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18-09-03贾敏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子女家庭家长

贾敏

摘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关键环节,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等直接影响着未成年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而我国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想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整体水平,可以通过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提高家长素质、加大对家长的指导力度等方式来完善中国农村家庭教育。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对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村家庭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家庭教育 问题 对策

一、農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作为农村教育工作者,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改善家庭教育,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纵观现阶段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孩子成“留守儿童”,由“代理家长”管理,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

以我们沧州市运河区新世纪小学为例,有3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做生意,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管的现象非常普遍,造成农村家庭隔代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长辈们的晚年生活基本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这种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由于过去家庭条件差,当时的父母现在已成为祖父母,他们极少宠爱自己的孩子,就把那一份宠爱加倍地给予了第三代,造成了溺爱。有些祖父母在带孙子孙女时担心出差错,所以对孩子百依百顺。同时,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农村很少接触新事物,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孩子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而家长为了家庭生计而长年奔波在外,他们忽视了更重要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有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只要满足了子女对金钱的需要,孩子就会好好学习,自己也就尽到了责任。孰不知,失去的家庭教育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孩子被扭曲的心灵和形成的孤僻感、任性的心理很难得到矫正,“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观念在孩子的大脑中滋生,靠金钱、溺爱只会助长这些错误观念的蔓延。

(二)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知识都在初中以下,文化素质不高,不懂教育规律,缺乏教育艺术,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很好地履行教育子女的责任。很大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以下两种误区:一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他们认为以前农村生活困难,自己过去吃了不少的苦,现在的生活好了,不能再让孩子过自己以前的苦日子。试想:不经风雨怎见彩虹,孩子不经磨炼,怎能经得起大浪淘沙的社会洗礼呢?这类家长往往把学校和家庭分离开来,认为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无关,只要把子女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对子女的学习从不过问,学校开家长会也不参加。有的家长错误地理解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认为这是学校逼他们送子女上学。二是认为自己一生做农民既苦又累,没有出息,没有地位和人格,于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于是对孩子严加管教、打骂体罚,以取得拔苗助长的效果。一旦孩子有错,便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气,甚至酿成悲剧。

(三)教育观念不统一

农村家庭几代同堂司空见惯,由于前些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每个家庭孩子的数量从多个变为两三个,故而爷爷奶奶便视孙子孙女为掌上明珠,一味地溺爱;而父母对孩子又仅仅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宽严不统一。因此,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经常发生分歧,产生矛盾,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文化水平偏低

家长的文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培养。家长也想教育好孩子,却苦于没有方法。不知道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有的家长主观上希望孩子成才、学好,却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对孩子的学习方法无法指导。农村家长平时很少读书看报,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缺少学习知识的氛围。

(二)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

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忽略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心。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用自以为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对孩子犯错不讲究批评方式,伤害孩子的自尊。这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或习惯,反而容易强化这种行为或习惯。

(三)家庭物质环境匮乏,学习气氛不浓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忽略孩子的学习环境和物质准备,能够提供完备学习用品的仅占27.08%,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长对孩子的发展不闻不问或期望过高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孩子自主发展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等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当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就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

三、加强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必须不断提高家长的素养

家庭教育的教育者是孩子的家长,家长居于家庭教育的主导地位,是家庭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执行者。家长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是物质生活的基础和来源,家长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品质对孩子会产生更有实际意义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个榜样,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首先,家长必须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学。西格莉夫人曾这样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那种人。”说明家长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对象。其次,家长必须掌握教育常识,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正确预见和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从而使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避免失误。有针对性地依据孩子的心理去设计方法,实施教育,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二)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特别要消除农民的小农思想、散漫自由主义等落后的观念。鼓励和帮助孩子正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勇于面对挫折和失败,不骄不躁,勇于拼搏,进而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必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优雅的家庭环境能使孩子的心胸开阔,情绪稳定,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因此,家长要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用高雅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接受美的熏陶,陶冶高尚情操。

(四)必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三者要在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效益等方面保持一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共同推进,方能更有效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塑性极大,这就要求学校要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找最恰当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方法。家长应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要经常去学校了解情况,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结合,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孩子。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大于单一的家庭教育,使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责任编辑:晓角)

猜你喜欢

子女家庭家长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