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2018-09-02许小雅
内容摘要:从系统科学的视角看,职校班级管理涉及的诸要素也构成一个系统。本文以系统科学中的“反馈性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将其运用于高职班级管理系统的可行性,然后构建了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并阐释了该模式的运行过程。
关键词:班级管理 反馈性理论 管理模式
一.引言:从“反馈”到“反馈性理论”
受我国几千年“师道尊严”“师授生受”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班主任老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相当程度上依然沿袭着科层制管理体系中的班主任单方面控制的管理模式。这种缺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管理模式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对抗情绪,造成管理方面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探索一种有别于传统“保姆式”、“警察式”、“放羊式”管理的模式,构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自主管理的新模式逐渐获得认同,一种基于系统科学中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进入班主任的视野。
反馈是指挥中心对输出的指令信息执行情况再回收。[2]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反馈的基本过程是:指挥中心在把管理决策的指令下达后,不能一次性了结,而应对指令信息作用于系统后的输出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输入的指令数据以及预期的系统输出情报,做出系统下一轮运行时应该对原来输入指令信息进行的调整和校正,使整个系统在新的输入信息的激励下所产生的输出更加客观变化的条件。
反馈控制方法的一般原理为:原信号输入到控制器,经控制器转换成控制信号,送到执行机构并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在外界对控制对象产生扰动的情况下,将输出信号由反馈装置送回控制器进行循环调整。[3]事实上,所有的反馈控制都是按照这个过程进行的。具体运行如下图:
图1 反馈控制图
二.反馈性理论运用于高职班级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班级管理与反馈控制系统在它们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信息反馈的处理方面都存在相似处。
首先,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在构成要素方面,根据反馈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反馈系统中共有控制器、执行机构、控制对象、反馈装置四个基本要素。[4]而高职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诸要素:管理者、规章制度、被管理者、反馈小组也构成一个系统。同时,高职班级管理中涉及的诸要素与反馈系统中的诸要素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应的:控制器——管理者,执行机构——规章制度,控制对象——被管理者,反馈装置——反馈小组。
其次,从运行机制方面来看,高职班级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与反馈控制系统也存在相似处,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过程是原信号输入到控制器后,经控制器转换为控制信号,送到执行机构并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在外界对控制对象产生扰动的情况下,将输出信号由反馈装置送回控制器进行循环调整。而高职班级管理系统运行的基本过程是为达到班级管理人人参与班级制度人人遵守的目的,全体学生共同充当班级的管理者,讨论并确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再将班级管理制度进行实施,在对班级管理制度实施以后的结果进行回收反馈后,对正在运行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并再次投入到運行过程中。
由此可见,反馈控制系统与高职班级管理系统的构成及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尝试将反馈性理论的相关原理运用到高职班级管理当中。
三.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的设计
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下构建的。
(一)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的提出
基于反馈性理论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运行程序上可以概括为:小组的建立——确定目标——评价与反思。
具体来说,首先组建小组,明确班级规章, 班级制度实施以后,要通过“评价”及时监督、反馈,促成小组和个人的“反思”及行为调整,达到第一轮的班级管理效果的提升。
评价以每月开的大班会为节点,每月中的四周又以每周之星为节点,及时的收集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正在运行的班级管理制度随时做出调整与控制,再让其投入到运行过程当中发挥作用,一轮进行完以后再重新进行第二轮的目标定位。
这样班级管理的模式不断通过“分析反馈信息——调整策略——确定新的目标——管理策略再执行——反馈”的循环往复,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班级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的运行过程
1.组建分组,为反馈信息提供渠道
组建小组时可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着手,再参考身高、个性等要素分成包含3-5人的小组。分组要体现异质性,每小组要选出一位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内和组间活动的开展。[5]小组在进行分工时,根据能力高低的不同,小组内的成员用依次用甲乙丙……来说明。
班级中的常规制度都以小组为单位。首先以班会的形式,小组提议,人人参与,根据每一小组反馈回来的信息,确立班级规章制度,争取做到人人遵守班级规章,促使班级形成团结的氛围。
2.确定班级制度,明确目标
小组的构建是以学生意愿为主,为了保证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从班级制度方面来说,它由管理制度与评比制度构成;目标的确定也包括班级的整体目标和小组的目标。
班级目标的确定与班级制度的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7]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实现反馈性理论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本管理模式中,班级也设置班委会,但与传统的班委制管理不同之处在于,班委除常规任务外,还需要负责整理、分析由各组小组长收集的班级管理制度实施后的情况,汇报给班主任主导下的班级管理委员会。
在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后,还需要全体同学共同参与、一起制定班级的整体目标以及各个小组制定各自的小组目标。以学校的各项常规评比为标准,班级目标应当是全体学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小组目标则是整个小组在某一阶段将要为之奋斗的阶段性目标。各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根据各个小组员的实际情况拟成“小组目标”,并张贴于教室的显眼位置。
3.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评价,反馈信息的收集
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的评价采取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双管齐下的方法,即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捆绑进行,把小组中个体成绩的不足与失误之处纳入到整个小组的考评当中,最终以整个小组的考评结果来确定个体的成绩,以此来提高学生小组对成员行为的控制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将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要按时、定期对班级的共同活动组织实施评价。评价设定以一个月为阶段,每月中又以周为节点,每周做总结,收集反馈信息,通过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捆绑进行,小组长收集班级管理制度实施后出现的问题,班长从小组长处收集、归纳、整理信息,获得信息的反馈,并及时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在月底的大班会上整理意见与建议,适时调整管理策略,再次投入运行,进行新一轮的班级管理。
评价关键的作用是收集反馈信息。首先,班主任通过评价的结果可以对学生个人在学生或交往等各方面的技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除此之外,也能够收集到一些其他各科教师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够具备的行为表现。其次,可以给各小组的成员提供反馈信息,整理出有效的行为表现和相关的技能,第三,还可以在小组相互交流时形成正确的理念,明确有利于小组目标达成的行为,反之不利于小组目标达成的行为有哪些。
在每月的大班会中,班级的管理者要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全班级同学进行反思。这种定期的集体交流与个体评价,为班级管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这在创设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中尤为重要。
四.小结
本文通過对我国现阶段高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缺乏系统理论指导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在系统科学的指导下,分析了将反馈性理论运用于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可行性,并构建了一个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同时解析了该模式运行的程序。不足之处在于,基于反馈性理论的高职班级管理模式未经实践检验,对该模式真正运行于高职班级管理中的效果缺乏相关证明材料。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Paul Harling .Effective Resource Management in Primary Schools[J]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1981,(8):17-40.
[2]尹建平.谈反馈控制原理的应用 [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292(34):26-60.
[3]程虎.反馈原理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J].雅安教育学院院刊,1995,(4):6-8.
[4]徐文彬.现代系统论基本原理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90-91.
[5]过跃娟.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1.
[6]张云.高中班干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4(1):207.
(作者介绍:许小雅,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