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1基因突变分析

2018-09-06陈源昊琪焦亚宁杨彪董辉吴昊喻楠葛新红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证者家系外显子

陈源昊琪 焦亚宁 杨彪 董辉 吴昊 喻楠 葛新红

750004银川,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陈源昊琪),总医院皮肤科(焦亚宁、杨彪、董辉、喻楠、葛新红);四川省都江堰市医疗中心(吴昊)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MIM127400)是一种少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皮肤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较高的外显率和较低的发病率[1]。2003年Miyamura等[2]利用基因连锁分析和一代测序技术将其致病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1q11⁃1q21上的ADAR1基因。我们应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一DSH家系ADAR1基因突变情况。

一、临床资料

先证者男,8岁。2岁时双手背、足背开始出现粟粒大小散在色素沉着斑及色素减退斑,不相互融合,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皮损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多、扩大;5岁时颜面出现雀斑样皮损。日光照射后皮疹颜色加深,冬轻夏重(图1)。皮肤科检查:双手背、足背、颈项部、踝部可见米粒至蚕豆大小褐色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似网状,对称分布,局部皮损未见融合,无皮肤萎缩,颜面及颈部散在雀斑样损害;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手背部皮损病理表现:色素沉着处棘层和基底层内黑素细胞增加,真皮上部噬色素细胞增多;白斑处黑素细胞减少甚至消失。

先证者的母亲、外祖母及其他患者均自幼出现上述类似皮损,随年龄增加,双手背、足背出现色素沉着斑和色素减退斑,颈部、颜面部有雀斑样损害。所有患者均无外伤史、特殊色素性药物接触史,否认日光性皮炎史。患者父母非近亲婚配。对该家系4代29例成员中目前有6例患者(男1例,女5例),多于婴幼儿期发病,无隔代遗传现象,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图2)。

图1 先证者手部(1A)及颈部(1B)皮损

图2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图

二、方法

1.DNA提取: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取该家系8例成员(5例患者、3例非患者)及1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对照外周血各4~5Ml,乙二胺四乙酸抗凝,-80℃保存。采用北京康为世纪DNA试剂盒提取DNA,标化质量浓度80mg/L。

2.引物设计:根据文献[3]设计,ADAR1基因2号外显子有3对引物,4~5、8~9、10~11、14~15外显子分别共用1对引物,共13对引物,由北京华大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3.ADAR1基因PCR扩增:扩增ADAR1基因的15个外显子。PCR体系为50μl,PCR 反应混合试剂(Mix)25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DNA模板2 μl,ddH2O 21μl,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5min;94℃ 35 s,52~ 58℃ 30 s,72℃ 40 s,35个循环;充分延伸10min,4℃保存产物,产物纯化后用ABI 3730XLDNA测序仪进行直接测序。

三、结果

将ADAR1基因的15个外显子序列与GeneBank中ADAR标准序列对比,发现家系中5例患者在2号外显子的第1420位碱基C均突变为T,此突变为无义突变,即c.1420C > T(p.Arg474X)(图3),且均为杂合突变,而家系正常成员和100例健康对照无此突变。

图3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成员和健康对照ADAR1基因测序图 家系患者(先证者和其母亲)ADAR1基因1 420位碱基C突变为碱基T,而家系非患者成员和健康对照均无此突变

四、讨论

研究证实,DSH的致病基因为ADAR1,到目前为止,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GMD)已收录188种突变位点,基因突变方式主要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剪切位点突变,移码突变及错义突变多见[4]。本研究检测到该家系中患者的ADAR1基因2号外显子末端存在c.1420C>T(p.Arg474X)无义突变。Miyamura等[2]曾报道该突变,其导致提前产生终止密码子并编码出无效截短蛋白,不完整的缺陷蛋白不能形成同源二聚体,不具有与底物识别和结合功能,可能影响后续重要的功能区域,引起蛋白结合功能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皮肤色素异常。Zhang等[5]回顾2003—2013年发表的关于DSH家系ADAR1基因突变的文章,发现R474X、R1083C、R1096X和R1155W突变多次在不同的家系中被检测出,推测这4个突变可能是DSH的热点突变。本研究虽然没有发现新的突变,但进一步证实该位点可能为突变热点。本文家系中,在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性,患者都有相同的突变,但皮损部位和程度不尽相同,先证者皮损最重且累及颈部,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差异明显,而先证者祖母和母亲皮损相对较轻,未累及踝部,提示DSH表型可能与其他因素相关,如日照、温度、病毒感染等。此前也有研究发现,该病临床表型与基因型之间无明确相关性[6⁃7]。

猜你喜欢

证者家系外显子
外显子跳跃模式中组蛋白修饰的组合模式分析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症患者的家系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6 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陷症家系的表型与基因型诊断
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
湿地松种子园家系生长表现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