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探索
2018-09-01顾春霞
顾春霞
深度阅读指的是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认识能够从内容到内涵,从课内到课外,从当下到未来,从个人见解到他人想法,从语文学科到多元学科。与一般阅读对比起来,深度阅读须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须要采用更有心思的教学方式,但农村教学环境中,整体的学习氛围比较淡薄,因此,教师在培养农村学生深度的阅读能力时,必须有策略性地安排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一、以兴趣为契机激发自主阅读
深度阅读需要对所阅读的内容有一股钻研的精神,这是由内而外因为好奇驱动所使然,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要以兴趣为契机来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愿。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其中的《冰心诗三首》《古代诗词四首》《泰戈尔诗三首》,都与诗歌有关,分别是现代诗、古代诗、外国诗,由于诗歌本身就比较朦胧与抽象,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读起来“云里雾里”,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多媒体技术。
例如,在《泰戈尔诗三首》中的《告别》,诗歌是站在一个孩子角度来向母亲表白,教师可以分别以小孩子、青年人、中年人这三个不同年龄段的身份去朗读这一诗歌,在不同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以不同的口吻、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语调去朗读,让学生们“耳旁一亮”,惊讶于同一首诗歌的不同演绎方式,并释放自己的好奇心,激发自己的兴趣,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影响诗歌阅读体验的若干种不同因素,而不是流于表面的认知。
二、以教材为根本挖掘思想内涵
教材是学生开展深度阅读的素材来源与基本内容,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时,应当以教材为根本来挖掘思想内涵。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十三岁的际遇》为例,这一篇阅读文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领悟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实际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讲,学生们更应当有“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脱离贫困,迈向富足”“走出局限的小地方,走进广阔的新天地”的一种理想抱负,在心里种下这颗情绪种子,可能就是学生时期的某些际遇。
例如,作者七岁初闻北大,十岁路过北大,可能就是这么偶然的时刻,却让作者无意识地埋下了向往北大的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其一是沿着作者的思路来追溯与回忆儿时的梦想,感悟梦想追逐成功后的喜悦,感悟在梦想中的感动等。另一方面是思考人生中偶然的际遇可能对成长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不经意的,看似微小的,但在后来却掀起了一股蝴蝶效应般影响作用的际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深挖教材根本来进行深度阅读。
三、以讨论为方式交换彼此见解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彼此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彼此都有两种思想。”这句话指出的是思想交流,见解交换的重要性,因此,在培养农村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们互相讨论。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甜甜的泥土》为例,这篇文本是通过一包化为“甜甜的泥土”的奶糖来表达离异家庭中孩子对母爱的渴望。在进行深度阅读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其一,在体裁上,小小说与小说、与普通的叙事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小说的特点是什么?其二,在内容上,文本是如何来构思行文,遣词造句,用情节打造别出心裁的结尾并最大程度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的?其三,在思想上,关于“离异家庭”这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处理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如何看待当前离异家庭的种种问题等,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们通过彼此的讨论与交流,在认识上对所阅读的文本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
四、以活動为载体延续阅读体验
农村学生虽然可以享受到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但教师可以创意性地设计不同的活动来延续阅读体验以开展深度阅读。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以不同的方式来鉴赏,并在过程中一步步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比如,场景模拟。教师可以小组为单元,由不同的学生来扮演文本中的不同角色,在对话模拟中还原文本中的场景,模拟角色的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作者笔下的任务,观看模拟的学生可以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来更好地理解文本,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文本在学生阅读中的生动程度。比如,辩论比赛,苏教版初中语文中有很多议论文体,学生们可以就议题进行辩论,在双方的不同观点中去深入思考议题。总的来讲,以活动为载体来延续阅读体验有利于延长学生对文本的钻研时间,从而在每一次的“温故而知新”中去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与优秀文化对话的方式,深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思考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虑到农村学生所接触到的学习资源相对比较匮乏,教师应当从学生本人入手,从教材知识入手,带领学生深度阅读,以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初级中学(226151)