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及发展趋向分析

2018-09-03陆发丽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发展趋向民间舞蹈文化传承

陆发丽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民族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民间音乐形式有很多样式,有民歌、器乐和歌舞等多种类型,但民歌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族舞蹈具有自然质朴的艺术特色,属于原生态民族舞蹈,更有活力.本文主要阐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主要特征,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出现的问题及发展趋向。

【关键词】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发展趋向

在中国面对很多民族,在中國文化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重要的就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创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舞蹈文化受到很大的打击,有很多珍贵的民族舞蹈被埋没,再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对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进行探索,并继承发扬,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不断发展。

一、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主要特征

(一)群众性

在人们的生活中就能遇到民族民间舞蹈,它能够展现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体现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真实想法,对与传承民族文化来说非常的重要。

(二)民族性

民间舞蹈的主要特征就是体现出民族性,民族舞本身就是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征和风格,再排舞蹈的时候应该结合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创造一周舞蹈形式,因此把民族性充分的体现出来。

(三)自娱性

民族民间舞蹈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民众崇拜自由,在舞蹈中能够展现出自由自乐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团结和凝聚力是通过舞者豪放的舞姿展现出来的。

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中出现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一种错误的思想,一些人把民族文化等同于封建迷信活动,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还有一些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为民族文化过于传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盲目的创新

很多人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破坏原生态,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是还有很多的舞蹈家没有对舞蹈进行深入了解[1]。一直受到传统的舞蹈影响,没有进行创新,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淡化,这样不仅阻碍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还极大的破坏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

(三)旅游业的兴起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兴起不仅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目前我国旅游业呈现旺盛的发展,每一种的民间舞蹈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尝尝被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项目。不仅扩大了民族民间舞蹈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旅游活动认识当地的民族民间舞蹈,这有利于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三、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融合舞蹈

把舞蹈本身还原到最真实的状态,也就是说的原生态,而反应出民族民间舞蹈主要的艺术特征,把民族特色的器材、化妆和服装等原生态的元素加入民族民间舞蹈之中,从而真实有效的反应出社会生活和文化精神。因为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出现了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民族舞蹈的和谐发展趋势。

例如在民间舞蹈《龙飞凤舞》鼓子秧歌源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历经千年演变,锤炼出军事化的组织形式,变幻莫测的舞蹈阵式,粗犷豪放的将士风格。其舞技健美,气势磅礴,散发着黄河文化的雄浑魅力。汉族《狮子舞》形态可掬、温文尔雅,以表演戏球、踩踏板,与人亲昵似猫的“文狮”和矫健迅猛、虎视眈眈。

在舞蹈中神韵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只有舞者能够准确的掌握舞蹈中形和神,才给整个舞蹈注入鲜活的生命,在跳舞中带有神情会为舞蹈增添一份色彩,在跳舞中,不仅动作要到位,眼神也要撒发出光芒,通过一种内涵的支配和自身的心理节奏来表达舞蹈的艺术形象。对于民间舞蹈来说,神韵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中国古典舞蹈的神韵对民间舞蹈神韵的训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保留和创新民族民间舞蹈

目前,我国的民族舞有很多创新的特点,并产生现代民族舞蹈的形式,这是对传统舞蹈的改变和创新,但是在创新的前提下也要保留传统的舞蹈,这是一种非常具有智慧的方法。不仅要淡村的保留,民族民间舞蹈将会变成博物馆里的文化标本,不能让观众与民族舞蹈产生过远的距离,这样不仅降低民族舞蹈的魅力,还会让人们忘记自己的民族舞蹈。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思考和研究,保留我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发展空间[2],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保留和创新工作提供很强大的物质基础。

例如:东北秧歌,花棍,击打铿锵的节拍,上上下下的舞动,旋转成天方地圆。高跷,踩着节奏追着鼓点,在飘逸的音符中,张扬红红火火的信念。稳,稳重的姿势彰显干练;梗,梗起的动作是庄稼人的尊严;翘,翘出的细节是东北人的浪漫,“劲”的训练无疑给民间舞表演画龙点睛,向更高水平的表演更进一步。

(三)融合现代的编舞理念

很受观众欢迎的是现代舞蹈,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视觉上的冲击,给人的新鲜感比较多,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应该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中通常借鉴现代舞蹈进行编舞,使古朴的舞蹈也能给人一种新鲜感,当然,在民族舞蹈创新度额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有目的性的创新,在给人美感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新元素。

在舞蹈的过程中,意识到舞蹈的抽象,感受舞蹈的具有丰富的特色,“律”主要包含两个意义,在中国舞蹈中反律是重要的因素,踢鼓秧歌它具有突出的地域性[3],它以粗犷、刚劲、稳健、风趣的艺术特点,博得广大群众的喜爱。造就了这个地区人民强壮的体魄和刚毅豪爽的性格。在鼓子与拉花两人对舞中,舞者时而靠近又骤然分开,时而旋转又骤然停立,配合默契,勇猛敏捷,显然是草原生活的遗存,而舞蹈结构完整,形式严谨,表演性强又是农耕舞蹈的文化特色。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舞蹈受到外界文化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的相关部门在保护传统民进舞蹈同时,还反映出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创作民族民间舞蹈,要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效的结合原始的状态与现代艺术舞蹈,这样才能更好的传承和民族文化舞蹈文化,进而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晓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刍议[J].大舞台,2016(01):92-93.

[2]尹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黄河之声,2014(10):116-117.

[3]周明初.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4(03):40+37.

猜你喜欢

发展趋向民间舞蹈文化传承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