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探索

2018-09-03徐琦马晓梅顾丹今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徐琦 马晓梅 顾丹今

[摘要] 大学生创新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则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依托导师科研课题开展SRTP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实践证明以科研课题为依托,能使学生初步建立科研思维,明确研究目标,培养和提升科研能力,同时能产生出较好的创新成果,为学生的本科阶段及后续的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5(a)-0139-04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is an important segment in the training system. This paper makes a useful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RTP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ject of the tutor. Practice proved that relying 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initially establish scientific research thinking, clear research objectives, cultivate and enha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produce better innovative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produce good innovation results and play a good foundation role for students' undergraduate and follow-up study. It is benefit the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 Innovation ability; Talent cultivation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1-2]。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4],其旨在培养大学生科研思维、创新及创业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创新型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新疆医科大学多年来通过SRTP项目,逐渐改变了大学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转向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并发掘出一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的医疗、教学及科研人才。本文结合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学科研团队多年来指导大学生SRTP项目的经验,谈谈大学生科研训练对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几点体会。

1 积极组建优秀导师队伍,实现全过程育人

尽管大学生SRTP训练计划的主体是学生,但导师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所起到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创新能力、科研思维等的培养与提升都需要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的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而导师自身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因此,高素质的导师团队是保证大学生科研创新教育质量的关键[5]。对于基础医学院来说,由于大多数参与科研训练计划的学生是低年级本科生,除本身具备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外,其创新意识也亟待培养和提升[6-7]。在这种条件下,导师的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若导师其自身就缺乏实践经验与科研创新能力,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指导模式,偏重知识的传授、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有效指导学生及整个科研课题的目的,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会得到提高,并且由于不能有效反馈学生培养的信息,导师的水平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不能形成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这不利于整个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8-9]。经过多年的经验摸索,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形成了以科研項目为依托、由具有不同研究方向、富有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组建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导师团队。团队中的导师来自基础医学院多学科,包括免疫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人体机能学等,其研究领域涉及肿瘤、自身免疫病和代谢性疾病。

多学科交叉的优秀导师团队是学生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导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内容,通过各种其他教育途径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各学科导师们根据学生自身及专业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培养学生。首先,在学生选题、立项阶段,导师们根据科研课题,遴选出具有探索性、前沿性的3~5个研究方向,供学生参考。同时,导师团队通过开展选题讲座及单独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明确选题重要性,兼顾选题难易程度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兴趣。项目组在选定导师和立项课题的基础上,首先创建学习交流群,以便后续方便、有效的交流信息。其次,由于项目最终低年级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导师团队除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写作等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外,着重训练学生们科技文献检索分析的能力,收集、整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导师们前期的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为各种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狐等,对于高质量科研文献的查找常常束手无策,更不用说熟练应用各种数据库了。为使同学们在短期内能够熟练检索专业文献,导师团队通常会组织信息检索专业人员对项目组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专业化平台迅速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逐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在此过程中,启发同学们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不断寻求有效、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在项目的申请阶段,根据学生前期查阅文献及资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结合申请者自身的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提升综合归纳能力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实验设计。并通过学生书写、导师初审、学生修改、导师团队点评等环节逐步完善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内容。该过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项目立项进入实施阶段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导师按照既定的研究方案,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致观察、详实记录实验数据并科学地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团队坚持每周召开实验研讨会,针对学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的结果、下一步的计划进行分析讨论,同学们自由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导师们则通过适时引导,画龙点睛地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品质、科学作风、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项目按照预期顺利结束后,在指导学生撰写结题报告和科研论文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组织项目中的学生们进行总结讨论,每小组在汇报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的同时,着重介绍项目的创新性和后续实验的可行性。由于团队导师相对固定,学生们所做的工作为后续学生的创新性项目的申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讨论既鼓励了学生科研热情,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愿望。通过全程跟进指导培养了学生们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引导了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并使学生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得到迅速提升。

在组建优秀导师团队,全程跟进学生项目的同时,积极鼓励项目组同学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创新论坛等。科技竞赛及创新论坛等形式的学术活动能够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全面体检的基础上,提升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这种培养效果是课堂中理论和实验教学所不具备的。近几年学院导师团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培养体系,在学生中营造出善于合作、乐于创新、勇于开拓的良好学术氛围。所指导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多项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 合理构建学生团队,逐步实现自我管理

SRTP旨在训练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作为项目的主体,其作用尤为重要[10]。因此,参加项目组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实验技能,还要具有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可培养的创造性思维和完成科研项目训练的智力水平。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是很难胜任科研项目训练的。同时,优秀项目团队的建立是顺利完成科研项目、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11-12]。在项目团队组建初期,学生们对于组建团队的目标并不明确,有些可能只是为了单纯能将项目申请下来,获得一定的学分,并未考虑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延续性和真正创新项目团队的内涵。导师该阶段将引导学生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相统一,个人服从整体,努力营造学生间信任、友好、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组织学生们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共同研究存在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目标,为实现团队目标而相互负责。学生首先根据团队导师提供的研究方向,结合自身兴趣自由组合,同时,导师根据学生专业、层次、年级等具体情况调整搭配,合理选择团队成员,确立组建学生团队,团队成员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已便达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协调、顺利推进的目的。团队成员确定后需要选定一个项目负责人,并形成导师团队-项目负责人-小组成员,这样的层级管理。每2~3个导师形成一个小团队,负责一组学生,每组4~5人,导师们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知识层次、特点等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由于项目组所有活动都由负责人策划并分配下去,导师团队尤其注重对项目负责人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的全方位培养,再通过项目负责人管理小组成员。其次,对于低年级尤其是从未参与过科研培训的学生,在组建团队的初期,最亟待解决的就是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需要导师的积极引领,通过让学生参与导师已有的科研项目或导师所带高年级的SRTP科研项目,学长们通过传、帮、带使其尽早根据导师研究方向结合自身学习特点,明确选题;并且在选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发现问题时,导师通常都不是简单的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剖析问题,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学生自己做出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要求学生掌握扎实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由浅入深地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为后续独立承担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13]。成员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是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14],也是同学们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在学生项目团队的指导和管理上,导师着重培养团队精神,指导学生团队从项目的选题、研究方案确立及项目实施均由团队各成员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完成;在引导学生建立共同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对所有项目组同学给予足够的肯定与尊重。同时,帮助部分成员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思想,学会共享,逐渐形成友好、信任的团队气氛,建立良好的团队精神。导师在具体工作中除了必要的指导外,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通过项目负责人不断的成长,逐步实现整个项目团队的自我管理。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首先通过对每一名成员的详细认真的了解,找到最适合每位成员的分工安排,已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每一名成员的作用。有的时候往往因为项目负责人对成员能力、个性等方面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安排工作出现困难,甚至是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实施进程。此时,就需要项目负责人重新认识并调整分工,以便整个项目顺利进行。当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要逐步引导其他项目组成员必须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齐心协力,分工协作,共同努力把项目顺利向前推进。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小组成员间出现意见和建议不一致的情况时,项目组导师则负责宏观调控、协调安排并指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预判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周召开的项目组实验研讨会上,针对不同项目组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的结果、下一步的计划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在感受浓郁的学术氛围和气息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学术问题质疑的勇气,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团队的协作能力不断提升,同学们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共同努力使项目不断完善[15-16],同时由于良好的合作使得在困难和问题面前,学生们能够呈现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思想不断碰撞并时常产生全新的想法和观念,例如2016~2017年导师团队所指导的3项SRTP组成员都发表了核心期刊论文1篇,并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1~2项,目前已获授权的专利4项。最后,学生项目团队运作的相关制度要规范。学生团队是否能顺利开展科研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团队运作制度的规范是重要保障。合理高效的运行制度能否使每名成员都能严格按照章程办事,才能准确地将导师及项目负责人的想法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实现项目团队的既定目标。因此,以导师项目为依托构建合理的学生团队,培养团队精神并引导团队逐步实现自我管理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创新能力、圆满顺利完成项目的有效途径。

3 结语

国家SRTP项目,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并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17-19]。一般情况下,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项目,一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点等自行选择相关研究方向,组建团队并联系导师,随后导师从专业角度对课题进行综合评价后对该项目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此种方式申请的项目往往比较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同时项目组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相对比较高,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题的设计、申请等。但是由于课题不具有连续性且项目团队的组合往往根据学生喜好而不是根据课题需要构建,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人员时间分配及人员分工欠合理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项目操作的难度。另外一种学生参与项目方式是导师以现有科研项目为依托,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提供几个可供选择的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可以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导师,同时根据学生专业、层次、年级等具体情况合理搭配,组建研究团队。这种参与方式的优势在于项目的选择和团队的组建是双向的,能够同时发挥导师和学生团队双方的能动性,同时由于项目及科研团队培养学生的连续性,使得学生在进入团队后能够从其他相关团队汲取选题、申报、项目实施及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有益经验,并迅速成长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也不在少数[20-21]。其主要包括导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原因:有部分导师从自己的研究课题直接提供给学生,忽略了对学生从选题开始的培养过程,忽略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兴趣爱好与发展方向[22];有些导师由于经验不足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及团队组建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项目进展缓慢甚至举步维艰;有些学生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实验操作不够熟悉,進而产生懈怠、厌倦等不良情绪,有些不能正确有效协调学习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导致自身成绩收到严重影响。因此,要保质保量地完成SRTP项目,导师和学生团队都必须要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和提升。而以导师项目为依托的科研训练计划能在增强导师团队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恒,吕庆建,毕于建,等.对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3):332-334.

[2] 龙泳伶,梁沛华,史亚飞,等.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 15(12):1215-1219.

[3] 张量,关喆,江敏,等.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7):25-26.

[4] 崔红霞,韩翠艳,郭丽娜,等.药学创新人才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144-146.

[5] 郑英,史宏灿,陈轶群,等.临床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89-92.

[6] 孙鹏,林海燕.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2):996-998.

[7] 徐娟,朱熙,梁磊,等.医学院校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5):676-679.

[8] 饒渝兰,沈忆文,吴争明,等.指导医学本科生科创项目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4(6):827-829.

[9] 路延之,柏银兰,王丽梅,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指导本科生课外科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4):135-138.

[10] 李荣梅,梁慧,赵宇丹,等.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 8(35):28-30.

[11] 王顺,刘乙蒙,任丽莉,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医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 10(3):30-32.

[12] 侯晓晖,蒋晓红,王乾兴.加强创新项目团队合作深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2017,10:78-80.

[13] 钱亚云,郑英,刘延庆.医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性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0(S1):14-15.

[14] 杨阳亮,张艳,孙蕊,等.大学生参与创新课题的研究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6,42:122-123.

[15] 刘超,任丽莉,刘乙蒙,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医学生科研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31-32.

[16] 宋英明,袁微微,肖德涛,等.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核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6(13):21-22.

[17] 赵婷,周典,许茂春,等.基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的科研训练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3, 27(8):575-577.

[18] 王斌,张文敏,黄爱民.医学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44-46.

[19] 白英龙,贾丽红,关鹏,等.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对医学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 35(22):5-6.

[20] 叶玲,唐斓,刘叔文.浅谈指导药学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体会[J].科技资讯,2016,14(23):105-107.

[21] 李敏超,杜先智.医学本科科研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6,45(5):713-717.

[22] 胡蓉,王焜龙,马雪,等.湖南省大学生医学类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选题现状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7):167-169.

(收稿日期:2018-02-07 本文编辑:任 念)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