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探析
2018-09-04吴冰彬
吴冰彬
摘 要 公允价值的应用分散于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中,而实际工作中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与具体会计准则存在出入。因此本文提出通过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程度、修改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以及加强监管等措施来应对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上市公司;公允价值;问题;解决措施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及意义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而是历经波折。我国在积极应对并参与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之后,于2014年出台了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更加规范严谨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即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然而,虽然从公允价值重新运用至今已经十多年,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仍处于进步阶段,推广公允价值任重而道远。
公允价值的应用符合决策有用观,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利于投资者和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决策与分析。当然,公允价值并不是完美的,它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去商榷完善,不仅仅只是理论上的跟进还包括实务上的应用,如何让企业接受采用公允价值,如何加强会计准则的改进以及如何处理公允价值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及确定方法
1.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
(1)公允性。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有序交易,使得交易双方必须没有违背自己的意愿,不得是被迫(如清算)或强制性交易。(2)动态性。公允价值能够反映企业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它反映的是会计要素的一种存在状态,而不是静止时点上的某个价格,这是它区别于历史成本的一大特征。(3)假设性。公允价值既可以是基于事实性交易的真实市价,也可以是基于假设性交易的虚拟价格。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确定方法
现行会计准则提出了三种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包括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分别面向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其面向的时点就可以看出评估参照点,也就是说,成本法利用现行市场条件下的重置成本评估公允价值,市场法以公开市场上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成交市价作为参照物来评估,收益法则是通过预期收益折现值之和确认。
三、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
1.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实际操作难度大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获取现行市价,每个计量日的公允价值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及时获取市场交易信息,而获取信息难度较大,企业信息成本加大。此外,利用估值技术评估公允价值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才能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度,而这笔支出又一次增加了企业成本。再加上投资性房地产一旦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便再不能转为成本模式,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实在难以评判,实际操作难度过大,这也是上市公司不选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2.公允价值可能导致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其实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周期性波动引起的,顺周期效应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高估资产或低估资产价值。 金融工具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价格随着资本市场波动而助涨助跌,公允价值的计量运用无疑使这种波动反映的更明显。虽然这样可以比较公允的反映金融工具的价值,但是一旦市场不够稳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会导致资本的大起大落。
3.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公允价值计量还需要用到估值技术,而大多数从业人员不懂不了解,更别提掌握这种评估技术,更有甚者,部分会计人员无法独立完成电算化操作,这都意味着我国会计从业人员队伍能力水平薄弱,这也直接导致公允价值不能得到准确计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四、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运用的建议及对策
1.加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加强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一是必须完善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制度,特别是一些涉及职业判断、利润操纵空间大的会计信息。二是我国公允价值在披露时主要是表内披露,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表外披露来改善公允价值信息不够透明公开的局面,例如采用了何种估值技术,又是采用的何种折现率,怎样判断公允价值的层级,是否有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以及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等等。三是通过制定专门的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去指导企业进行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使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更加规范。
2.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制度规范市场运行,加强市场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一切扰乱市场的行为进行严惩。此外,完善市场价格体系,培育各级市场,如生产资料市场和二级证券流通市場等,获取相对而言比较贴近市场行情的一个价格。单凭市场传递信息不一定及时为信息使用者所获取,所以可以多方位建立专门发布公允价值信息的系统。
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专业水平
首先,规范实际操作中对公允价值的要求,可通过相关培训加强相关人员的实操能力,在公司的运营中,逐渐普及电算化的操作模式。而且在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培训上下功夫,进而全面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公司还可采取通过轮岗制度,使其了解企业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分析能力。最后,也是大多数上市公司容易忽视的一点,必须加强会计职员的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增强其诚实守信等方面的意识。
4.提升监管力度建立权威资产评估机构
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不单单仅是各个监督部门的分散监督,还应该使各部门能够相互合作,增强互动,促进信息交流。完善审计制度,规范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其独立性,对企业公允价值运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做好公允价值估计与披露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宗成,马梦醒.公允价值分层计量与股价相关性研究——来自沪深A股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析[J].经济问题,2016,(9):107-111.
[2]薛小荣.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提高公司盈余波动性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之友,2016,(1):2-7.
[3]李文耀,许新霞.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动机: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评论,2015,(9):118-131.
[4]李庆玲.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披露现状与改进——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会计之友,2016,(16):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