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阅读层次”理论构建课堂“有效阅读”平台

2018-09-05曹强

关键词:有效阅读自主阅读

曹强

摘 要:本文借鉴美国著名学者、教育家莫提默·艾德勒提出的“阅读层次”理论,从让学生在更充足的时间中自主阅读、让学生在更放松的状态下轻松阅读、让学生在文本更具教学价值处主动阅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有效地阅读四个层面,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努力构建课堂“有效阅读”平台开展了阐述。

关键词:阅读层次;有效阅读;自主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37-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出现了许多有益的变化。可是,在为此而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尴尬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学生的语文课堂阅读效率仍然不高,“语文”依然是大多数学生“最不喜欢上的课”的首选。

提升学生的课堂阅读效率,关键在教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多一点有效阅读?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正视并迫切解决的问题。

不久前阅读了美国著名学者、教育家莫提默·艾德勒编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关注到了他提出的“阅读层次”理论——阅读分为四个渐进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第一层次是熟练识字阶段;第二层次是一种系统化的略读,强调在规定时间内明确全文所属的类别与基本架构;第三层次是全盘、完整地阅读;第四层次也称比较阅读,就某一主题阅读与之相关的许多文本。每一独立层次内又有步骤与程序的细分,较低的层次为较高的层次所包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我们同样可以借鉴这一理论,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进行审视、反思,努力构建课堂“有效阅读”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效率得到更多提升。

在此,我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让学生在更充足的时间中自主阅读

不久前听了我校一位教师的一堂公開课。课堂上,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一会儿玩电脑,一会儿搞活动,一会儿合作探究,一会儿小组交流,一会儿表演……整节课师生倾情投入,教学气氛活跃。可是课后一回味:学生40分钟跟着老师忙忙碌碌,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少之又少且支离破碎,更别说品读感悟、诵读积累了。他们能有多少收获呢?

课堂阅读教学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的自主阅读。“基础阅读”时对阅读文字障碍的扫除、“检视阅读”时对文本整体框架的系统感知都离不开时间的保障,更高层次的“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则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上课时,学生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漠视那饱含情感、性灵的言语。于是,课文学习完了,学生不会读意境优美的文字;不会品其间的精美词句;更不用说积累文本语言,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了。细细品来,这样的课堂教学,如同在知识海洋中的遨游却迷失了目的地、偏离了航向,怎么谈得上有效?

在执教《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时,有位教师多次给学生静心阅读的机会:第一次是初读时的“带着自己想了解的问题,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第二次是“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第三次是“再一次沉浸在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把感动你的词句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和同桌议一议”;第四次“如果你也在与叶欣作最后的告别的人群中,凝视着她永恒的微笑,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先写下来,再说一说”。在组织这几次读书中,这位老师不进行丝毫的阅读干预,让学生安静地沉入文本,直接充分地接触读物,进行真实的原生态的阅读。这种回归本真的原汁原味的阅读使学生产生独特的感悟成为可能。

构建课堂“有效阅读”平台,教师应大幅度增加学生各种层次自主阅读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减少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手段,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主阅读,让学生在文本提供的精神殿堂里徜徉,心灵得以舒展升华;使学生拥有纯属于自己的独立的阅读空间,尽情体验涵泳。这样的阅读教学会更有价值。

二、让学生在更放松的状态下轻松阅读

我们发现不少名教师在公开教学时,课前总会进行一些“暖场”:或让学生作特色展示,或风趣地进行自我介绍,有的甚至还会唱上一曲。于是,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了,在教师的引领下、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走进有效课堂阅读。

而我们也有不少教师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一位教师在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时就围绕课题设计了一系列交流题:谁不是最弱小的?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

我们完全可以体会这位教师的良苦用心:上课伊始就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方向。可不知他有没有想到,学生初次接触文本时进行的是“基础阅读”,会读生字词、读通句子是他们此时的关注点。这时就要承担“检视阅读”甚至“分析阅读”时的众多阅读任务,他们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阅读貌似针对性强,目的明确,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实则加重了学生阅读时的心理负担。学生就像是背着沉重的行囊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演出,哪还会有什么轻松愉快的心情?更谈不上品味阅读带来的快乐!

教师的启发过度了,反而是对学生思维的干扰,说得越多,学生可能越没有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也就越谈不上发现与创造。有效的阅读应该是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学生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在放松的心态下,捧着书本惬意地徜徉在文本中。也只有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的阅读,学生才能更多地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来,享受更多阅读的乐趣。

构建课堂“有效阅读”平台,语文教师就应该努力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由的环境,让他们抛却不必要的阅读心理负担,带着轻松的心理去阅读,将自己沉浸到文本中去,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去品味、咀嚼精彩片段,体会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将会收获更多的阅读成效。

三、让学生在文本更具教学价值处主动阅读

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绝不是对学生的课堂阅读放任自流。

面对一篇具体的课文,学生在进行“分析阅读”时,究竟要在哪些地方去读,要从中读到些什么?由于在学习技能上的缺失、学习能力上的不足,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自己阅读、发现,课堂阅读教学难免陷入空泛的泥潭。这时,就需要教师作精心的阅读指导的。而学生在“主题阅读”接受拓展阅读训练时,相关文本的合理选择则更离不开老师精心准备。

特级教师魏星在执教《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把引领学生感受古典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作为课堂阅读的核心,巧妙地通过“白骨精在师徒四人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念紧箍咒时,师徒四人心情是怎样的?”两个探究题的设置,使全体学生在整堂课上都在主动地阅读,读得那么有趣味,又是那么有成效。

确实,虽然选入教材中(除去一些经典作品以外)的大多数课文,主要把它们当作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方法的例文,是利用文中听涉及的事物引导学生从事与之相关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的。但是,每一篇选入教材的课文往往又具有自身的独特的教学价值。越是重要的教学价值,越能引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越主动的阅读,效果也越好。然而,越是重要的教学价值,越隐藏在课文文本的深处,也就越难发现。

例如《天鹅的故事》一文,“喜爱打猎的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此后30年都没有动那杆高高挂起的猎枪,连天鹅以外的其它动物也不打了?”就是深深吸引学生却又难以理解的极具教学价值之处。有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颇为精彩。教师以“喜爱打猎的斯杰潘老人面对着近在咫尺的天鹅,却放下了猎枪”是源自于文中“多么可爱的鸟儿啊!”真情流露为抓手,组织学生从课文5、6、7自然段语言文字中探究“天鵝到底可爱在哪儿”。在师生、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从这群深陷绝境的天鹅身上陆续感知到了“有一种可爱叫做勇敢”、“有一种可爱叫做执着”、“有一种可爱叫做睿智”、“有一种可爱叫做无私”、“有一种可爱叫做团结”。当教师通过总结,引导学生感悟到任何生命都是可爱的,在绝境中迸发的力量又是那么值得敬畏的时候,对于斯杰潘老人最后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理解了。

又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如何引领学生感悟爱因斯坦的伟大,无疑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有位教师把教学视角放在爱因斯坦作为一名著名科学家,如何忽视最为珍惜的时间、最为看重的工作室,真诚地与小女孩相处上。这样的文本解读以及教学处理,是独特的,也是值得称道的。

确实,构建课堂“有效阅读”平台,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上下大功夫。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有责任通过自身在课前对课文的研读、思辨,发掘出文本种蕴含的具有教学价值的地方,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组织、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0展阅读,掌握文本的实用价值,感受文本的审美价值。

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更有效地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论述:“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所谓训练,“第一,必须讲究方法。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不济事。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这两点。”

确实,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大大地减少在各种层次阅读过程中的“无谓损耗”,提高阅读的效率。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才算真正达到了有效的目标。

一位教师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讲:“老师,我从课外书上读到,埃及的金字塔人们已经知道的大约有90座,怎么书上却说是70多座呢?”这位教师马上鼓励:“你的问题提得很好,说明你能看书,能思考,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确实,现在人们已知道的埃及的金字塔大约有90座,而书上却说是70多座,是因为这课课文是在十多年前写的,当时还有一些金字塔没被发现呢?”没想到那位学生继续问到:“金字塔不是十分巨大吗,怎么可能会有10几座发现不了呢?”面对学生的“发难”,教师灵机一动,问其他学生说:“谁来帮老师解围?”学生再一次地主动地投入到文本中去了,不久后纷纷联系前文内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沙漠太大,金字塔建造太分散了;沙漠中有风沙,有些金字塔被风沙掩埋起来了;金字塔建造太久远,有些被损坏了,不像了……

这位教师及时地抓住了学生的质疑,点燃了全班学生阅读的热情,使课堂上充满了思维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

构建课堂“有效阅读”平台,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更有效,教师还应注重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上多下工夫。其实不仅是“勇于质疑、探究”,诸如合理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想、认真预习、及时复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学习习惯虽然毫不起眼,但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提出要求、具体指导,离不开教师的常抓不懈、严格训练,甚至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当好楷模。)就会逐渐地由乐于阅读过渡到善于阅读,更多地获得阅读的乐趣和成果,大大提高课堂阅读的效率。

综上所述,如果说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是一条浅浅的小溪,那么教师就要不断为它注入源头活水。让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努力构建课堂“有效阅读”平台,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让学生在课堂的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自主阅读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聋校语文课堂的有效阅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