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8-09-05费晓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费晓燕

摘 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引导小学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以具体课例说明,即低年段以激发兴趣为主,中年段以挖掘教材为主,高年段以点拨引导为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11-2

低年级学生的探究能力比较弱,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为他们提供一些有趣的素材,激发兴趣,让学生想探究;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也慢慢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对于书本上的内容有时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教材,让学生能探究;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已然形成,教师可适当放手让学生去提问,去发现,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会探究。下面笔者也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针对低中高三个学段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低年级:激发兴趣,让学生想探究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能熟练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所以老师们都会非常注重学生的口算训练,但是一味重复地纯计算练习会让很多学生产生厌烦感,此时教师可安排一定的拓展课,如火柴棍游戏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在执教一年级时也曾请学生做过这样的拓展练习,既是一次学生特别喜欢的赛事游戏,又从不同方面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自编教材——火柴棍游戏》

片段1:教师直接板书:7-1=2

生:啊,错了错了,7减1怎么会等于2呢?

师:算式中的数和符号都是由火柴棍组成的,算式是错误的,但能不能请小朋友想个办法,只移动一根火柴棍使得算式成立,借助小棒尝试一下。

小朋友的热情高涨,借助小棒移来移去地尝试,发现只要把7上面的一横搬到减号上,变成1+1=2就对了,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后,学生惊喜极了,原来算式还可以这样学,迫不及待地问:老师,还有吗?还有吗?

片段2:教师板书:7-11=4

师:要求只能移动一根火柴棍使算式成立,请你再借助小棒研究一下。

这一次学生的尝试似乎不是很顺利,多数学生左移右移都没有得到正确的答案,个别同学能想到把等号上的一横搬到减号上,变成7=11-4,但当老师把变化后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时,多数学生对于这样的算式还是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就跟平常的口算课一样,表示对这样的书写方式很不习惯,但表示能接受这是正确的算式。

师:11-4=7,小朋友们都会吧?

生:会。

师:等号表示左右两边大小相等,把它们都想象成同样的大苹果,左右交换一下,两边仍然相等,意思是一样的,明白吗?

这样的拓展课,让低年级学生在玩中学,在操作中探究,小朋友们惊奇地发现,移动火柴棍居然可以使算式发生令人难以预料的奇妙变化,而且这些算式都是自己课堂上学习到的,只不过换了一种呈现方式,让学生能在情境中大胆尝试、开放思维,激发了想探究,愿探究的冲动,不知不觉培养了低年级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中年级:挖掘教材,让学生能探究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能按照要求或借助数形结合或根据数的意义来解决数学问题。对于三年级学生分数的比较大小主要集中在同分母和同分子两种,如果这时教师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口诀性”的比较方法的话,就会大大减少课堂上的探究味。——《三上——分数的比较大小》

片段1:师:14和34这两个分数可以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1:我是画图比较的,从图上可以看出四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四分之一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四分之三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四份,取三份,一份小于三份,所以四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

片段2:师:12和13这两个分数又可以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生1:我觉得是二分之一小于三分之一,因为2小于3。

生2:也可以画图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

生3: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这两个分数都是取了其中的一份,二分之一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三分之一是平均分成了三份,分的份数越多,当然表示每份的就越少,所以二分之一大于三分之一。

师(小结):通过这两种情况的分数大小比较,我们可以发現,当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就(越大);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

这是三上教材中要求的两种比较大小的情况,没有填鸭式的师讲生听,而是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比较,其中不乏像片段2中生1的那种想当然的比较方法,但是更多的学生能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或分数的意义出发正确地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比较的一般方法。

三、高年级:点拨引导,让学生会探究

高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不管是自主探究还是合作探究都能很好地胜任,但其中都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不同的思考可能,利用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五下——圆的认识》

片段1:师:我们之前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从研究它们的边入手的,比如说我们研究它们的边知道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现在圆没有边,你们能不能创造一些边,也就是线段,来研究一下圆的特征呢?

学生思考后尝试

师:既然圆边缘没有线段,你觉得线段可能藏在什么地方?

生:圆里面。

师:你找到了几种线段?

学生依次上台板演:

(教师标记为A线段、B线段、C线段。)

师:谁来说说A线段的特点?

生:A线段经过圆心,两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B线段呢?

生:B线段一端在圆上,一端恰好在圆心。

师:那C线段呢?

生:C线段的两端都在圆上,不过没有经过圆心。

师:很好,其实在数学上,A线段、B线段有其特定的名称,分别叫直径和半径。再看C线段,能不能叫直径?

生:不能,因为它没有经过圆心。

这是教学圆内各部分名称的片段,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改编,没有按部就班地教学生一些定义性的知识,而是充分联系学生之前所学——从研究线段入手,虽然圆看似没有线段,但能创造一些线段进行研究,而通过学生创造出的线段正是数学上重要的概念,也对这些线段进行了一定的区分,赋予文字性知识更多的研究价值。

以上是笔者选取的低中高三个学段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片断,并对这些片断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期未来针对不同学段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做一个参考。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经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这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我们应谨记这一条建议,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真正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