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及心率变异性探讨

2018-09-05于迎根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窦性心心电图心率

于迎根

隐匿型冠心病(lat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LCHD)是指中年以上患者静息时或运动后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但无胸闷、胸痛、气短等临床症状,其心电图改变也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此类患者会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甚至可能发生猝死,因此对其临床预后应予以足够重视[1]。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检测是目前测定自主神经功能的简便、无创的可靠方法[2-3]。以往有关LCHD患者的HRT和HRV变化预警作用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对LCHD患者组和对照组HRT和HRV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探讨其对LCHD患者危险性评估和预测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做健康体检,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有心肌缺血表现但无临床症状者为LCHD组,共5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45~72(67.45±8.68)岁。选取无心肌缺血表现的健康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2~70(62.14±9.26)岁。LCHD诊断标准:J点后0.08 s 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 mm或ST段抬高>1 mm,持续时间>1 min。所有受检者均排除心肌病、心肌梗死、心房颤动、房室阻滞以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同时也剔除影响HRT、HRV检测值的有关因素,如服用影响自主神经的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并排除所选受检者动态心电监测中无单一室性早搏的窦性心律患者,以确保能进行窦性心率震荡分析。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美国GE Marquette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受检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记录患者24 h的心电图。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并结合人机对话分析判断,并去除伪差和干扰。

HRT数值的获得:随机选出符合条件的5次以上单个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前2个和后20个心搏均为窦性节律),以确保单次触发事件是真性室性早搏。HRT测定选取震荡发作(TO)和震荡斜率(TS)两个量化指标。TO是指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加速的总和,而TS是指窦性心律加速后的窦性减速现象,由心率减速的最大斜率来表示。采用Schmidt研究组计算法算出HRT的均值,即TO=(R-R1+R-R2)-(R-R-1+R-R-2)/ (R-R-1+R-R-2)×100%。筛选标准:TO<0(正常),显示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出现加速现象;TS>2.5 ms /RR(正常),显示窦性心率加速后出现减速现象,提示室性早搏后存在HRT现象。反之,TO≥0(异常),TS≤2.5 ms/RR(异常),提示室性早搏后HRT现象减弱或消失。

HRV数值的获取:通过动态心电图自动识别24 h正常窦性NN间期(即R-R间期),剔除早搏前、后的正常窦性心搏间期(联律间期和代偿间歇),自动算出HRV各项标量。时域指标:正常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低高频比值(LF/HF)。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的HRT和HRV数值比较显示:LCHD组HRT指标中的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HRV时域指标中的SDNN、SDANN、rMSSD、pNN50指标值和频域指标中的TP、LF、HF、LF/HF指标值,LCH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隐匿型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心率震荡指标比较

5 讨论

LCHD亦称无症状性冠心病,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一种无临床症状的心肌缺血疾患。患者虽有单纯的冠状动脉硬化,但病变较轻或痛阈值升高以及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形成,而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在休息时或运动后心电图检查出现阳性表现,因此也被认为是早期冠心病的一种,此类患者存在突然发作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可能,也存在发生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个别患者还可能出现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4]。由于病情极容易被掩盖而被忽视,因此对此类患者的危险性预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LCHD患者的高危性,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对冠状动脉张力的调节功能紊乱或减弱[5]。心率震荡(HRT)是一次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先加速后减速的双相式变化现象,是自主神经对内源性刺激所作出的迅速且灵敏的反应。单发室性早搏后的快速调节作用,反映了窦房结的双相变时功能。健康人群或低危患者中存在着典型的HRT现象,而可能突发心梗甚至猝死的高危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6]。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与SCD密切相关,HRT现象是目前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最为客观有效的方法之一,HRT参数的异常,客观上反映出心脏性疾患危险度的增加[7]。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CHD组HRT中的TO值明显升高,TS值明显降低,表明LCH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已受损。其机制可能因LCHD患者的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导致心脏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减小,心率加快,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压力反射变钝,致使一次室性早搏后的窦性心率震荡减弱或消失。HRV能够反映心率的快慢差异现象,能分析逐个心动周期的细微时间及其规律的变化,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关,也是评价机体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相互平衡的重要指标之一。HRV的时域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迷走神经的活动,其中SDNN、rMSSD、pNN50等指标最常用,其数值降低反映迷走神经功能减退。频域指标中的TP是反映总的自主神经张力指标,HF和LF分别反映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指标,而LF/HF比值反映了两者的平衡性。本研究结果显示,LCHD组SDNN、rMSSD、pNN50和TP、HF、LF、LF/HF均低于对照组,提示LCHD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到损害,迷走神经活性的降低减弱了对抗交感神经活动的作用,导致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增加了LCHD的危险性。

表2 隐匿型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

心率震荡和心率变异性均是监测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有效手段,具有简单、无创、实用等特点,其中心率震荡尤为敏感,两者合理结合能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研究报道,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尤其是心源性猝死率有关[8]。总之,LCHD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冠状动脉已轻度病变,心肌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状态,极易突发心血管疾患,本研究结果显示受检LCHD患者HRT和HRV各项指标均有异常,提示存在器质性病变,并可能有猝死风险,故及早诊断并提醒这类患者,以便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对预防心源性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窦性心心电图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