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青少年及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8-09-03刘鑫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7期
关键词:左旋多巴弱视屈光

刘鑫

作者单位: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眼科

作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弱视直接影响儿童的视觉发育,而且可造成永久性视功能损害,弱视最常见的原因为屈光不正[1],视觉刺激和视力矫正作为常见治疗方式但临床效果欠佳,主要也与疾病严重程度、患儿依从性相关[2]。作为人体内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左旋多巴在儿童及青少年弱视治疗上应用范围较广,左旋多巴的用量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调节,对患儿的视觉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3]。本研究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及青少年患儿采用左旋多巴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236例(262眼)儿童及青少年患儿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98,106眼)和试验组(n=138,156眼)。对照组中女47例(52眼),男51例(54眼),年龄10~15岁,平均(12.25±1.84)岁,其中30眼旁中心注视,76眼中心性注视,16眼重度弱视,50眼中度弱视,40眼轻度弱视。试验组中女51例(54眼),男87例(102眼),年龄 10~15岁,平均(12.19±1.93)岁,其中46眼旁中心注视,110眼中心性注视,27眼重度弱视,70眼中度弱视,59眼轻度弱视。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例、弱视类型和弱视程度等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矫正视力≥0.01;②年龄7~18岁;③符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版)》中的诊断标准[4];④告知患儿及家属实验目的及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内分泌疾病、支气管、肺、肝、肾及心血管疾病者;②年龄<7岁或>18岁者;③矫正视力<0.01者;④眼部器质性病变者;⑤治疗依从性差者。

1.4 研究方法

1.4.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适合的矫正方式,矫正类型根据散瞳验光的结果,采用配光常规眼科检查,佩戴合适的眼镜,防止近视度数的增大:①散光患儿做全矫正,远视合并外斜视患儿低矫,近视合并外斜视患儿足矫,近视合并内斜视患儿适当低矫;②视觉刺激训练:采用CAM视觉刺激仪对所有患儿进行视觉刺激治疗;③进行阶段性家庭精细训练,包括绘图、穿针、穿珠等;④遮盖疗法[5]:双眼弱视患儿采用双眼交替遮盖,并根据弱视程度进行,单眼弱视患儿每日遮盖健侧眼,共6个月。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多巴片,剂量0.125~0.25g,早晚餐后各服1次,共6个月。

1.4.2 观察指标 ①矫正近立体视锐度、矫正融合范围:采用MFVA-100型视功能测试仪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患眼的矫正近立体视锐度和矫正融合范围(矫正分开范围和矫正辐辏范围)。②视觉敏感度:采用MFVA-100型视功能测试仪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患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③P-VEP:采用APS型多功能检查仪测定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P-VEP,测定指标为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测定方法:对枕骨粗隆上方皮肤用25%的乙醇脱脂,同时维持室温25℃~35℃,其中耳后乳突处作为接地电极,前额正中作为负电极,枕骨粗隆上方1cm处作为正电极。刺激参数:刺激频率2.00Hz,刺激数目100,刺激模式为黑白棋盘翻转刺激,放大20 000倍,对比度100%[6]。④临床疗效:两组患儿于治疗后6个月均进行5m距离测定矫正视力,采用国际标准E视力表测定,疗效按以下标准进行判断:无效:视力进步1行或不变;进步:矫正视力提高≥2行;基本痊愈:矫正视力超过0.9。有效率=(进步眼数+基本痊愈眼数)/总眼数×100%。⑤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矫正近立体视锐度和矫正融合范围 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矫正近立体视锐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矫正分开范围和矫正辐辏范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矫正近立体视锐度和矫正融合范围对比(度)

2.2 P-VEP 两组患儿P-VEP 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P-VEP P100波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两组患儿治疗后P-VEP P10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对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VEP比较

2.3 视觉敏感度 两组患儿治疗前各空间频率下对比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各个空间频率下对比度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儿治疗后各个空间频率下对比度均明显高于各自治疗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视觉敏感度比较

2.4 临床疗效 对照组患儿中25眼无效,27眼进步,54眼基本痊愈,有效率为76.42%;试验组患儿中11眼无效,46眼进步,99眼基本痊愈,有效率为92.95%,两组患儿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129,P<0.05)。

2.5 不良反应 试验组患儿中有1例眼痛症状,1例眼干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对照组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作为多巴胺的前体左旋多巴代谢后穿过血-脑屏障后再转化为多巴胺,作为一类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能调节视功能,如空间信号、视力、视觉敏感度等,在弱视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左旋多巴参与调节人脑视成像过程,主要通过影响患儿的视觉、色觉、光适应性和视觉敏感度。以往研究表明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左旋多巴虽有限,但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脱羧酶后,就可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2%,说明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较显著。

视功能包括双眼立体视觉功能、视觉敏感度和视力水平。立体视觉建立的生理基础为双眼视觉差异,立体视觉产生的神经基础为大脑皮层中对视差敏感的细胞。在患侧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发生发展过程中,外界物像不能清晰形成焦点于黄斑中心凹,因此该侧的神经冲动传导被减弱,因此影响立体视觉。治疗弱视过程中需建立良好的双眼立体视觉,同时恢复视力水平。屈光不正发生的年龄越小,对立体视觉发育的不良影响越大,致使部分患儿在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后,仍不能得到立体视觉或完善的立体视觉[8]。弱视是导致立体视锐度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二维视标测定中视觉敏感度的提高可通过矫正近立体视锐度实现。两眼内直肌收缩在两眼视线平行运动正常情况下表现为辐辏功能,视觉疲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内直肌收缩功能不足,因内直肌收缩不足导致的视觉疲劳可通过矫正辐辏范围实现[9]。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矫正近立体视锐度明显小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矫正分开范围和矫正辐辏范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患儿的屈光不正性弱视采用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后,可明显改善双眼立体视觉功能。

对比度视力能全面地反映明视力及暗视力,同时视感知觉学习训练对提高屈光不正患者对比敏感度及视力有效。用对比度视力可评价视觉敏感度,测定在不同空间频率下人眼在结合对比度和视角的基础上对图形的辨识能力。对比度视力相比传统的视力表对患儿的视功能可进行全面评估。特定空间频率内的视觉功能与由一套复杂且独立的神经通道构成的视觉系统中每一条通道有关,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力水平可通过对比度视力进行评价,从而全面评估视觉敏感度和视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治疗后各个空间频率下对比度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视觉敏感度可通过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改善。

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屈光不正的性质密切相关,P-VEP在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中潜伏期延长、波幅减小,因此可以作为儿童弱视早期诊断中的一项客观的重要检测手段[11],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治疗后P-VEP P100波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视觉中枢神经元的功能可通过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疗效显著,可提高双眼立体视觉功能和视觉敏感度,改善患儿的视觉中枢神经元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左旋多巴弱视屈光
弱视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研究进展
服左旋多巴药物避开高蛋白饮食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青少年屈光不正合并干眼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自身双眼屈光要素差异性对比分析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左旋多巴治帕金森病 会越来越没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