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学具提高课堂效率

2018-09-03王一欢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具效率课堂

王一欢

【摘 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仅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学具;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巧用学具进行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一位数除法,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十位上除后出现有余数的情况,如:42÷3,学生难以理解的是十位上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可采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使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以此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算理,同时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一)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认知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比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几何模型,运用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

(三)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五、使用学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组合作操作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使用学具,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付能力

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

七、使用学具,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学习了分米后,让学生量课桌的长、宽;学习了面积单位后,让学生量常用物品的面积等。

八、使用学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发展,又包括数学情感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九、结语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動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变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

猜你喜欢

学具效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跟踪导练(一)2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