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黑木耳紫跳虫的为害与防控
2018-09-05黄良水洪金良江小成黄贤飞
黄良水 洪金良 江小成 黄贤飞
袋栽黑木耳紫跳虫的为害与防控
黄良水1洪金良1江小成2黄贤飞3
(1. 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浙江 常山 324200;2. 常山县利成家庭农场,浙江 常山 324200;3. 常山县平基家庭农场,浙江 常山 324200)
描述紫跳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害特征和发生条件,提出具体防控措施为:保持栽培场所卫生,推行与水稻轮作,排场前进行土壤处理,药剂防控。
紫跳虫;生物学特性;为害特征;发生条件;防控措施
跳虫()是昆虫纲、弹尾目、棘跳虫科的一种小型昆虫,凡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发生。2017年10月,常山县何家乡江源村黑木耳排场后,首次爆发大面积跳虫为害,经鉴定以紫跳虫为主。由于目前尚无系统防控技术可供借鉴,笔者就此开展紫跳虫生物学特性调查和防控技术探索。
图1 喷水后虫体落入水面如烟灰状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紫跳虫体形小,成虫体长2 mm左右。体视镜下,成虫紫褐色,身体近圆筒形、肥厚,头部较粗大,触角较头短,体表具蜡质层,在栽培料或子实体上较活跃。虫体尾部有弹器,弹器短而末端圆形,善跳跃,跳跃高度可达20~30 cm,遇刺激即以弹跳方式离开或假死。此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体形与成虫相似,灰白色,休眠后经蜕皮为成虫。
1.2 生活习性
成虫畏光,喜在阴暗处聚集,多群居,不怕水,一旦受惊或见阳光,即跳离躲入阴暗角落,密集时形似烟灰,故又名烟灰虫。由于体形小,颜色深,隐蔽性强,而不易被发现。但菌棒一经喷水,虫体便跳出并落入地面、水面及野草叶子的背面,形似烟灰状(图1)。成虫喜群集,温暖(18~28 ℃)、潮湿(80%~90%)条件利于发生。繁殖快速,世代重叠,虫口密度大。立冬后在低温和干燥天气影响下,虫口密度可降低50%~70%。
2 为害特性
在黑木耳袋料栽培中,若虫取食菌丝,引起退菌。成虫为害子实体。于耳芽形成后,常群集在耳片背面或基部,啃食菌肉,造成子实体遍布褐斑、凹点或孔道(图2、图3)。虫体可以携带螨虫,排泄物可引发细菌病害。一旦爆发,菌棒上常有多达数百头甚至几千头虫量,使用农药也难以快速控制。黑木耳受害后易造成流耳,常导致栽培失败。
图2 跳虫群集于耳芽啃食菌肉
图3 跳虫为害子实体形成凹点、孔道
3 发生条件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促进该虫爆发成灾;富含腐殖质,栽培料较多等的环境是大发生的另一重要条件。施用厩肥或含腐殖质丰富的田块,未腐熟的有机肥易带入虫源,有利于跳虫的发生与繁殖,致使迅速繁殖成灾。常山县发生严重为害的田块旁边曾经是一家小型养猪场,猪场的排泄物排放田中消纳,而且该田块种过油菜,大量秸杆遗留田间直至黑木耳排场。在养猪场上游和距离养猪场50米以外的田块,没有发现明显危害,说明该虫受虫源、食料条件制约作用强,且长距离扩散能力弱。黑木耳连作或前茬为油菜、旱粮等作物遗留秸秆较多田块,由于虫源积累,发生较普遍,为害严重。
4 防控措施
一旦跳虫爆发为害,受害虫群体大、菌棒排放后虫体隐蔽场所多,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高等诸多因素制约,农药防控难度大,根治难。对该虫的防控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策略,通过强化耳场卫生等农业措施,降低爆发成灾风险。
4.1 保持栽培场所卫生
在夏季种植之前,做好耳场的环境卫生,清除耳场周围的杂草及堆肥等有机垃圾,填平坑洞防止积水;排放菌棒的田块要尽早做好秸杆、厩肥等清理和排水晒田等工作,以恶化跳虫滋生环境,减少跳虫虫源。
4.2 推行黑木耳与水稻轮作
通过水稻种植,消解田中有机废料,创造黑木耳栽培的清洁条件。
4.3 排场前土壤处理
旱地或未进行水旱轮作的耳场,在排放菌棒前,应对田土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可选择毒土或喷雾处理土表。药剂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毒土、喷雾)或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
4.4 药剂防控
为保障黑木耳产品质量安全,不提倡使用农药防治,采耳期更应避免使用农药。不得不用药控制时,应选用低毒低残留和安全间隔期短的药剂。黑木耳跳虫爆发成灾时,应在一潮木耳采完后进行药剂处理,确保药后有足够的安全间隔时间,保障产品农药的残留量控制在安全指标内。
药剂防控可采用药剂兑水喷雾,用药时间尽量在傍晚、阴天等低光照条件下。采用细喷雾,确保菌棒背面、缝隙及土表等隐蔽位置能被均匀喷布,以提高防效。药剂可选4.3%氯氟·甲维盐乳油1 500倍液或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一周后酌情再喷一次。还可用0.1%的敌敌畏加少量蜂蜜兑水置于盘中,等距离多点放置菌棒间进行诱杀。此法安全有效,无残留,在虫量低时较适宜采用。
S646
B
2095-0934(2018)04-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