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与实践途径
2018-09-06赵昕
赵 昕
(安徽工程大学 办公室,安徽 芜湖 241000)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代表,是先锋队,是旗帜,因此,抓好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当前大学生党员道德现状
1.1 当前大学生党员道德现状的调研分析
当前,大学生党员道德素质的主体发展态势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拥护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认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经济社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2].他们的政治认同和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有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六有”大学生.但是,随着思想和利益冲突的多元化,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存在着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的大学生党员面对日益多元的价值观和利益观,在思想观念、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上出现了偏差[3].他们对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够重视,经不起“糖衣炮弹”攻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在思想观念上,由于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出现自我意识过强现象.党员的宗旨意识淡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降低.有的甚至自私自利,入党后跟入党前的表现判若两人.他们入党的动机可能只是为了毕业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增加一些政治资本,忘却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
在政治理论素质上,有的大学生党员政治观念模糊,信仰缺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不透彻,掌握不深刻,政治理论素质不符合当前大学生党员应有的水平.
在大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上,支部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由于学生党支部的培育和工作机制不完善,支部开展工作力度不够,支部的带头模范作用不突出,导致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强,不能突显战斗堡垒作用.
在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有的高校贯彻全国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不到位,没有制定实施方案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或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的实际,导致学习贯彻落实效果不好,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1.2 当前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调研分析
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芜湖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几所高校200名学生预备党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代表围绕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程度、高校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情况、“两课”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等问题发放了200份问卷进行调查,其中198份有效.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情况调查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大学生党员普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但认知不深刻,多数停留在表面认知阶段,不能达到情感上的认同;高校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程度还需加深,要创新开展教育的形式,不能仅局限于“两课”模式,更需注重引导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认知到认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绳、行为规范,实现知行合一;大学生对大学生党员的关注度很高,但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还不够完善,高校需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理论教育,在大学生党员中加大选树和宣传优秀典型的力度,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
表1 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情况调查表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的影响与内在联系
2.1 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强调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是积极传播和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全程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加强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有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价值导向作用和榜样作用,并且能够帮助大学生党员整体提升鉴别社会各种思潮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才[4].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党员思想和行为的准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育人,也就是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对大学生党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大学生党员在校园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建立更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实践服务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价值引导作用,提升大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品德素养[5].
2.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加强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相应的价值要求,大学生党员更应当积极践行和遵循.在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中,需要一个价值引领来规范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最好的教育途径.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党员自觉践行的标准.要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价值认同,达到实践效果.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大学生党员的道德建设与实践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员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要求内化于大学生党员的德育建设中,更多地进入实践层面.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域基本原则的指引下,结合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创新思政课堂和党课教育形式,将“两课”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深化实践[6].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居于最高层面,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学生党员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联系,确保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2)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目前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帮助广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导大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担起历史的使命.
(3)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至关重要,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坚持改革创新理念,激发大学生不断锐意进取、拼搏奋斗,激发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大学生党员道德建设.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传统道德规范的继承与超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7].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指引大学生党员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的内在需求.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高校应走在社会前列,通过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和网络“第三课堂”等多样化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知荣辱、明是非、讲礼仪、爱科学、尽责任,德才兼备,勇于承担起历史使命.
(5)充分发挥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理论学习能增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与认同,积极地实践则能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意义.学生党组织是高校对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层组织,高校不仅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党支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学习,更应加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将理论教育联系实践活动,通过搭建有效社会实践平台创新教育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体验中受到熏陶,从表面认知到情感共鸣,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和道德准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6)加强大学生党员的道德建设,树立大学生党员朋辈典范,发挥引导和辐射作用.以大学生党员身边先进典型作为标杆来教育大学生群体,更具说服性和感召力,可以让大学生党员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励自己学习先进大学生党员的优秀品格.因此,选树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学长学姐作为榜样,从专业学习、人际交往、兴趣特长、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方面来教育大学生,对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能起到较好的辐射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价值导向和朋辈教育作用,为大学生群体传递正能量,起好模范引领作用.
(7)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大学生党员的道德建设之中.高校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多为政治理论学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教育大多缺失.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许多美德和精华,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党员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锻造大学生党员完善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高校应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适当增加中国传统文化选修和必修课程,以中国传统节日为活动载体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中感悟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学做并重,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标杆,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但能引导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巩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科学路径[8].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推进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