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特殊家庭家长的教育能力
2018-09-03郭大伟
郭大伟
摘要:特殊家庭的家长总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吃好穿好,关心学习的结果,却从来不在乎过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引领家长改变其教育方法,为孩子们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只有协调一致,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下面就谈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引领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关键词:特殊家庭 教养方式 引领家长 家校合作
自从调到学校政教处,几乎天天跟问题孩子、解决家长与老师的纠纷打交道,而且我还发现这些问题孩子多出于特殊家庭——家庭或是父母离异;或是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经常大吵大闹,对孩子置之不理;或是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对孩子长期托管。这让从事20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老师们整天在抱怨孩子们越来越不好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通过解决问题纠纷的实践经验来看,问题出现的根源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协调一致,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改革步伐。尤其是特殊家庭的家长总觉得对孩子有所亏欠,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吃好穿好,往往只关心结果,却从来不在乎过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引领家长改变其教育方法,为孩子们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下面,就谈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引领特殊家庭的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
一、构建符合特殊家庭孩子教育的家校合作模式
(一)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亲子关系是未成年人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家庭对一个人成长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其他任何条件都无法替代的。所以,学校可以定期召开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会,以分析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心理、家庭教育误区,了解先进的教育方式及方法,详细、具体地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增强亲子间感情,使家长能够为孩子创设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成长氛围。
(二)实现“家校合作”
学校可以成立“特殊家庭教育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根据各年级情况的不同,在课题组统一指导下,每学期召开一次特殊家庭学生家长会。老师将特殊家庭学生学业情况、行为心理等及时向家长汇报,使家长紧密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加强对孩子的了解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与家长不定期沟通
除了学校统一安排的家长会外,要求班主任要尽职尽责,依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工作间隙,协调时间,或电话联系,或亲自家访,或约家长到学校,保证做到每学期至少一次与每个家长面对面交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向家长提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或建议。这种不定期的沟通,有效保证了家长对孩子情况的准确把握,同时,也为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提供条件。
(四)鼓励家长参与各种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及活动
鉴于社会上有关成功家教方面的讲座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家长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該积极鼓励和支持家长参与社会上的这些活动,并为家长们提供讲座内容和信息。
二、辅助特殊家庭家长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
在日常与家长的接触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家长:
(一)专制型父母
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或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另一种专制——过度保护。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情绪,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
(二)放任型父母
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祖辈,上学了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即“甩手”父母。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逐渐养成不良的个性与态度,自我为中心,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模糊不清,与人交往易产生对立、仇视情绪、侵犯行为,不能学会在欲望不能满足时应有的忍耐,不合理的需求、欲望不断增加,无法适应社会生活。
(三)民主型父母
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这里说的民主并不等于事事都协商,有民主还要有集中,孩子由于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看问题不会深刻与全面,对一些重大问题父母必须采取“集中”,统一口径,保证孩子沿着正确的社会规范发展。
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性格。生活在不同情境中的孩子发展也会不一样:生活在批判中,孩子学会的是指责;生活在敌意中,孩子学会的是打架;生活在嘲笑中,孩子学会的是难为情;生活在羞辱中,孩子学会的是内疚;生活在宽容中,孩子学会的是大度;生活在赞扬中,孩子学会的是自信;生活在公平中,孩子学会的是正义;生活在安全中,孩子学会的是信任;生活在赞许中,孩子学会的是自爱;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中,孩子学会的是寻找爱。
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理解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多渠道的进行家校沟通,给家长必要的培训,让家长掌握必要的教育方法,提升他们的教育能力;适时组织活动,使这些特殊家庭多进行亲子间的正常接触和交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家庭真正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
三、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学习氛围
我们常常碰到咨询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不听话,如何如何不喜欢上学,如何如何与老师闹别扭,如何如何与家长顶嘴等。经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多半孩子的态度与家长的教育方式相互关联,家长的学习兴趣与认识,对学校对教师的态度、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居住条件等对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创设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
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需要,以致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
(二)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积极的态度
家长应该多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候在学校的趣事,向孩子多传达一些自己对学校美好的向往,美好记忆的信息,努力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否则如果家长给孩子传递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学、学校生活多么多么枯燥无味等一些消极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对学习的概念会是什么样。同样,对老师的态度也是如此。出现老师管得严的现象,家长心里应感到庆幸才是正常的,从教育好孩子的角度出发千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数落老师的不是,否则不但破坏了老师的威信,以致老師今后很难开展对你家孩子甚至对其他孩子的教育工作,而且也使得孩子陷入了两难境地,使孩子觉得不知道听谁的好,长期下去容易造成孩子人格障碍:在家长面前表现一个样,在老师面前一个样的双重人格。
(三)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
孩子在学校里有固定座位,在座位上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家里,孩子也应当有个固定的学习的地方,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形成一种学习的地点定向。就是说,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学习。犹如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可来了精神一样,心理学上叫地点动力定型。所以,家长们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用来读书做功课的专门地点。
(四)加强沟通,消除代沟
总觉得是孩子大了不听管了,没办法了,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有的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学习与积累,自己的知识结构已经不如孩子了,在孩子心目中已不再占有权威的地位。可有的家长仍然行使家长的权力,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心理:要么明着对抗,你说什么他就反驳你什么,交流不起来,让家长十分苦恼与伤心;要么说什么都不听你的,我行我素,家长什么也插不上手。
特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其性格、智力、情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发展受到压抑和扭曲,直接造成孩子成绩下降,思想道德品质下滑,而且也导致了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这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因此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可忽视。作为教师,要以对学生诚挚热爱的情感,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转化为学生前进的心理动力,激励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个性的良好发展。因此,我们要利用教师的特殊身份,关注和关心这个群体,协调好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引导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引领家长不断学习提高,共同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责任编辑: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