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2018-09-01刘如鹤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思想渗透生活教育陶行知

刘如鹤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去教学,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贯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可有效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并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使学习的过程与认识生活的过程相统一。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渗透;确定位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42-02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教育改革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针对当时中国教育太重书本,脱离社会生活而提出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去教学,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即利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从而让学生想学数学,善用数学,最终爱上数学。下面,我以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为例,简要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一、课堂教学主题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一般的教學流程,教师通常先引入例题让学生展开探讨,获得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再尝试运用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最后通过练习来巩固提升。这样的教学流程,虽然前后有知识点牵引,但问题之间却是孤立的、跳跃式的,学生常常会出现例题会做,一旦题目类型改变就不会做的现象,说明知识的迁移出现了问题。因此我选择将整堂课主题化,用一个连贯的过程将例题、知识点、练习串起来,使学生顺其自然地接受,并逐步提升。

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知识点与生活的主要联系在于如何表述物体的位置。结合本课的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特点,我选择了“海盗寻宝”这一主题。大部分学生都看过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被杰克船长探寻宝藏的情节深深吸引。寻宝需要确定宝藏的位置,因此我们必须一步步来获得宝藏具体所处位置的线索,这与课堂教学内容非常贴切。

二、教学过程兴趣化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他针对传统的教授法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现在课程改革也特别强调过程学习、过程体验、过程评价,要求学生经历过程性学习,从而牢固掌握知识,获得体验,提高技能。为此,教师需要丰富各个教学环节,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1.课堂引入

在引入部分中,我向学生出示了一张藏宝图,并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解密藏宝图来获得宝藏。学生跃跃欲试,却看不懂藏宝图,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接下来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参与学习。

2.例题讲解

书中第一个例题是让学生表述小军在班级中的座位,因为表示方式不同,所以说法也不同,为了追求统一的表示方式从而引出数对。我将例题进行了改编,变成杰克船长拿着藏宝图,要去酒吧寻找一位能看懂藏宝图的老海盗,将班级课桌椅变为酒吧的桌椅,将小军的位置变成老海盗的位置,让学生来回答:老海盗坐在哪里?

书中第二个例题是用点来抽象地表示物体,并学会用数对表示坐标轴上点的位置。我将其改编为:寻找藏有下一条线索的石碑碎片,它以点的形式分别藏于各岛,让学生寻找表示石碑碎片的点的位置。

由于学生寻宝心切,各个小组间也在暗自较劲,所以学生学起来非常卖力,整个知识点的展开非常的顺畅。

3.巩固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使用数对表示物体及点的位置、懂得数对各组成的意义、能根据坐标图说出点的位置、根据数对找点。在巩固练习中,我结合教学要求,一步步设计解谜环节,并逐步提高难度,最终让学生在解开藏宝图秘密,找到宝藏的同时,掌握“确定位置”的知识点。

三、课堂练习情境化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加强综合性、应用性的内容,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新的情境中,把课本所研究的问题还原成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而传统的练习题内容枯燥、解题方式单一,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练习题进行了改编,将其融入寻宝过程中,并设置成寻宝障碍。为了寻得宝藏,学生只有仔细读题、解题才能获得解谜的关键,促使学生自发地去认真完成练习。同时我将问题的情境连贯起来,层层递进,逐一深入,课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运用与巩固。

在布置、讲解“确定位置”一课的练习时,我结合PPT特效、背景音乐等技术手段来烘托寻宝的气氛,并通过组间竞争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然后将“运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坐标图说出点的位置;根据数对找点”这几个练习内容分别包装成“寻找藏宝图上的对应点;躲避地图上的陷阱;寻找打开藏宝洞大门的钥匙”这几个解谜游戏。整个练习环节紧凑,情节紧张,学生在完成过程中非常投入,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用到数学。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数学课并不枯燥无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并不单一,关键在于怎样结合生活实际,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这也正是生活教育思想的目的所在。

[ 参 考 文 献 ]

[1] 谌安荣.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其意义[J]. 广西社会科学, 2004(9):189-191.

[2] 孙彦琦.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1).

[3] 廖延芳. 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数学实践[J]. 小学教学研究, 2007(3):29-30.

[4] 饶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学周刊, 2011(10):68-69.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思想渗透生活教育陶行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