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2018-09-05彭荣

关键词:校本培训教育实践科学管理

彭荣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科学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教育实践;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25-1

教师只有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洞悉教育的走向,不断超越自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校本,从个人意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专家引领等有效途径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开展了多项活动,具体做法是:

确立一个目标: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侧重两个方面:做好全体教师的理论和實践培训;

抓好三个结合:长训与短培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完善四项制度:一是校本培训规划制度;二是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三是校本培训大家谈制度,让教师间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换与经验共享;四是校本考核评估制度,形成专项考核细则,进行量化管理。

创新五种形式,一是自主研修式,包括精读教育理论书籍,勤读教学杂志,上网查阅资料,做读书笔记,摘抄文摘卡,参加高学历进修,反思教学过程,写出反思教例。二是课题研究式,基本方式是:人人确定子课题——提供理论信息——实践研究——成果展示。这项培训以我校的各课题教师为主要成员,对相关学科进行辐射,在培训中体现较强的目的性。三是集中培训式,主要是学习有关课改的文件通知、背景资料、专家及领导人的有关讲话。观看课改录相。聘请专家、名师到校讲座,传播先进理念。四是导师带动式,给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压担子,用名师带高徒的方法进行一对一的培训。五是交流研讨式,每学期认真组织各学科实验教师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课改大家谈”活动,平时在各学科教研组内也经常开展学术论坛、学术沙龙、心得交流等活动。

二、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活水”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教师只有积极投入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与教育反思等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

走向专业化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1.课堂教学。广大教师深深体会到光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够的,必须要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努力探索。我们利用教研日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新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2.课题研究。在实施课改的教研中,我们始终把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教研的立足点,坚持把课改实验建立在教育科研的基础之上。课题组的负责人组织实验老师深入学习课题实验方案,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材料,通过开实验课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3.教育反思。反思可以让教师从习惯的教学行为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不断趋向成熟,做到在实践前反思,力求教育教学有预见性、三思而行;在实践中反思,着眼反馈矫正;在实践后反思,致力反醒提升。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的真正目的——使教师不断地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科学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1.优化成长环境。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行为要从关注人生命的角度去尊重师生的个性,确立我们的管理理念,改革我们的管理方法,确保课改实验的和谐开展。一是营造宽松的氛围。要让教师得到专业成长,就要给教师“松绑”。用更具人性化的标准去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让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得到长足的专业发展。二是塑造人文的气息。一所高品味的学校,应该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领导思想解放,理念开放,且富有人情味;教师志趣高雅,举止文雅,且富有书卷气;学生品学兼优且富有创造力。浓郁的人文气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鲜空气。三是创建学习型校园。把校园作为师生共同学习发展的场所,学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空间。

2.完善发展机制。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依托新课程改革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给教师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把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不断给教师以压力和动力,促其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树立科学的教师发展观,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每年度评选学习型教师,予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二是建立学的选拔机制,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发现并培养具有良好潜质的青年教师,促使其尽快成长为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构建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校在评价改革方面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制订好自身的发展目标,确定好评价周期,平时广泛搜集评价信息,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等式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学校评价小组反馈评价信息、建立教师评价档案。评价结果重在帮助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信息,明确自己今后改进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也作为年度考核、岗位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及推荐和评选先进的依据。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教育实践科学管理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对社区治理的启示
立足农村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校本培训评价
农村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痛并坚持着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研析小学校本培训质量管理的方法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浅谈公路养护的科学管理
基于多角度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