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领域的科研合作现状与展望

2018-09-05刘启超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经济学期刊论文

刘启超

(暨南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无论是在人类进化史上,抑或是如今人类解决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合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科研合作是合作在科研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实现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科研产出最大化的重要途径。1963年普莱斯在《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对科研合作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指出合著论文所占比例将不断上升,到20世纪80年代时将无独著论文,此预言虽不完全准确,但科研合作的确是在向着高水平、大范围、多层次的趋势发展[1]。在经济学领域,从斯密到马克思,再到凯恩斯,他们给人一种独立思考者、写作者和投稿者形象。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经济学,爱因斯坦就说自己是一个“孤独的旅客”[2]。虽然他们给人一种单枪匹马的形象,但当我们深入了解他们之后,发现并非如此。作为斯密经济学体系核心思想的劳动分工和交换理论,都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劳动分工内的一个人或行业的罢工,会导致整个社会分工的瘫痪;买方和卖方有一方不合作,都会导致交换的失败。正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经济上的资助,学问上一起合作研究,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而对于凯恩斯这个从来不合著的人,也在《通论》前言里写道:“一个人若单独构思太久,即极可笑之事,也会暂时深信不疑。各种社会科学皆然,经济学尤其如此……本书得力于卡恩(R.F.Kahn)先生之建议与批评者,较之《货币论》或犹过之,书中有好些处都是根据他的建议而改定的。又本书承罗宾逊(Joan Robinson)夫人,郝特雷(R.G.Hawtrey)先生及哈罗德(R.F.Harrod)先生校阅一过,得益甚多”[3]。说明卡恩、罗宾逊夫人等同事虽未署名,但在其写作过程中肯定奉献良多。

但现实中,经济学领域的科研合作现状、规模及质量是怎样的呢?署名人数与引用频次之间的变动关系是否为单调的呢?估计没人能给出明确答案,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着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为科研合作尤其是学术论文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便利,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有关合作的科研政策。本文利用从国内4本具有最强影响力的期刊上收集的468个样本作为经验证据进行分析,对经济学领域的科研合作现状、规模和质量进行一次有益的经验探索。

一、研究综述

在中国有两句为人所熟知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和“三个和尚没水喝”,以上这两个谚语揭示了相反的含义。涉及知识和学术追求的问题时,上面问题的答案又是怎样的呢?独立探索和与别人合作探索哪个更具有成效?这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因为对知识的探索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阶梯。传统的群体行为理论认为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群体成员更容易实现群体的特定目标,但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公共选择理论却提出相反的观点,例如经济学家奥尔森就认为相比于大规模群体,小规模群体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是因为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组织和沟通协商等成本就越高,尤其是搭便车者开始增多[4]。因此这就涉及合作或集体行动的实现和成效问题。

近年来,合作已成为科研和学术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式,其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合著也越来越流行。逯万辉(2016)分析在2005-2014年这十年间,我国学者发表在SSCI的论文中,独立机构完成的占三成左右,而多机构合作完成的近七成,并且在这十年间,国内机构和国际机构的合著率都呈增长趋势,合著强度很大[5]。Acedo et al.(2006)指出国外科研合作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分析影响作者合作写论文的因素以及分析合著的重要性;另一个方向是分析科研研究者的社会网络;以上两个方向主要在回答三个问题:促成论文合著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科研合作是否影响到发表论文的影响力?科研合作中,合作者社会网络是怎样的?Acedo还根据1980-2002年间发表在管理与组织方面期刊上最重要的11022篇期刊论文分析结合两个研究方向进行了研究,发现合著的论文比独著论文引用频次更多[6]。目前对于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合作对论文质量影响的研究是不足的,其相互关系也是不明确的。国外关于论文质量评价的文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评价标准是论文的接收率。Laband 和Tollison(2000)通过对1982-1986年投稿到《政治经济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的2708篇文章进行分析,发现在审稿阶段合著文章比独著文章更容易通过初审,在论文发表率方面,合著论文比独著论文高23%[7]。第二个评价标准为已发表论文的质量,其质量通常以论文累积的引用频次衡量。Chung et al.(2009)分析了合著在金融学方面的角色,他对1988-2005年期间,五种权威的金融学期刊发表的4030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署名作者人数多的论文拥有较高的引用频次[8]。也有一些研究并不支持以上观点,例如Medoff(2003)研究了1990年发表在8种经济学经典期刊上568篇文章在接下来十年内的引用频次,发现合著论文与独著论文的引用频次没有显著差异[9]。Walter(2011)通过对 DGF(Deutsche Gesellschaftfür Finanzwirtschaft)1996-2005年的年度会议展示的论文进行了分析,发现无论对于初稿论文接受率,还是发表论文的引用频次,合著论文的影响力都明显优于独著的论文,此外该研究还发现用谷歌学术引用频次来评价标准的学者能力,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10]。

国内对科研合作领域的研究更倾向于Acedo所指出的科研合作研究中的第二个方向,即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科研领域的作者社会网络进行分析,较少有以第一个视角对科研合作者的动机、合作过程和合作者特征进行研究。国内分析研究多是以国外期刊如SSC、SCI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图书情报类、医学等学科为分析领域,关于社科领域的科研合作与论文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少。王海涛等(2016)通过对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影响因子排名前20的经济学类期刊在2000-2014年共15221篇论文分析发现,作者数量、参考文献数量、论文长度、是否基金资助与被引频次都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发表年份与被引频次之间具有显著地倒U型关系[11]。张宏梁和田玲等(2010)通过对国际医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三种杂志发表的论文为分析对象,从国家、机构和作者之间合作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国家、机构和作者之间在医学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合作,并且合作能够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12]。高自龙和范晓莉(2011)以2010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为研究对象,对人文社科类领域的合作研究现状及合作研究与论文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析,发现不同学科之间合作研究与论文质量呈现不同关系,其中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合作研究与论文质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哲学、外国语言文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图情档学科中,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余学科则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文章并未进一步对机构及作者数量如独著、两人合著、三人合著等类型做一相关分析研究[13]。苏方荔(2011)利用在2000-2009年图书情报类影响力较大的四种CS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符号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发现,机构合著论文的影响力明显优于机构独著论文,但该分析未把时间因素对引用频次的影响作处理[14]。大多数学者认为,以往科研合作行为的研究大都以西方国家科研文化为背景以及以西方学者群体与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所得出的科研合作能提升科研水平的规律不一定适用于中国[15],甚至两者之间无规律可循[16]。

二、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四种在经济学领域具有较强权威性的期刊《经济研究》(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ERJ)、《经济学(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CEQ)、《世界经济》(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JWE)、《中国工业经济》(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CIE),这四种杂志影响因子在CSSCI中排名居于前列,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为了更好地考察论文的时间价值,我们选取四种杂志中2006年刊发的论文,记录每篇论文在中国知网接下来十年累计的引用量(截至2017年7月)。由于国内缺乏完善的评估机制和系统,把被引频次作为评估论文质量的指标,越来越受到批判,但在没有找到更合适、公认的新评估指标之前,用被引频次来评估科研工作的质量,仍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在涉及大样本评估时[17]。因此,本文仍把论文引用频次作为衡量论文质量的指标。在2006年,四本期刊发表文章共516篇,为更好反映论文的学术价值,这里剔除20篇书籍评介、9篇论坛综述与纪要、1篇纪念文,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术性论文486篇。本文的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所用工具为SPSS软件和Eviews软件。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SPSS 22.0软件计算每个指标的极值、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等统计指标,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国内一般用合著率和篇均作者数来表示时域内论文合著情况。在单篇论文的质量方面,从表1描述数据可知,独著论文平均引用频次约为为103次,明显低于合著论文平均引用次数。在作者具体数量方面,独著论文引用频次除了比4位作者合著论文高之外,明显低于其他作者数量合著的论文。此外,被统计得论文中,共有独著165篇,合著321篇,合著率约为66%,篇均作者数约为1.92,合著程度较高,合著率高于高自龙文中所研究的人文社科论文平均合著率31.3%[3],略低于自然科学论文合著率的70%,篇均作者数也高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大部分人文社会学科。在单篇论文的合著规模方面,被统计的321篇合著论文中,2~3人合著论文比例最高达到95.4%,3人以上的合著论文仅占4.6%,可以看出论文合著比例随着人数增加而逐渐下降,原因可能是随着人数的增加,作者之间的组织、沟通和协调成本也相应增加,但最重要的是这一现象与文献计量的一般规律相符合。在合作模式上看,有360篇论文作者属于机构独著,约占总数的74.1%,跨机构合著占25.9%,说明经济学领域中,跨机构和跨学科合作较少,但也高于高自龙文中所研究的中国学者在SSCI发表论文的机构合著率[13]。此外,统计论文中,《中国工业经济》中论文所占比重最多,年发文量高于其他三种期刊。

从表1还可以看出全部论文引用频次、合著论文引用频次和独著论文引用频次的偏度和峰度都大于1,明显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为了使其符合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应用前提条件,在这里对全部论文引用频次、合著论文引用频次和独著论文引用频次做对数转换,因独著论文引用量含有零值,故作转换公式为ln(x+1),之后对其做正态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正态性检验结果

合著论文引用频次Y3 0.035321.0000.200 0.996321.0000.527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5%显著水平下,对数转换之后的全部论文引用频次Y1和合著论文引用频次Y3的K-S检验和S-W检验sig.值均大于0.05,表明Y1和Y3服从正态分布,独著论文引用频次Y2的S-W检验sig.值大于0.05,但K-S检验sig.值为0.046略小于0.05,可知Y2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因此,无论独著论文引用频次和合著论文引用频次符合独立样本T检验的应用条件。

(三)参数检验

由于对数转换之后的独著论文引用频次和合著论文引用频次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显著性检验优选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3 检验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从表3检验变量描述性结果来看,Y3与Y2的均值存在差异,Y3均值大于Y2,但是否显著需做进一步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由表4可知,对数转换之后的引用量Y1方差方程的 Levene检验的统计量为0.010,P值为0.920大于0.05,故方差齐。此外,t值、均值差值分别为3.077、0.363,且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为0.002小于0.05,因此认为合著论文引用量与独著论文引用量存在显著差异,合著论文引用频次明显优于独著论文引用频次。

(四)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作者数量对合作规模及质量的影响,接下来把论文引用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做以研究。本文采用半对数回归模型,具体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y为每篇论文累积的引用频次,核心解释变量auth为作者数量,为了更好地考察合作情况及质量,这里引进虚拟变量合著论文(more)、期刊第一篇论文(leading)、同一机构(col),论文若是合著则取1,反之则取0;论文若为期刊第一篇论文则取1,反之则取0;合著作者若为同一机构则取1,反之则取0,这里的机构以“院系所”进行分类。为了更好地考察规模情况,引进虚拟变量authi、Journeyj,其中i取2...6分别指论文作者数量为2...6个时,则取1,反之则取0;j取1、2、3,分别指论文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和《经济研究》时,则取1,反之则取0。b0为常数项,b1、b2、b3、ai、cj为相应的回归系数项。用Eviews8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相关变量对引用频次回归结果

项目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模型4 模型5 模型6 JWE CIE 0.0900.2360.1000.2290.0310.187

续表5

从表5中模型1可以看出,和前文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一样,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合著论文引用频次显著高于独著论文。模型2则进一步说明了作者数量对论文质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当署名人数较多的论文,引用频次也会相应较多,例如当署名人数由1人增加到2人时,引用频次增加约12.4次。模型3说明位于每期期刊首篇论文相比于其他不是首篇论文引用更多,这可能是因为编辑倾向于把质量好的论文放在首篇,吸引更多人关注,也可能与读者从前往后翻书得习惯有关。

模型4、5和6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3,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共线性,怀特(White)异方差检验结果也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因此,模型的分析结果是可以接受的。模型4和5表明发表在《经济研究》中的论文拥有较高地引用频次,说明期刊影响力对论文引用频次有显著影响,影响力较高地期刊论文质量相对较高。此外也说明论文写作者也倾向于引用经济学领域内具有较强影响力期刊发表的论文。模型4和模型5可以更具体地说明作者数量对论文引用频次的影响情况。在科研合作的规模方面,在模型5中署名人数为2和3的论文引用量显著优于独著论文,但署名人数为4、5、6的论文与引用频次之间的回归结果不显著。因此,当作者数量由1增加到2、由2增加到3时,论文引用频次都会显著增加;当作者数量由3增加到4、由4增加到5、由5增加到6时,对引用频次无显著影响,因此最佳署名数量为3,这可能是由于署名作者多于3位的被统计论文所占比例较少,也可能是由于随着署名人数的增加,搭便车者开始出现,例如未参加论文的研究和创作等实质性工作,却在论文上署名。模型6表明在合著论文中,署名作者处于同一机构与论文质量有正相关关系,即高引用频次的论文作者倾向于同机构合作,而非跨机构合作,这与苏方荔认为高引用频次的论文作者倾向于跨机构合作[14]和Chung认为署名作者是否处于同一机构对论文质量没有显著影响[8]等研究结果不同。这可能是因为与自然科学领域研究不同,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不需要跨机构合作,合作过程中的组织、沟通和协调等成本相对较高,合作的收益较低,也可能是本文统计得样本较少涉及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等需要跨机构合作研究的领域。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利用统计学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分析法,用每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作为合作强度的指标,每篇论文的累计引用频次作为论文的质量,分析了经济学领域科研合作的现状,并探讨了影响论文引用频次的因素;研究表明作者数量、期刊影响力、是否为期刊每期第一篇论文、是否为同机构作者等因素对引用频次有显著影响,具体为:对于科研合作质量,合著论文的引用频次显著高于独著论文引用频次,相信在未来经济领域,科研合作仍是主要趋势;对于合作规模,署名作者数量较多的论文引用频次更多,但论文引用频次与作者数量并非呈单调性,论文作者数量为3时,拥有最多的引用频次。因此,并不是署名作者人数越多,引用频次就会越多,单纯靠增加作者人数来提高论文影响力是行不通的。此外,与相关研究不同,本文未发现高引用频次的论文作者倾向于同机构合作。与以往研究方法不同,对于科研合作以往研究多以科研机构为解释对象,用机构数量来表达合作程度,本文用每篇论文作者数量和引入合著论文中的同一机构这一虚拟变量,可以更好地呈现出合作程度和范围,避免出现“多作者同机构”及“一作者属于多个机构”的情况。

本文主要结论与讨论如下:首先,在学术及科研领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本文结果更支持前者,即对于科研合作实现过程中所产生的搭便车动机及由于组织和沟通协商等所产生的成本,是可以得到有效克服的。其次,学术研究的合作不仅可以使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社会网络的研究人员汇聚在一起,克服研究项目中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带来的挑战,同时也可以分摊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科研成本。因此,合作和相关的社会网络为提高研究项目的规模和范围提供了一种积极策略,相信较多的研究方法和跨学科的综合思考,会提高科研领域的整体效益。最后,合作的过程也是利益分配的过程,在论文质量方面,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合著论文的质量都优于独著论文质量。那么在评价一篇论文时,就不能忽略第二作者及其他合作者的贡献。因此,现行以“第一作者”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应在原先基础上加以调整,改变以往在奖励、评职称等方面,考察论文时不能仅仅以“第一作者”论英雄。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合理地跨学科合作的科研政策引导及改变以往的学术评价制度,让科研合作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中。

猜你喜欢

经济学期刊论文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