及包块、不明原因出现乏力、贫血、体重减轻等情况。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是目前在医学临床中使用最新型的一种手术方式,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采用锐性分离的方式,保证结肠系膜的完整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结肠系膜破裂而使结肠癌细胞扩散,并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进行手术时,可以更加彻底的清除血管上的淋巴结,比传统的根除术清楚更加彻底,明显降低复发的几率。

通过表1~2可以看出 ,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实验组患者在术前术中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因素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根除术的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性显著。在术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照组患者发生吻合口漏5例,残端肿瘤残余4例,并发症比例为19.15%;实验组患者发生吻合口漏1例,残端肿瘤残余1例,并发症比例为4.26%。所有结果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口漏残端肠系膜
直肠癌微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微创再手术研究进展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早期预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治疗效果观察
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接受非择期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后用NSAID吻合口漏风险增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